獅子橋村(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安樂鎮下轄村)

獅子橋村(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安樂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獅子橋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安樂鎮洛河南岸,東臨焦枝鐵路,西距洛龍大道3公里,南鄰關林鎮。全村人口2800餘人,黨員66人,10個村民小組,土地1650畝,年人均收入3500元。 該村以種糧為主,農產品主要為小麥、玉米。近年來,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先後出現了養鴨、養雞、養豬、養牛專業戶十多家,種植梨樹、桃樹、葡萄約100餘畝,花卉杜鵑花基地30餘畝,牡丹、蔬菜種植50餘畝。村裡有彩印廠、耐磨廠兩個企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硬化新宅區路面、街道5000平方米,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獅子橋村
  • 所屬地區:河南省洛陽市
  • 人口:2800餘人
  • 著名景點:白居易故居
  • 年人均收入:3500元
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基礎設施,發展重點,白居易故居,

農村經濟

獅子橋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7.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23.1%;畜牧業收入12.5萬元,占總收入的16.4%。年內出欄肉豬305頭,肉牛108頭,肉羊209頭;林業收入0..49萬元,占總收入的0.6%;第二、三產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15.4%;工資性收入2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97.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該村外出務工收入9.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人(占勞動力的6.18%),在省內務工9人,到省外務工3人。

人口衛生

獅子橋村現有農戶68戶,總人口311人,其中男性153人,女性158人。其中農業人口306人,勞動力194人。全村均居住的是白族。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6人,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68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獅子橋村小學生就讀在洛龍區第一實驗學校,國中生就讀在洛龍區第一實驗學校。

村務公開

獅子橋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5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獅子橋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1人,黨員中男黨員8人,女黨員3人。

基礎設施

獅子橋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了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該村有68戶已通自來水;該村有6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0戶(分別占總數的11.7%和88.3%)。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和彈石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該村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18輛,機車3輛。
該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該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24畝。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7戶居住在土木結構房內,有1戶居住在磚木結構房。

發展重點

獅子橋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畜飲水困難,村內小路需硬化,需建公廁和垃圾等公共設施。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石料進一步深加工。

白居易故居

白居易故居基本概況
白居易故居遺址位於洛陽市洛龍區安樂鎮獅子橋村,此地古稱履道里。“都城風土水木之勝在東南偏,東南之勝在履道里,里之勝在西北隅,西閈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樂天退老之地。”據白居易《履道里第宅記》稱:“坐向南方,於東五畝為宅,其宅西十二畝為園,方正共十七畝。園中花忻最茂,宅院內有映日堂三間,有九老堂五間。有池水可泛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廣酒池。池上有橋,池東有粟廩,池北有書庫,池西有琴亭,池南有天竺石二峰,岸有華亭鶴兩隻”。
白居易故居考古發掘
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7000平方米,出土文物2000餘件。
在白居易故居出土的石經幢殘碑,為六面體碑,其中有“開國男白居易造此佛頂尊勝”等文字,落款時間為“唐大和九年”。據專家考證,該碑為白居易手跡。現已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在白居易故居出土的辟雍瓷硯,硯台整體呈圓形,硯堂平坦凸起,周邊貯水凹一周。槽外一側附有兩個杯狀,筒硯底部有21個獸蹄狀足。端莊大氣,用賞兼得,實屬珍貴文物。
白居易故居紀念館
1992年,洛陽市政府、洛陽市計畫委員會分別下發檔案同意在此基礎上修建白居易故居紀念館,當地獅子橋村圍地176畝,籌資近百萬元,做了前期的籌建工作,由於資金有限,中途停建。近年來,洛龍區政府、安樂鎮政府、洛陽白居易研究會不斷向市政府呼籲,迄今十五年過去,白居易故居的修復工作仍未進展。1997年10月,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30餘名人大代表聯署提交議案,也未得到政府的重視!
今日白居易故居
由於白居易故居多年不修,對遺址也沒有採取保護措施,當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白居易故居的考古發掘現場已被夷為平地,圍起來的院子被十餘戶農民分割承包,用於種植葡萄、養豬、養牛等,現狀殘不忍睹;當年主要發掘現場今被農民承包修挖魚塘,遭到嚴重破壞!
15年前白居易故居紀念館的地基已經打好,而今則被農民種植的葡萄園包圍,令人感慨萬千。2005年,白居易詩歌國際研討會在洛陽召開,國內外專家特意要求參觀白居易故居遺址,然觀其狀者,無不為此感嘆:說這是對白居易的極大污辱!
網上對白居易故居紀念館的宣傳
最遺憾的是:從白居易故居出土的2000多件文物,只有數件陳列在洛陽博物館,大部分文物仍存放在倉庫里,白居易故居不修,無法向世人展示。
讓人不解的是:白居易故居沒有修建,洛陽市旅遊局的網站卻發布了白居易故居的旅遊景點介紹,近百家網站轉載,現將網上宣傳的內容轉載如下:
白居易故居位於洛陽市郊區安樂鄉獅子橋村東,整個布局按唐代東都的“田”字形里坊街道興建,具有濃厚的唐代建築特徵。紀念館分南北兩部分,北部主要是住宅區,南部以花園為主。館內主要有白居易居室、樂天園、白居易學術中心、唐文化遊樂園、仿唐商業街等建築。其中樂天園是依據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所描繪的場景所建造的園林,置身其中,仿若看到了那個淚下沾衣的江州司馬。在參觀、憑弔詩人的生平事跡之後,你可以到紀念館後的唐文化遊樂園,這裡有曾風靡唐代宮廷的馬球場等娛樂設施。最後,再到仿唐商業街購買一些古色古香的小物件,以作留念。
這樣的宣傳使外地遊客來洛陽後大呼上當!
真不知這樣的宣傳何時才能成為現實?
媒體關注
河南商報對“洛陽白居易故里撂荒15年”進行了大篇幅的 報導
洛陽擬重新開發白居易故居 15年前半途而廢
( 2008-12-24 09:08:57) 稿件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院牆上有一塊“履道裏白居易故里”的牌子,落款是“洛陽市郊區人民政府”和“白居易研究會”。 無字碑刻的烏龜頭被當地村民砍樹時砸掉了。
白居易故里如今成了葡萄園,當年開發遺留的地基尚在
新華網河南頻道12月24日訊 大河網-河南商報報導: “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 公元830年,成了河南最高行政長官的白居易想的是:怎樣才能弄來一件大棉襖,把洛陽城遮蓋起來,使其免受風寒之苦。
1000多年後,他的故居在被挖掘出來之後,卻被撂荒了15年,慘遭風吹日曬。是盲目開發,還是政府不作為;是“旅遊熱”惹的禍,還是扭曲的歷史和人們開的一個玩笑?
網友發帖
洛陽白居易故里撂荒15年
12月22日,網友“白石山人”在大河網發帖《呼籲:洛陽市人民政府對白居易在洛陽的有關遺址進行保護與開發》,以圖文的形式向網友展示了洛陽安樂鎮獅子橋村白居易故里的現狀。
據記載,白居易在洛陽的故宅在洛城東南履道里(即今日的獅子橋村),他任杭州、蘇州太守時,對江南的建築藝術情有獨鐘,離任時帶回天竺石、太湖石、西湖白蓮等江南特產,對其洛陽宅園進行精心布置,使他的履道里故宅融南北風格為一體,獨具特色。
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7000平方米,出土文物2000餘件。
“白石山人”在帖子裡稱,在考古挖掘過後,洛陽市相關部門準備修建白居易故居紀念館,並在當地獅子橋村圍地176畝,籌資近百萬元,並做了前期的籌建工作,由於資金有限,中途停建。
在帖子裡,“白石山人”詳細描述了白居易故里的破落,“15年前白居易故居紀念館的地基已經打好,而今則被農民種植的葡萄園包圍,令人感慨萬千。2005年,白居易詩歌國際研討會在洛陽召開,國內外專家特意要求參觀白居易故居遺址,然觀其狀者,無不為此感嘆:說這是對白居易的極大污辱!”
事情真的如網友所說嗎?白居易故里真的被撂荒了15年,而且還成了葡萄園嗎?
現場目擊
院子成了魚塘、葡萄園
12月22日下午,在一些當地村民帶領下,記者來到村子東北頭的白居易故里。路上,村民“王哥”介紹,現在的白居易故里約有200畝地大小,已經被分割成南北兩個院,南院和北院也進行了拆分,分別承包給了別人。有種植葡萄的,有養豬的,還有種大棚蔬菜的。
在北邊院子的西南牆角,有一塊“履道裏白居易故里”的牌子,落款是“洛陽市郊區人民政府”和“白居易研究會”,日期是1999年4月。
兩院之間的小路上停放著一塊烏龜馱著的無字碑刻,遺憾的是烏龜的頭已經不知去向。王哥解釋說,頭還在南院裡頭,是去年砍樹的時候,樹砸在碑刻上,把烏龜頭給砸掉了,挺可惜的。
敲打了許久,南院的女主人才打開了大門,幾條黑狗在主人的吆喝下搖起了尾巴。
院子裡兩口魚塘占據了院子一半的面積,旁邊是一個飼養場,幾隻雞臥在原地悠閒地曬著太陽,院子大門右邊有一座黃色的小洋樓,新的,其餘則是一些菜地。
女主人說,她知道這是白居易故里,但撂荒十來年了,他們才把院子圍起來,她解釋說,魚塘不是他們挖的,是先前留下來的,他們只是改造了一下。
在南院女主人的帶領下,北院一位老人打開了院門,與南院不同的是,北院已經種滿了葡萄,在院子的中間有一個未完工的台子,幾十根水泥柱子孤獨地豎立著。
北院的看門人閆明魁說,葡萄園占地32畝,也是最近兩年才開發起來的,他們只是負責看門的,也不知道老闆是誰,據說是城裡人。
出了北院向東,還有幾家承包的農戶,有養豬牛的和種大棚蔬菜的,不同的是,他們沒圈圍牆。“前面那塊荒地也是白居易故里的範圍,但沒承包,就空閒著,那也有個大坑,是當年留下的。”王哥說。
開發歷程
當年130萬投資沒砸出響聲
說起白居易故里的現狀,南院女主人說,現在能夠顯示這裡仍然是白居易故里的只有兩處:無字碑刻和“履道裏白居易故里”的牌子。
“還有的東西我們知道,你們看不出來。”閆明魁說,他們在種植葡萄的時候,經常會挖出一些瓷器和碎片,還有挖到一定深度就挖不動了,下面平平的,是敦實過的道路。
據閆明魁說,經常會有一些外國人拿著攝像機來參觀,一邊看一邊搖頭,還會帶走一些地里隨便扒出來的瓷片。
難道這裡就沒有進行過相關保護和開發嗎?
“開發過,但沒搞成,現在葡萄園裡的幾十根水泥柱子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村支書劉學良對於那段往事不願意過多地提起,在他看來,失敗原因是“各方面的支持不夠”,他建議具體問題可以問白柏林。
白柏林,原安樂鄉(現安樂鎮)人大主任,親歷了從白居易故里的挖掘和開發,幾乎每年都向人大建議:開發白居易故里。
白柏林介紹,當年的開發工程村里籌資大概是130萬元,也請了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做了詳細的規劃,僅規劃就花了八九萬元。搞了一段,結果沒錢了,只能停下來,當時市里對文物保護方面急需大量的資金,也顧及不到白居易故里。
“洛陽的文物單位太多了,有錢也輪不到這兒。”白柏林說,在爭取資金方面,他和老朋友郭引強(時任洛陽市文物局副局長,現正局長)鬧翻過多次。
原因分析
盲目開發和時代背景是主因
“不是我不給錢,而是我一開始就是反對他們搞開發的,我對他們說過很多次,他們那樣搞是錯的。”郭引強總結開發失敗的原因說,責任並不能推給錢,應該是時代局限和“旅遊熱”。
郭引強解釋說,文物開發是要經過嚴格論證的,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文物保護技術和理念都很落後,時代的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成功幾率很小,而且130萬元在當時是個不小的數目,留下的只有那幾個柱子,太盲目!
“咱就拿他們的水泥柱子來舉例。”郭引強說,現在文物保護最忌諱的就是水泥,因為牆體和柱子上要雕刻和噴漆,水泥柱子漆上去幾天就下來了,所以水泥不適合文物開發。
在郭引強看來,“旅遊熱”才是白居易故里悲劇的罪魁禍首,“那個年代,只要有項目就想上,白居易故里也是那個盲目熱潮的犧牲品”。
新的春天
4年後有望成新景點
和白柏林一樣,獅子橋村的村民也十分盼望白居易故里的開發。
“只要政府說要投資,我們可以無償讓出這片土地。”南院的女主人說,一旦開發成功,那可是為子孫後代造福的好事。
郭引強不鼓勵村民自主開發,而且開發工作已經被列入洛陽市文物局的計畫之中。
“安樂鎮下屬的十幾個村都被划進了隋唐遺址的範圍。”郭引強介紹, “里坊改造”是隋唐遺址保護的二期工程,白居易故里將是二期工程第一批保護單位。
“二期兩年後開始,規劃和平整土地需要兩三個月,再經過一年半的工期,白居易故里就會以嶄新的面貌面世。”郭引強說,也就是說,4年左右的時間,它將成為洛陽的又一亮點文物工程。
據郭引強介紹,白居易故里將占地400畝左右,採取的是復原重建的方式進行開發,復原率將高達80%。
在洛陽市文物局的網站上,規劃的內容已經出現:布局按唐代東都的“田”字形里坊街道興建,具有濃厚的唐代建築特徵。紀念館分南北兩部分,北部主要是住宅區,南部以花園為主。館內主要有白居易居室、樂天園、白居易學術中心、唐文化遊樂園、仿唐商業街等建築。在參觀、憑弔詩人的生平事跡之後,你可以到紀念館後的唐文化遊樂園,這裡有曾風靡唐代宮廷的馬球場等娛樂設施。
領導關懷
洛陽白居易故居保護方案下月或出台
商報訊(記者陳松)昨天,從洛陽白居易研究會傳來訊息:白居易故居履道里將提前"逢春"。
2008年12月24日,商報報導:洛陽白居易故居被撂荒15年成了葡萄園,洛陽擬2年後開發。這一時間可能要提前了。
商報報導刊發後,在網上引發網民廣泛討論,也引起了洛陽市相關部門的重視。
2009年2月4日,時任洛陽市委書記連維良親赴白居易故居視察,洛陽市文物局等相關部門的領導陪同了視察,並由洛龍區政府、安樂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匯報了白居易故居的情況。連維良視察完現場之後,當場責令文物局:立即對遺址、碑刻等文物進行保護,一月內拿出修復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