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黃湯

犀角地黃湯,中醫方劑名。為清熱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功效。主治熱入血分證,熱擾心神,身熱譫語,舌絳起刺,脈細數; 熱傷血絡,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絳紅,脈數; 蓄血瘀熱,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臨床套用於治療重症肝炎、肝昏迷、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尿毒症、過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等血分熱盛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犀角地黃湯
  •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 主治:熱入血分證
  • 分類:清熱劑-清營涼血
  • 出處:《外台秘要》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禁忌,附註,同類方比較,附方1,組成,功用,主治,附方2,組成,功用,主治,化裁方之間比較,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犀角地黃芍藥丹,血熱妄行吐衄斑,蓄血發狂舌質絳,涼血散瘀病可痊。

組成

犀角(水牛角代替)、生地、芍藥、丹皮。

用量

犀角(水牛角代替)30g,生地24g,芍藥12g,丹皮9g。

用法

作湯劑,水煎服,水牛角鎊片先煎,余藥後下。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功用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

熱入血分證。
1. 熱擾心神,身熱譫語,舌絳起刺,脈細數。
2. 熱傷血絡,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絳紅,脈數。
3. 蓄血瘀熱,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方義

本證多由熱毒熾盛於血分所致,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為主。心主血,又主神明,熱入血分,一則熱擾心神,故身熱譫語;二則破血妄行,血不循經,血溢脈外,故吐血、衄血、便血、尿血;三則熱毒耗傷血中津液,血變粘稠,運行受阻,成瘀故見舌絳。方中苦鹹寒之犀角,涼血清心解毒,為君藥。甘苦寒之生地,涼血滋陰生津,一助犀角清熱涼血止血,一恢復已失之陰血。赤芍、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故為佐藥。

配伍特點

涼血與活血散瘀並用,熱清血寧而無耗血動血,涼血止血而不留瘀。

運用

本方用於熱入血分證。臨床套用以各種失血,斑色紫黑,身熱譫語,舌紅絳,脈數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見蓄血,喜忘如狂者,邪熱與血瘀互結,加大黃、黃芩,以清熱逐瘀,涼血散瘀;郁怒而加肝火者,加柴胡、黃芩、梔子以清瀉肝火;熱傷血絡,破血忘行之出血,加白茅根、側柏炭、小薊以涼血止血。

禁忌

陽虛失血、脾胃虛弱者忌用。

附註

同類方比較

本方與清營湯均以水牛角、生地為主,以治熱入營血證。但清營湯是在清熱涼血中伍以銀花、連翹等輕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熱轉氣”之意,適用於邪初入營尚未動血之證;本方配伍赤芍、丹皮泄熱散瘀,寓有“涼血散血”之意,用治熱入血分而見耗血、動血之證。

附方1

神犀丹

組成

犀角(水牛角代替)、石菖蒲、黃芩、生地、銀花、金汁、連翹、板藍根、香豉、元參、花粉、紫草。

功用

清熱開竅,涼血解毒。

主治

溫熱暑疫,邪入營分證。高熱譫語,斑疹色紫,口咽糜爛,目赤煩躁,舌絳紫。

附方2

化斑湯

組成

石膏、知母、生甘草、玄參、犀角、白粳米。

功用

清氣涼血。

主治

氣血兩燔之發斑。發熱,或身熱夜甚;外透斑疹,色赤,口渴,或不渴,脈數。

化裁方之間比較

犀角地黃湯、神犀丹、化斑湯同具有清熱涼血之功。不同點在於:犀角地黃湯用治溫熱病熱毒深陷於血分的血分熱盛證,故用大劑鹹寒以涼血為主,並用清熱、散瘀之品,以使熱清血寧;神犀丹用治邪入營血,熱深毒重證,故以清熱解毒為主,並用涼血、開竅,以使毒解神清;化斑湯用治氣分熱熾,而血熱又起,氣血兩燔之證,故以清氣生津藥與涼血解毒藥相配,兩清氣血,使邪熱退則血自止,而斑可化,故名“化斑湯”。

重要文獻摘要

①吳謙等《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卷1:“吐血之因有三:曰勞傷,曰努傷,曰熱傷。勞傷以理損為主;努損以去瘀為主;熱傷以清熱為主。熱傷陽絡則吐衄;熱傷陰絡則下血,是湯治熱傷也。故用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涼血以生新血,白芍斂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雖曰清火,而實滋陰;雖曰止血,而實去瘀。瘀去新生,陰滋火熄,可為探本窮源之法也。”
②《外台秘要》卷2錄《小品方》:“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