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運輸

物流運輸

物流運輸技術主要包括運輸設施和運輸作業兩大類,前者屬於運輸硬技術,後者屬於運輸軟技術。運輸硬技術主要包括運輸基礎設施,如公路,鐵路,海運,運輸車等基礎設施的完善,運輸軟技術則包括管理方法,物流技術,物流人員素養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流運輸
  • 外文名: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 發展:物流發展
  • 現狀:運輸現狀
  • 標箱:100萬
物流發展,運輸現狀,潛力巨大,三方物流,技術裝備,新機遇,運輸方式,存在問題,若干建議,實施要素,

物流發展

現代物流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不少省市把發展現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物流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是密切相關的,預計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的經濟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和世界經濟接軌的趨勢也將加強,這是物流事業發展的大環境。
但物流行業還不是很成熟,仍存在“弱小、鬆散、速度慢”以及在巨觀管理上不協調的問題,企業經營範圍不大,市場拓展能力不強,以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嚴重缺乏,都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運輸現狀

規模擴大
鐵路在國家交通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八縱八橫鐵路通道為路網主骨架加以重點建設(八縱:為京哈、沿海、京滬、京廣、京九、大湛、包柳蘭昆通道:八橫:為京蘭·藏、煤運北、煤運南、陸橋、寧西、沿江、滬昆及西南出海通道)。至2002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15萬公里。
公路建設成效顯著,1985—2001年新增公路里程49.30萬公里,年均增長3.08萬公里,2002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176.10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52萬公里。
內河水路運輸線路長度2002年達到12.15萬公里。到2002年底,我國沿海和內河共有生產性泊位33450個,其中深水泊位達到822個,主要港口生產性泊位比1989年增長了1.1倍。到2002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26.8億噸,已有7個港口突破了100萬標箱(TEU),其中上海港超過800萬標箱、深圳港超過700萬標箱,都進入世界貨櫃大港前十名。
2001年航空線路為1.143條,航空運輸線路總長度為155.36萬公里,為1991年以前55.91萬公里的2.78倍。
2001年輸油管總長度13,272公里為1992年的1.55倍;輸氣管總長度14,283公里,為1992年的1.85倍:輸油氣管總長度27,555公里,為1992年的1.74倍。
許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樞紐、物流園區如以交通部45個公路主樞紐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現代物流園區的建設,都在加快進行。
運量增加
在良好的巨觀經濟環境下,交通運輸部門在繼續深化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運輸形勢平穩發展,鐵路、公路、水運是主要的運輸方式,2002年的運輸量和運輸周轉量如下表:
由於沿海的區域經濟發展比較快以及對外貿易的增長,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長很快,2001年達到14.26億噸,2002年為16.63億噸,增長率為14.25%。由於入世促進外貿,預計到2005年對外貿易總額將突破7,000億美元。每年外商直接投資大約為400億美元,到2005年將超過1,000億美元。港口吞吐量還將保持快速增長的走勢。有7個港口躋身世界億噸港行列,上海港貨物吞吐量超過兩億噸,成為世界第四大港。7個億噸以上的大港2001年和2002年的吞吐量分別如表三所示。

潛力巨大

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汽車工業
(2)家電、電子、通訊產業
(4)藥品、食品工業

三方物流

中國與物流相關的年總支出有19,000億人民幣,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為20—25%,第三方物流的市場潛力很大。根據中國倉儲協會進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場調查分析:有57%的生產企業和38%的商業企業正在尋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滿意度在逐漸提高。企業物流需求以物流運作為主,更強調物流總代理的形式,需要一體化的物流服務。與第一次、第二次調查研究結果相比,市內配送服務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同時物流過程管理、物流決策、資料攫取等信息服務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方興未艾。但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處於發展初期,根據美智(Mercer)管理顧問公司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對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進行研究,2001年的市場規模在400億人民幣以上。70%的物流服務提供商在過去的3年中,年均業務增幅都高於30%,整箇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2000—2005年的年增長率將達到25%。推動中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於跨國企業正在將更多的業務轉向中國,並通過外包來降低供應鏈成本;其次是中國公司面臨著降低成本和更加關心核心競爭力的壓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後是政府的激勵措施也是刺激中國的第三方物流市場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技術裝備

由於我國企業生產規模與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設備與物流設備的更新與現代化需求旺盛,汽車、菸草、藥品、家電等行業都是物流技術裝備的良好市場。
為了適應市場需求,物流技術裝備廠商也不斷提高產品的水平並且開發出新產品。日本和歐美等國外著名廠家也接連在中國設立辦事處以及分公司,也有外國公司為了更深入的介入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由於外國企業更廣泛的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高性能的技術裝備;中國企業的產品也不斷出現新品種,質量也不斷提高。華為公司、海爾公司以及許多菸草公司的高水平物流系統的建成,對企業的持續發展起到了堅強的保證作用。郵政、機場、連鎖商業等配送中心和分揀設施的建設也有效地保證了該系統的高效率運行。
因此,物流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為我國物流現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持。

新機遇

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無疑是中國物流發展難逢的機會,因為從奧運設施建設到奧運會的召開,始終需要遠比平常龐大、複雜的物流系統的支撐,在物流設施規劃與建設、物流組織與管理、物流技術創新與套用等方面對主辦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既給物流業帶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給物流業發展帶來熱限商機。北京奧運會使中國物流業與國際物流業同場競技,按國際標準和慣例提供服務,中國物流業只有與國際接軌,才能分享奧運物流市場這塊大蛋糕。可以說,北京奧運會在給中國物流業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的同時,也使中國物流業找到了高水準服務的參考指標,其示範作用將進一步加快中國物流的現代化進程。
物流運輸
重視提高
2001年3月,國家經貿委、鐵道部、交通部信息產業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和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發展現代物流的總體目標,是積極採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和設備,加快建立全國、區域、城鎮、企業等多種層次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物暢其流、快捷準時、經濟合理、用戶滿意的社會化、專業化現代物流服務網路體系。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最新發布的《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中,也已把發展物流配送中心列為重點鼓勵發展的內容。
2001年底,中國制定了未來5年物流配送發展初步規劃,以推動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該規劃包括扶植和規範發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業,爭取“十五”期末社會化配送企業比重達五成以上;培育若干條貫通全國並且使之開展國際配送業務的聯運幹線,構建全國性的商品物流配送綠色通道;在全國各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產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建設若干規模合理,運作規範的現代化商品物流中心和專業化配送中心,構建全國性物流配送網路;培育若干國家物流骨幹基地,有條件的可爭取發展成為亞洲的重要物流中心;確定一批物流配送示範專案,在全國各大區的中心城市,選擇符合現代商品物流配送基礎條件的企業,建立符合現代商品物流配送,具有全國性經營網路的專業化骨幹物流配送企業。
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的報告》中,把現代物流列為上海市四大新興產業之一,採取多種措施加快發展;天津市政府把現代物流作為五大支柱產業之一,並由主管市長負責,組織了20多個有關部門,研究提出了天津市現代物流發展綱要研究報告,深圳市為提升綜合經濟實力,改善投資環境,把發展現代物流與高新技術和金融同時列為新世紀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編制了《深圳市“十五”及2015年現代物流發展規劃》。
總體來看,物流現代化是和經濟發展水準密切相關的,如果能夠及時解決發展瓶頸中存在的問題,在“十五”期間即近5年內,將是中國物流發展的黃金時代。

運輸方式

定義
運輸方式是使用某一特定交通工具、基礎設施或流程來實現位移的方式。對於一個人或一件貨物來說,可能在一次運輸過程中會涉及到一種或多種運輸方式,而多種運輸方式的情況下往往被稱為聯運。每一種運輸方式都有其優劣之處,往往需要根據成本、運輸能力、路線和速度等方面來考慮選擇何種方式。
人力
人力運輸是使用人的肌肉產生力量來運輸他人和/或貨物,常見的方式有步行、跑步和游泳,速度較慢。現代科技使用機器來加強人力。由於其成本低,可以休閒、鍛鍊身體,另外環保。有時候,人力運輸是唯一可用的交通方式,特別是在一些欠發達或者偏遠的區域。它被視作是理想的可持續交通系統。
儘管人類可以不藉助基礎設施行走,通過修建道路、使用腳踏車或輪滑等交通工具可以提高效率。
畜力
畜力運輸是通過役用動物來移動人和貨物的方式。人類可以直接騎在一些動物身上,讓其馱上貨物,戴上騎具,單個或組隊,連上雪橇或帶輪交通工具。

存在問題

效率低
我國與已開發國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轉速度方面以及產業化方面存在較大差距,服務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較低。我國每萬元GDP產生的運輸量為4972噸公里,而美國和日本的這一指標分別為870噸公里和700噸公里。
我國物流系統各環節的銜接較差,運轉效率不高,反映為貨物在途時間、儲存時間、基礎設施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和提高的餘地。僅以貨運汽車的生產率水平為例,美國營運汽車的腳踏車噸年產量約為66萬噸公里,而中國這一指標僅為3萬噸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國鐵路貨車的運營速度僅46.4公里左右,散裝、貨櫃等高效運輸方式比重較低,裝卸時間較長;公路貨車的運營速度也不足50公里;內河航運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產成品的在庫周轉時間平均在3—6個月左右。
此外,根據調研及有關資料分析,我國許多商品總成本中,物流費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裝造成的損失約150億元,因裝卸、運輸造成的損失約500億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在30億元上下,公路貨運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組織,空駛率多年來保持在50%左右;鐵路因能力不足,使相當數量的商品失去銷售機會或無法保證企業提供客戶滿意的服務;水運因運輸組織方式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使許多產品失去了低價運輸的途徑。
兼容性差
總體來看,我國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還比較落後。按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計算的運輸網路密度,我國僅為1344.48公里/萬平方公里,而美國為6869.3公里/萬平方公里,德國為14680.4公里/萬平方公里,印度為5403.9公里/萬平方公里。這方面,我們不僅落後於歐美已開發國家,與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計算則差距更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總1417期)。
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傳統模式影響下,我國各種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缺乏必要的協調,因而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導致系統功能不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不同地區運輸系統之間相互銜接的樞紐設施建設方面缺乏投入,對物流產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各種綜合性貨運樞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設發展緩慢。
我國物流系統一般技術水平低,裝備落後。在倉儲設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業擁有的倉庫70%是普通平房倉庫,現代化立體自動化倉儲設施比例極低,具有冷藏、保鮮、氣調功能的倉庫更少。在使用的搬運工具中,人工搬運車,手推叉車和普通起重設備占到70%以上,而可視屏叉車等現代化的搬運工具卻很少採用。在運輸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業擁有的運輸車輛中,普通車輛占70%以上,而現代化的箱式貨櫃和貨櫃拖頭及特種運輸車輛卻很少。物流企業開發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軟體,性能水平不高,即使有些軟體比較適用,但有時又與客戶系統不兼容。
建設滯後
物流是跨地區、跨行業的運作系統,標準化程度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各種物流功能、要素之間的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社會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國物流標準化滯後主要表現在缺乏有關的標準及規章制度,同時在推行標準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海運與鐵路貨櫃標準存在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海鐵聯運規模的擴展,對我國國際航運業務的拓展、港口作業效率的提高以及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又如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特別是現有托盤標準列入了國際標準中所有4種規格,也沒有推行的原則,這樣等於沒有標準。托盤標準和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備標準之間都有銜接關係,這就影響了托盤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產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雖然目前我國對商品包裝已有初步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但在與托盤和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施、倉儲設施相銜接的集裝單元化包裝標準方面還比較欠缺,這對各種運輸工具的裝載率、裝卸設備的荷載率、倉儲設施空間利用率方面的影響較大。四是信息系統之間缺乏接口標準,工商企業內部物流信息系統與第三方信息系統之間缺乏有效銜接,運輸信息系統、倉儲信息系統、物流作業管理信息系統之間互不溝通,由於沒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網際網路等為基礎的物流信息系統難以得到實際套用。
機制障礙
計畫經濟體制下,各個行業從上到下一統到底,行業之間、部門之間管理體系分割現象嚴重,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習慣勢力仍然有一定影響。物流產業的發展涉及到基礎設施、物流技術設備、產業政策、投資融資、稅收、海關、服務、與運輸標準等多個方面,而這些問題的管理分屬於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對現代物流認識不足和缺乏統一協調的戰略思想,成為物流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由於經濟利益部門化和地區化弊端的存在,我國在物流業的管理體制和機制上的協調能力較差。物流業涉及交通運輸、經貿、外經貿、城市管理、公安、稅務、海關、商品檢驗檢疫等多個部門,這些部門的管理職能、管理方式和制度體系等存在較大不同,在對物流業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因管理之間的體制及機制性原因,造成物流業發展的許多困難。條塊分割計畫經濟體制的管理體制及機制的影響,許多部門政企尚未實現真正的分開,從而形成了多部門管理的條條之間的基於部門利益的分割狀態,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約,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較為緩慢。此外,由於地區的經濟利益驅動,地方管理成為地方利益的體現,助長了地方保護主義。我國相當一部分省市間的市場壁壘,使網路化物流服務企業的成長變得相當困難。

若干建議

協調機制
現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計畫、經貿、財稅、工商、內貿、外貿、鐵道、交通、民航、郵政、信息、海關、質檢等多個部門;現代物流的運作橫跨不同的行業和地區,必須協調動作,形成合力。物流必然和政府多個部門有關,在日本經濟產業省設立專門機構物流科負責協調政策管理,我國如果在當前政府機構改革中明確設立物流部門,對於物流現代化的推進必然具有重大意義。各級政府都應該加強對發展現代物流的統一領導,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門間的綜合協調機制,負責研究、制定發展現代物流的規劃,並負責協調現代物流發展中的相關政策措施,為構建全國統一、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創造體制環境。
實施政策
稅收要鼓勵物流業務的整合,提升物流企業的供給能力。現行稅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對於物流行業發展有制約作用。應該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信息系統對傳統的物流資源進行整合。但在實踐中由於物流總代理商首先一票對客戶,然後轉包業務(如倉儲、運輸)到各合作單位時,存在重複納稅的問題,影響了總代理商整合業務的開展。說明稅收制度不利於物流的“集零為整”。物流不整合就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鑒於物流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普遍處於微利狀態,物流整合產生的效益主要體現在用戶(生產和商貿企業)身上,建議對於物流總代理商實行類似於增值稅方式的稅收制度,扣除轉包的部分,僅對其增值服務的部分徵稅。這樣,有利於國內大型物流企業在大範圍內的業務整合與發展,在加入WTO的過渡期內形成與國外物流公司相抗衡的實力。同時,也會促進物流業務的發展,擴大稅基,增加稅收。
考慮到物流業具有的社會效益同時也是微利企業的特點,在物流園區以及倉庫建設時,在政策方面也要給與優惠。
發展三方
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企業為了增加競爭力要大力發展核心業務,企業分工趨於專門化,這將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將有利於物流的專業化、規模化、合理化,從而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發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徑是:通過鼓勵合資、合作、兼併等整合措施,擴大現有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經營規模;通過建立現代物流行業規範,促使小於規模經濟的物流企業轉型;通過修訂和完善各種法規和政府行為,打破現有各種市場條塊分割的制約,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發展;以提高服務質量,降低物流成本為核心,推動物流企業的管理和技術創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夠提供優於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務,同時要鼓勵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時必須充分注意企業物流的合理化問題,每一個生產企業都是社會物流網路的一個節點,企業物流合理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力、是社會物流合理化的基礎。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業就是從大型製造企業的物流部門中發展起來的。
體系建設
針對當前物流標準化中存在的問題和國際物流標準化的發展方向,應該加快標準化建設步伐。在做好物流用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方面基礎工作的同時,要加強標準化的組織協調工作。在對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全面梳理現行標準。對已經落後於物流發展需要的標準應予淘汰,並代之以新型標準;對部分不符合實際需要的標準,進行修訂完善;對尚未制訂的標準,要抓緊制訂,以使各種相關的技術標準協調一致,與國際標準接軌,提高貨物和相關信息的流轉效率。
行業作用
根據已開發國家經驗和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的實際,特別是物流產業複合性強、關聯性大的特點,應該充分發揮行業社團組織的作用。比如:物流的標準化體系建設,現代物流基礎研究和技術推廣,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訓與知識普及,行業企業的自律和協調等等,政府部門都可以委託行業社團組織去做。行業社團組織也要積極轉變觀念,改進工作作風和方法,牢固樹立為企業服務、為行業服務、為政府服務的觀念,以自己的出色工作,增強凝聚力和權威性。各行業社團應打破門戶之見,加強聯合與合作,形成推動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合力,發揮好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人才培養
應鼓勵和允許高等院校按照市場需求開辦和設定現代物流專業及課程,為現代物流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鼓勵和引導企業、行業組織及民辦教育機構參與現代物流人才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借鑑國際經驗,由行業社團組織來執行現代物流產業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國物流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教育、培訓和從業資格認證制度及相應的認證體系。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已批准國家職業資格物流師培訓標準,應該以這個體系為主大力推行物流人才的在職教育。

實施要素

實現物流現代化的基本要素包括:思想要素、基礎要素、技術及管理要素和社會協調要素。
思想要素
思想要素,首先是啟蒙宣傳與教育。物流的概念、含義、內容、作用等不經過一番啟蒙宣傳和教育活動,多數人是不會了解、不會認識的,不理解物流的重要性,當然就不會引起對物流的重視;沒有這種廣泛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則不會變成大家的思想和行動;沒有充分的宣傳和普及教育,人們也不會知道物流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搞好物流有什麼價值和意義。行動往往取決於認識,認識則取決於學習和教育,因此,物流的啟蒙宣傳和教育,應該是實現物流現代化的首要因素和基本條件。
基礎要素
物流現代化的基礎要素包括:公路、鐵路、港口、碼頭、倉庫、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物流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和網路構築。主要是物流的整體布局,全面設計,避免或減少重複建設和人為浪費;托盤、代碼、用語、包裝的標準化、統一化、規範化;信息功能的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的形成和信息共享,還有人才培養以及經濟發展、資金實力等。
基礎要素對於物流現代化至關重要,基礎不牢,就無法向更高層次發展;基礎工作不做在前面,就會越搞越亂,中途很難修正。
管理要素
物流現代化的技術要素範圍很廣,如物流信息技術中EDI(電子數據交換)、RF(射頻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ITS(智慧型交通系統)等,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將會愈發突出。機械化、自動化企業、立體自動化倉庫、多功能配送中心、機器人搬運裝卸、托盤聯營、單元化堆碼,自動分揀機械、條碼識別、電子掃描、自動化包裝作業等物流技術,均是物流現代化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管理要素方面,如物流財務管理、物流成本分析、物流組織機構設定、物流人才使用、供應鏈物流管理等。
協調要素
要完成一項大的物流工程項目,要實現全社會的物流現代化,必須有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撐,沒有各部門、各行業以及理論界、教育界等上下一致、協調貫通的共同努力是辦不到的。比如,國家綜合計畫部門、各級政府的計畫部門、城市建設部門先要制訂一個具有戰略意義和長遠目標的規劃,將物流合理化、現代化做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來設計、構思。有了科學的規劃後,在實施過程中,國家財政應適當給予補貼,稅收方面應給予照顧;在用地申請上,建設部門、國土規劃和審批部門也應給予優先考慮。這些關鍵問題,不是企業力所能及的,只能靠國家高度重視,積極促進,否則,物流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此外更重要的是,國家需要在法律、法規方面給物流產業一定的地位,在政策方面予以適當的傾斜。
中國的物流“熱”儘管不斷的升溫,但只能說是剛剛起步。對物流的認識,尤其是對物流重要性的認識,也只限於一部分人,物流的現代化任重道遠。起步階段的基礎工作至關重要,沒有堅實的基礎,就沒有大跨度的飛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