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鮫

狗鮫

狗鮫,Chiloscyllium punctatum (J. P. Müller et Henle, 1838),天竺鯊科斑竹鯊屬的一種魚類。主要棲息於沿海珊瑚礁區,經常棲息於潮間帶,屬中小型底棲性鯊魚。活動緩慢,常蟄伏於礁區附近海床。離水後可存活約12小時。夜行性。以底棲之魚、蝦、蟹、貝類等為食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狗鮫
  • 拉丁學名:Chiloscyllium punctatum (J. P. Müller et Henle, 1838)
  • 別稱:狗沙、沙條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軟骨魚綱
  • 亞綱:板鰓亞綱
  • :鬚鯊目
  • :天竺鯊科
  • :斑竹鯊屬
  • :點紋斑竹鯊
  • 英文名:Brownbanded bambooshark 
資料,型態特徵,分布,價值,

資料

學名 Chiloscyllium punctatum
狗鮫
命名者 Müller et Henle, 1838
中文名 狗鮫
科中文名 天竺鮫科
科號科名 010 Hemiscylliidae
模式種產地 Indian Ocean  大陸名 點紋斑竹鯊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俗名 狗沙、沙條
棲息深度 1 - 1 公尺 食用魚類 是
有毒魚類 否  觀賞魚類 是
最大體長 104 cm  經濟性 是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沉等, 1993)、中國動物志-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英文俗名 Spotted catshark, Brown spotted cat shark, Brown-banded bamboo shark, Brown-spotted catshark, Brownbanded bambooshark, Brown-banded catshark, Grey carpet shark

型態特徵

體型呈圓柱形或稍平扁;體側具一隆脊;頭側不具皮瓣。吻呈窄圓型。眼呈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鼻孔下側位,鼻孔緣具短而尖凸之須;具鼻褶;具口鼻溝。噴水孔中大,約等於眼徑。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小,腹位,近於平直。齒具中央齒尖,側邊小齒尖或有或無。背鰭2個,小而上角鈍圓,後端凹入,下角尖突,第一背鰭起點約在腹鰭基底中部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腹鰭與臀鰭間;胸鰭與腹鰭略小,同大或胸鰭略大;臀鰭小,起點遠於第二背鰭后角之後,基底長短於尾鰭下葉基底長,而與尾鰭下葉之起點僅以一窄凹窪分隔,其間距遠短於臀鰭基底長;尾鰭上葉略往上揚,上葉略發達,腹緣明顯;尾鰭下葉低平而延長,但前部不突出,後部具缺刻。體呈灰褐色,除幼魚外,體側不具橫紋或淡色之斑點。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斯里蘭卡、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尼、台灣、菲律賓、日本及澳洲北部等。本省分布於東部及南部海域。

價值

主要以底拖網或沉底刺網捕獲,一般被利用加工為鯊魚醃或製成魚槳、魚丸等,大型水族館偶有展示。
狗鮫(未成熟)狗鮫(未成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