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套用開發詳解——基於ARM Cortex-M3處理器的開發設計

物聯網套用開發詳解——基於ARM Cortex-M3處理器的開發設計

《物聯網套用開發詳解——基於ARM Cortex-M3處理器的開發設計》是2013年11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華清遠見物聯網學院、盧閆進、劉洪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聯網套用開發詳解——基於ARM Cortex-M3處理器的開發設計
  • 作者:華清遠見物聯網學院、盧閆進、劉洪濤
  • ISBN:9787121218897
  • 頁數:404頁
  • 定價:49元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從物聯網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介紹了物聯網技術。主戀漿嚷龍要內容包含物聯網綜述、國內外物聯網套用現狀與遠景、感測器技術、RFID技術、有線傳輸與組網技術、Cortex-M3微控制器核、ATMEL SAM3S4B微處理器在物聯網中的套用、C/OS-II作業系統套用、RFID實踐、紅外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ZigBee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Wi-Fi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GPRS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工業串口屏實踐及物聯網智慧型家居綜合案例。本書配有豐富的學習資源,除了書中實驗代碼外,還包含FSIOT_A物聯網平台其他的開訂套淋發資料供讀者學習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 物聯網綜述 1
1.1 物聯網的定義 1
1.1.1 通用定義 1
1.1.2 “中國式”定義 1
1.1.3 歐盟的定義 1
1.2 物聯網的發展歷史 2
1.3 物聯網的體系架構 3
1.4 物聯網產業標準 3
1.4.1 ITU-T物聯網標準發展 4
1.4.2 ETSI物聯網歸捆標準進展 4
1.4.3 3GPP/3GPP2物聯網標準進展 5
1.4.4 IEEE物戀拜組聯網標準進展 5
1.4.5 中國物聯網標準進展 6
1.5 物聯網與網路安全 7
1.5.1 安全問題 7
1.5.2 安全分析 7
1.5.3 安全防護 8
1.6 物聯網與雲計算 8
1.7 物聯網與智慧型處理 9
1.8 本章習題 9
第2章 國內外物聯網套用現狀與遠景 10
2.1 國內物聯網套用的典型案例 10
2.1.1 廣東虎門大橋組合式收費系統 10
2.1.2 煙臺蔬菜大棚遠程監控系統 11
2.1.3 中關村軟體園智慧型樓舟說燥宇系統 12
2.2 國外恥巴謎盼物聯網套用的典型案例 13
2.2.1 Perma Sense項目 13
2.2.2 國外車聯網套用案例 14
2.3 物聯網套用遠景 15
2.3.1 物聯網與智慧型家居 15
2.3.2 物聯網與智慧型農業 15
2.3.3 物聯網與智慧型物流 16
2.3.4 物聯網與智慧型醫療 17
2.3.5 物聯網與節勸姜台能減排 18
2.4 本章習題 19
第3章 感測器技術 20
3.1 感測器概述 20
3.1.1 感測器概念 20
3.1.2 感測器特性 21
3.1.3 感測器分類 21
3.2 感測器結構 22
3.3 常用感測器 23
3.3.7 其他 45
3.4 MEMS技術 45
3.4.1 微機電系統概念 45
3.4.2 微機電系統發展簡史 45
3.4.3 微機電系統的特點及前景 46
3.5 感測器接口 46
3.5.1 SPI接口 46
3.5.2 I2C接口 47
3.5.3 串列接口 48
3.6 本章習題 49
第4章 RFID技術 50
4.1 RFID概述 50
4.1.1 RFID的基本組成 50
4.1.2 RFID的工作原理 51
4.1.3 RFID套用領域 51
4.2 RFID架構 52
4.2.1 RFID分類 52
4.2.2 RFID硬體體系結構 54
4.3 RFID標籤 55
4.5 RFID天線技術 57
4.5.1 人們關注的天線特徵 57
4.5.2 天線的分類 58
4.6.1 中間件概述 59
4.6.2 中間件的分類 59
4.6.3 中間件的特徵 59
4.7 RFID接口 60
4.8 RFID與EPC技術 61
4.8.1 EPC概述 61
4.8.2 EPC的特點 61
4.8.3 EPC系統的工作流程 62
4.8.4 EPC信息網路系統 62
4.8.5 EPC射頻識別系統 63
4.8.6 EPC編碼體系 64
4.9 本章習題 64
第5章 有線傳輸與組網技術 65
5.1 CAN匯流排 65
5.1.1 CAN簡介 65
5.1.2 報文傳輸與幀結構 66
5.1.3 編碼與故障處理 69
5.1.4 套用層 69
5.1.5 控制器和驅動器 70
5.2 RS-485匯流排 71
5.2.1 RS-485匯流排簡介 71
5.2.2 布線規則 72
5.2.3 通信協定 72
5.2.4 硬體設計 73
5.3 TCP/IP 74
5.3.1 TCP/IP簡介 74
5.3.2 TCP/IP的分層 74
5.3.3 TCP/IP協定族中底層的鏈路層 75
5.3.4 網路層協定 75
5.3.5 傳輸層協定 75
5.9 本章習題 76
第6章 Cortex-M3微控制器核 77
6.1 低功耗微控制器在物聯網中的作用 77
6.2 Cortex-M3綜述 77
6.3 Cortex-M3編程模式 79
6.3.1 Cortex-M3工作模式和工作狀態 79
6.3.2 特權訪問和用戶訪問 79
6.3.3 Cortex-M3暫存器組 80
6.3.4 Cortex-M3數據類型 82
6.3.5 Cortex-M3存儲器格式 82
6.4 Cortex-M3存儲系統 83
6.4.1 系統匯流排構架 83
6.4.2 存儲器映射 83
6.4.3 Bit-banding機制 85
6.5 Cortex-M3異常和中斷處理 87
6.5.1 異常類型 87
6.5.2 異常優先權 88
6.5.3 異常處理的堆疊使用 89
6.5.4 異常處理機制 91
6.5.5 異常退出 92
6.5.6 復位異常 93
6.5.7 中止(Abort)異常 95
6.5.8 SVC和PendSV 98
6.5.9 NVIC與中斷控制 99
6.5.10 軟體中斷 100
6.5.11 SysTick定時器 100
6.5.12 中斷控制暫存器 100
6.6 Cortex-M3的電源管理 101
6.6.1 SLEEPING 102
6.6.2 SLEEPDEEP 102
6.6.3 存儲器保護單元(MPU) 102
6.7 Cortex-M3調試系統 104
6.8 Cortex-M3指令集 105
6.9 本章習題 108
第7章 ATMEL SAM3S4B微處理器在物聯網中的套用 109
7.1 FSIOT_A物聯網開發平台介紹 109
7.2 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 ARM開發環境搭建 111
7.2.1 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簡介 111
7.2.2 仿真工具J-LINK-ARM V8.0 111
7.2.3 IAR EWARM工程實例 111
7.2.4 IAR EWARM調試使用 115
7.3 SAM3S啟動分析 118
7.3.1 Flash.icf檔案 118
7.3.2 startup_sam3.c功能描述 119
7.3.3 啟動代碼與應用程式接口 121
7.4 GPIO編程 123
7.4.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23
7.4.2 GPIO基本原理 123
7.4.3 LED燈實驗 128
7.4.4 LED數碼管實驗 129
7.4.5 門磁感測器實驗 135
7.4.6 溫濕度感測器實驗 136
7.4.7 蜂鳴器控制實驗 142
7.5 UART編程 143
7.5.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44
7.5.2 UART基本原理 144
7.5.3 UART軟體設計與分析 147
7.6 SPI/SSP編程 151
7.6.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51
7.6.2 SPI/SSP基本原理 151
7.6.3 SPI/SSP軟體設計與分析 152
7.6.4 ISD1760語音實驗 156
7.7 I2C編程 164
7.7.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64
7.7.2 I2C基本原理 164
7.7.3 SAM3S4B中I2C的實現 166
7.7.4 光敏感測器實驗 169
7.7.5 三軸加速度感測器實驗 172
7.8 A/D轉換編程 174
7.8.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74
7.8.2 A/D轉換基本原理 174
7.8.3 A/D煙霧感測器實驗 178
7.8.4 A/D電壓採集實驗 180
7.9 SysTick定時器編程 180
7.9.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80
7.9.2 SysTick定時器的基本原理 181
7.9.3 SysTick定時器的軟體設計與實現 181
7.9.4 SysTick定時器參考程式及說明 182
7.10 脈衝寬度調製(PWM) 183
7.10.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83
7.10.2 PWM基本原理 183
7.10.3 PWM軟體設計與分析 183
7.10.4 PWM控制風扇實驗 188
7.11 WDT看門狗編程 190
7.11.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90
7.11.2 WDT看門狗基本原理 190
7.11.3 WDT看門狗軟體設計與分析 192
7.12 本章習題 194
第8章 C/OS-II作業系統套用 196
8.1 實時作業系統基本原理與技術 196
8.1.1 實時作業系統的基本特徵 196
8.1.2 實時作業系統的關鍵技術指標 197
8.1.3 實時作業系統基本術語 197
8.2 C/OS-II的任務管理和調度 199
8.2.1 任務及任務狀態 199
8.2.2 C/OS-Ⅱ的任務管理 200
8.2.3 C/OS-Ⅱ的時間管理 214
8.2.4 任務之間通信與同步 220
8.2.5 記憶體管理 229
8.3 C/OS-II應用程式開發 234
8.3.1 C/OS-Ⅱ的變數類型 234
8.3.2 應用程式的基本結構 234
8.3.3 C/OS-Ⅱ API介紹 235
8.3.4 C/OS-Ⅱ多任務實現機制 236
8.4 C/OS-II在SAM3S4B開發板上的移植及程式解析 237
8.4.1 移植條件 237
8.4.2 移植步驟 238
8.4.3 實例程式分析 242
8.5 本章習題 244
第9章 RFID實踐 245
9.1 非接觸式邏輯加密卡晶片MF1 IC S50 245
9.1.1 系統結構及工作流程 245
9.1.2 主要特性 245
9.1.3 EEPROM存儲結構 246
9.1.4 射頻卡工作原理 248
9.1.5 讀寫卡模組與S50卡的操作指令與交易流程 250
9.2 CY-14443A低功耗讀寫晶片 251
9.3 協定說明 252
9.4 RFID讀取序列號 252
9.5 RFID讀取數據 254
9.6 RFID寫入數據 254
9.7 RFID加密介紹 255
9.8 RFID例程 256
9.9 本章習題 258
第10章 紅外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 259
10.1 紅外通信原理 259
10.1.1 紅外通信定義 259
10.1.2 紅外通信的特點 259
10.1.3 紅外遙控器 259
10.1.4 紅外遙控通信過程 260
10.1.5 IrDA標準 260
10.1.6 紅外遙控協定舉例 262
10.2 紅外學習基本原理 263
10.2.1 紅外學習的定義 263
10.2.2 紅外學習的套用特點 263
10.3 紅外學習模組控制硬體電路及程式 263
10.3.1 控制模組特性 263
10.3.2 硬體電路 264
10.3.3 控制程式實現 264
10.4 本章習題 265
第11章 ZigBee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 266
11.1 ZigBee簡介 266
11.1.1 ZigBee聯盟 266
11.1.2 ZigBee與IEEE802.15.4 266
11.1.3 ZigBee設備 268
11.1.4 ZigBee網路拓撲 269
11.1.5 ZigBee協定棧 270
11.1.6 ZigBee服務原語 270
11.2 ZigBee規範 271
11.2.1 套用層 271
11.2.2 網路層 273
11.2.3 安全服務 279
11.3 AT86RF231 ZigBee套用接口電路 279
11.4 ZigBee組網例程 281
11.5 本章習題 285
第12章 Wi-Fi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 286
12.1 Wi-Fi技術 286
12.1.1 Wi-Fi5 與嵌入式Wi-Fi 286
12.1.2 Wi-Fi無線網路結構 286
12.1.3 IEEE802.11的工作模式 287
12.1.4 Wi-Fi技術的特點 288
12.1.5 Wi-Fi組建方法 288
12.1.6 Wi-Fi套用 288
12.2 基於RS9110-N-11-22的Wi-Fi套用模組 289
12.3 Wi-Fi通信部分套用接口電路 291
12.4 Wi-Fi例程 292
12.5 本章習題 298
第13章 GPRS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 299
13.1 GPRS概述 299
13.1.1 GPRS的產生及發展 299
13.1.2 GPRS的特點 299
13.1.3 GPRS的網路結構 300
13.1.4 GPRS的網路接口 300
13.1.5 GPRS網路實體 302
13.2 中興ME3000模組套用接口電路 304
13.3 基於中興ME3000的GPRS例程 305
13.4 本章習題 310
第14章 工業串口屏實踐 311
14.1 串口屏基本原理 311
14.1.1 串口屏定義 311
14.1.2 串口屏的觸摸類別及工作原理 311
14.1.3 各類型觸控螢幕的優缺點比較 312
14.2 FSIOT_A實驗設備使用的串口屏簡介 312
14.2.1 串口配置 312
14.2.2 串口屏工作模式 313
14.2.3 通信幀緩衝區(FIFO) 313
14.3 串口屏部分套用接口電路 313
14.4 串口屏例程 314
14.5 本章習題 317
第15章 物聯網智慧型家居綜合案例 318
15.1 引言 318
15.1.1 項目背景 318
15.1.2 術語及縮略語的定義 318
15.2 系統概述 319
15.2.1 系統功能 319
15.2.2 性能說明 319
15.3 系統硬體設計 320
15.3.1 ZigBee模組 320
15.3.2 Node1感測板 321
15.3.3 Node2執行板 322
15.3.4 Node3紅外板 323
15.3.5 Mainboard網關板 323
15.3.6 Android平板和串口屏互動控制單元 324
15.4 無線通信方案 325
15.5 系統軟體設計 325
15.5.1 Node1感測板的軟體設計 325
15.5.2 Node2執行板 333
15.5.3 Node3紅外板 338
15.5.4 Mainboard網關板 339
15.6 C/OS-II作業系統簡要移植步驟 379
15.6.1 C/OS-II相關檔案 379
15.6.2 C/OS-II代碼修改 379
15.7 Android智慧型終端語音控制 381
15.7.1 協定說明 381
15.7.2 流程分析 381
15.7.3 語音控制操作 385
參考文獻 388
第3章 感測器技術 20
3.1 感測器概述 20
3.1.1 感測器概念 20
3.1.2 感測器特性 21
3.1.3 感測器分類 21
3.2 感測器結構 22
3.3 常用感測器 23
3.3.7 其他 45
3.4 MEMS技術 45
3.4.1 微機電系統概念 45
3.4.2 微機電系統發展簡史 45
3.4.3 微機電系統的特點及前景 46
3.5 感測器接口 46
3.5.1 SPI接口 46
3.5.2 I2C接口 47
3.5.3 串列接口 48
3.6 本章習題 49
第4章 RFID技術 50
4.1 RFID概述 50
4.1.1 RFID的基本組成 50
4.1.2 RFID的工作原理 51
4.1.3 RFID套用領域 51
4.2 RFID架構 52
4.2.1 RFID分類 52
4.2.2 RFID硬體體系結構 54
4.3 RFID標籤 55
4.5 RFID天線技術 57
4.5.1 人們關注的天線特徵 57
4.5.2 天線的分類 58
4.6.1 中間件概述 59
4.6.2 中間件的分類 59
4.6.3 中間件的特徵 59
4.7 RFID接口 60
4.8 RFID與EPC技術 61
4.8.1 EPC概述 61
4.8.2 EPC的特點 61
4.8.3 EPC系統的工作流程 62
4.8.4 EPC信息網路系統 62
4.8.5 EPC射頻識別系統 63
4.8.6 EPC編碼體系 64
4.9 本章習題 64
第5章 有線傳輸與組網技術 65
5.1 CAN匯流排 65
5.1.1 CAN簡介 65
5.1.2 報文傳輸與幀結構 66
5.1.3 編碼與故障處理 69
5.1.4 套用層 69
5.1.5 控制器和驅動器 70
5.2 RS-485匯流排 71
5.2.1 RS-485匯流排簡介 71
5.2.2 布線規則 72
5.2.3 通信協定 72
5.2.4 硬體設計 73
5.3 TCP/IP 74
5.3.1 TCP/IP簡介 74
5.3.2 TCP/IP的分層 74
5.3.3 TCP/IP協定族中底層的鏈路層 75
5.3.4 網路層協定 75
5.3.5 傳輸層協定 75
5.9 本章習題 76
第6章 Cortex-M3微控制器核 77
6.1 低功耗微控制器在物聯網中的作用 77
6.2 Cortex-M3綜述 77
6.3 Cortex-M3編程模式 79
6.3.1 Cortex-M3工作模式和工作狀態 79
6.3.2 特權訪問和用戶訪問 79
6.3.3 Cortex-M3暫存器組 80
6.3.4 Cortex-M3數據類型 82
6.3.5 Cortex-M3存儲器格式 82
6.4 Cortex-M3存儲系統 83
6.4.1 系統匯流排構架 83
6.4.2 存儲器映射 83
6.4.3 Bit-banding機制 85
6.5 Cortex-M3異常和中斷處理 87
6.5.1 異常類型 87
6.5.2 異常優先權 88
6.5.3 異常處理的堆疊使用 89
6.5.4 異常處理機制 91
6.5.5 異常退出 92
6.5.6 復位異常 93
6.5.7 中止(Abort)異常 95
6.5.8 SVC和PendSV 98
6.5.9 NVIC與中斷控制 99
6.5.10 軟體中斷 100
6.5.11 SysTick定時器 100
6.5.12 中斷控制暫存器 100
6.6 Cortex-M3的電源管理 101
6.6.1 SLEEPING 102
6.6.2 SLEEPDEEP 102
6.6.3 存儲器保護單元(MPU) 102
6.7 Cortex-M3調試系統 104
6.8 Cortex-M3指令集 105
6.9 本章習題 108
第7章 ATMEL SAM3S4B微處理器在物聯網中的套用 109
7.1 FSIOT_A物聯網開發平台介紹 109
7.2 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 ARM開發環境搭建 111
7.2.1 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簡介 111
7.2.2 仿真工具J-LINK-ARM V8.0 111
7.2.3 IAR EWARM工程實例 111
7.2.4 IAR EWARM調試使用 115
7.3 SAM3S啟動分析 118
7.3.1 Flash.icf檔案 118
7.3.2 startup_sam3.c功能描述 119
7.3.3 啟動代碼與應用程式接口 121
7.4 GPIO編程 123
7.4.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23
7.4.2 GPIO基本原理 123
7.4.3 LED燈實驗 128
7.4.4 LED數碼管實驗 129
7.4.5 門磁感測器實驗 135
7.4.6 溫濕度感測器實驗 136
7.4.7 蜂鳴器控制實驗 142
7.5 UART編程 143
7.5.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44
7.5.2 UART基本原理 144
7.5.3 UART軟體設計與分析 147
7.6 SPI/SSP編程 151
7.6.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51
7.6.2 SPI/SSP基本原理 151
7.6.3 SPI/SSP軟體設計與分析 152
7.6.4 ISD1760語音實驗 156
7.7 I2C編程 164
7.7.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64
7.7.2 I2C基本原理 164
7.7.3 SAM3S4B中I2C的實現 166
7.7.4 光敏感測器實驗 169
7.7.5 三軸加速度感測器實驗 172
7.8 A/D轉換編程 174
7.8.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74
7.8.2 A/D轉換基本原理 174
7.8.3 A/D煙霧感測器實驗 178
7.8.4 A/D電壓採集實驗 180
7.9 SysTick定時器編程 180
7.9.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80
7.9.2 SysTick定時器的基本原理 181
7.9.3 SysTick定時器的軟體設計與實現 181
7.9.4 SysTick定時器參考程式及說明 182
7.10 脈衝寬度調製(PWM) 183
7.10.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83
7.10.2 PWM基本原理 183
7.10.3 PWM軟體設計與分析 183
7.10.4 PWM控制風扇實驗 188
7.11 WDT看門狗編程 190
7.11.1 實例內容與目標 190
7.11.2 WDT看門狗基本原理 190
7.11.3 WDT看門狗軟體設計與分析 192
7.12 本章習題 194
第8章 C/OS-II作業系統套用 196
8.1 實時作業系統基本原理與技術 196
8.1.1 實時作業系統的基本特徵 196
8.1.2 實時作業系統的關鍵技術指標 197
8.1.3 實時作業系統基本術語 197
8.2 C/OS-II的任務管理和調度 199
8.2.1 任務及任務狀態 199
8.2.2 C/OS-Ⅱ的任務管理 200
8.2.3 C/OS-Ⅱ的時間管理 214
8.2.4 任務之間通信與同步 220
8.2.5 記憶體管理 229
8.3 C/OS-II應用程式開發 234
8.3.1 C/OS-Ⅱ的變數類型 234
8.3.2 應用程式的基本結構 234
8.3.3 C/OS-Ⅱ API介紹 235
8.3.4 C/OS-Ⅱ多任務實現機制 236
8.4 C/OS-II在SAM3S4B開發板上的移植及程式解析 237
8.4.1 移植條件 237
8.4.2 移植步驟 238
8.4.3 實例程式分析 242
8.5 本章習題 244
第9章 RFID實踐 245
9.1 非接觸式邏輯加密卡晶片MF1 IC S50 245
9.1.1 系統結構及工作流程 245
9.1.2 主要特性 245
9.1.3 EEPROM存儲結構 246
9.1.4 射頻卡工作原理 248
9.1.5 讀寫卡模組與S50卡的操作指令與交易流程 250
9.2 CY-14443A低功耗讀寫晶片 251
9.3 協定說明 252
9.4 RFID讀取序列號 252
9.5 RFID讀取數據 254
9.6 RFID寫入數據 254
9.7 RFID加密介紹 255
9.8 RFID例程 256
9.9 本章習題 258
第10章 紅外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 259
10.1 紅外通信原理 259
10.1.1 紅外通信定義 259
10.1.2 紅外通信的特點 259
10.1.3 紅外遙控器 259
10.1.4 紅外遙控通信過程 260
10.1.5 IrDA標準 260
10.1.6 紅外遙控協定舉例 262
10.2 紅外學習基本原理 263
10.2.1 紅外學習的定義 263
10.2.2 紅外學習的套用特點 263
10.3 紅外學習模組控制硬體電路及程式 263
10.3.1 控制模組特性 263
10.3.2 硬體電路 264
10.3.3 控制程式實現 264
10.4 本章習題 265
第11章 ZigBee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 266
11.1 ZigBee簡介 266
11.1.1 ZigBee聯盟 266
11.1.2 ZigBee與IEEE802.15.4 266
11.1.3 ZigBee設備 268
11.1.4 ZigBee網路拓撲 269
11.1.5 ZigBee協定棧 270
11.1.6 ZigBee服務原語 270
11.2 ZigBee規範 271
11.2.1 套用層 271
11.2.2 網路層 273
11.2.3 安全服務 279
11.3 AT86RF231 ZigBee套用接口電路 279
11.4 ZigBee組網例程 281
11.5 本章習題 285
第12章 Wi-Fi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 286
12.1 Wi-Fi技術 286
12.1.1 Wi-Fi5 與嵌入式Wi-Fi 286
12.1.2 Wi-Fi無線網路結構 286
12.1.3 IEEE802.11的工作模式 287
12.1.4 Wi-Fi技術的特點 288
12.1.5 Wi-Fi組建方法 288
12.1.6 Wi-Fi套用 288
12.2 基於RS9110-N-11-22的Wi-Fi套用模組 289
12.3 Wi-Fi通信部分套用接口電路 291
12.4 Wi-Fi例程 292
12.5 本章習題 298
第13章 GPRS無線通信技術與實踐 299
13.1 GPRS概述 299
13.1.1 GPRS的產生及發展 299
13.1.2 GPRS的特點 299
13.1.3 GPRS的網路結構 300
13.1.4 GPRS的網路接口 300
13.1.5 GPRS網路實體 302
13.2 中興ME3000模組套用接口電路 304
13.3 基於中興ME3000的GPRS例程 305
13.4 本章習題 310
第14章 工業串口屏實踐 311
14.1 串口屏基本原理 311
14.1.1 串口屏定義 311
14.1.2 串口屏的觸摸類別及工作原理 311
14.1.3 各類型觸控螢幕的優缺點比較 312
14.2 FSIOT_A實驗設備使用的串口屏簡介 312
14.2.1 串口配置 312
14.2.2 串口屏工作模式 313
14.2.3 通信幀緩衝區(FIFO) 313
14.3 串口屏部分套用接口電路 313
14.4 串口屏例程 314
14.5 本章習題 317
第15章 物聯網智慧型家居綜合案例 318
15.1 引言 318
15.1.1 項目背景 318
15.1.2 術語及縮略語的定義 318
15.2 系統概述 319
15.2.1 系統功能 319
15.2.2 性能說明 319
15.3 系統硬體設計 320
15.3.1 ZigBee模組 320
15.3.2 Node1感測板 321
15.3.3 Node2執行板 322
15.3.4 Node3紅外板 323
15.3.5 Mainboard網關板 323
15.3.6 Android平板和串口屏互動控制單元 324
15.4 無線通信方案 325
15.5 系統軟體設計 325
15.5.1 Node1感測板的軟體設計 325
15.5.2 Node2執行板 333
15.5.3 Node3紅外板 338
15.5.4 Mainboard網關板 339
15.6 C/OS-II作業系統簡要移植步驟 379
15.6.1 C/OS-II相關檔案 379
15.6.2 C/OS-II代碼修改 379
15.7 Android智慧型終端語音控制 381
15.7.1 協定說明 381
15.7.2 流程分析 381
15.7.3 語音控制操作 385
參考文獻 38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