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帕密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牡帕密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牡帕密帕,雲南省思茅市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牡帕密帕是拉祜族“波闊嘎闊”演唱的一部長篇詩體創世神話,主要流傳於雲南省思茅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境內,是拉祜族民間流傳最廣的一部長篇詩體神話,是拉祜族民族民間文學中最重要的作品。

2006年5月20日,牡帕密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牡帕密帕
  • 批准時間:2006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Ⅰ-4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申報地區:雲南省思茅市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內容架構,藝術特徵,傳承方式,演唱方式,傳承保護,傳承意義,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活動,榮譽表彰,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牡帕密帕》是拉祜族民間流傳最廣的一部神話,乃拉祜先民為了感謝天神厄莎造天造地、造物造人以及教會人如何生存之恩而產生的一種民間文學。

文化特徵

內容架構

“牡帕密帕”是拉祜語的譯音,為“造天造地”的意思。《牡帕密帕》講述了天神厄莎創造天、地、日、月、星辰、植物、動物和人的經過,全詩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內容,被人們稱為拉祜民族文化的百科全書。
牡帕密帕牡帕密帕
《牡帕密帕》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全詩二千多行,由於民間流傳的版本不同,詩的結構有所不同,內容也不盡相同。常見的《牡帕密帕》版本,由歌頭、歌尾和正文三個部分組成,其中正文又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造天造地”,第二部分“造物造人”,第三部分“人是怎樣生活下來的”。第三部分“人是怎樣生活下來的”的內容最為豐富,包括了“扎笛和娜笛結婚”、“第一代人”、“取火”、“打獵”、“分配”、“定年節”、“蓋房子”、“造農具”、“種穀子”、“種棉花”等十多個方面的內容。

藝術特徵

一、原始唯物思想的展示
《牡帕密帕》內容豐富,通過史詩特有的敘事方式,生動地展示了拉祜先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原始唯物主義思想。
《牡帕密帕》中大量細節告訴人們,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在《牡帕密帕》中,天神厄莎威力驚人,凡是人類想要的東兩,她都可以創造。但是,她的一切創造,都是以物質為基礎的:厄莎是一位神二在很多民族的神話中,神的創造就是“變”;需要什麼,“變”就行了。厄莎卻不是這樣。她造天造地所用的材料,是自己手和腳上搓下的汗泥,以及自己的骨頭;她製造太陽和月亮,用的是自己的左眼和右眼;她創造的芭蕉、葫蘆等植物,是用種子種出來的;她教人蓋房子,用的是尋常的竹子和木頭;她教人挖鐵礦的工具,是撿來的馬鹿角,等等:在這裡,與其說厄莎是神,還不如說她是人,是遠古社會拉祜先民心目中的英雄。她用物質創造了世界,她創造的世界也是由物質構成的。拉祜先民有這樣的認識,也許是非自覺、下意識的,不過,它確實說明了拉祜先民中已經產生了原始唯物主義思想。
群體演唱《牡帕密帕》群體演唱《牡帕密帕》
《牡帕密帕》通過大量細節,揭示了勞動可以創造一切的真諦。在《牡帕密帕》中,天神厄莎無所不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天神。可是,她的所有創造,無不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勞動。她雖然是天神,卻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勞動者。說到底,她是一位勞動者的英雄形象。人類在童年時期,對宇宙萬物的形成感到神秘莫測,找不到其產生的根源,所以把一-切事物的產生都歸功於神,這是很正常的,是人類原始思維這棵大樹上必然結出的果實。神話史詩《牡帕密帕》在哲學思想上的重要價值,在於告訴人們,即使無所不能的天神,要創造宇宙萬物,也必然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勞動可以創造一切。在遠古時代,拉祜先民能有這樣的認識,是很了不起的。
在原始社會,拉祜先民不能科學地解釋宇宙萬物的起源,卻能用厄莎這個藝術形象合理地解釋世界,告訴人們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勞動可以創造-一切。這說明,他們當時已經具備了原始唯物主義思想。這種思想,對拉祜族歷史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原始宗教觀念的反映
在人類的原始宗教信仰中,宗教觀念占有重要的位置。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包括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靈物崇拜、靈魂崇拜、祖先崇拜等宗教理念。詩體神話《牡帕密帕》,集中地反映了拉祜先民的祖先崇拜這一原始宗教觀念。
《牡帕密帕》中,始終瀰漫著神無處不在、神無所不能的原始宗教氣息。厄莎造天造地,為天地定方向,造日月,分晝夜,定年月。厄莎種了一棵樹,樹結果後,厄莎將果子曬乾切碎,拋向空中,然後對空吹氣:厄莎呼吸的氣,變成了空中的風;厄莎切碎的果子,變成了松樹林、栗樹林等;樹葉落地後。變成了野蒿叢、茅草叢、八櫓草叢和白鷗、野雞、孔雀等;樹權落地後,變成了獨鼠、白肚鼠、飛鼠、貓頭鷹等;樹幹砍下後,變成了野豬、老熊、野牛等;樹節變成了蜜蜂、岩蜂、家蜂、螞蟻、長蛇、游魚等。萬物是厄莎造出來的。她創造萬物的手段是那樣神奇:厄莎就是神,具備了神的能力和威力。此外,在《牡帕密帕》中,厄莎還為人類找鐵礦、煉鐵、造農具、蓋房子、找種子、種穀子、種棉花等,這些事跡,無一不是神的作為:她是天神,凡人做不到的,她都能做到,這是原始宗教中典型的神靈崇拜。
在人類社會的早期,由於生產水平低下,在變化莫測的自然力量面前,人們總是顯得無能為力。於是,人們把希望寄託於各種各樣的神,這是原始宗教文化的核心所在。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崇拜中,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靈物崇拜、靈魂崇拜等,但沒有一種崇拜能跟祖先崇拜相比。拉祜族總是把厄莎與祖先相提並論,在他們的心目中,厄莎既是造物主,又是始祖。拉祜族對祖先的崇拜始終居於原始宗教的中心地位,對厄莎的崇拜又居於祖先崇拜的中心地位。一年之中,各地的拉祜族有大量的祭祖活動,所有的祭祖活動中,首先要祭厄莎。厄莎即祖先的認知,已沉澱在拉祜族的文化心理之中。對厄莎的崇拜和祭祀,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拉祜族原始宗教觀念的延伸,因此,《牡帕密帕》對人們研究拉祜族原始宗教文化提供了活的素材。
三、婚姻形態演變的記錄
人類的婚姻形態經歷過一個複雜的演變過程。人類最初的婚嫻形態,是原始群婚,後來發展成為血緣群婚、亞血緣婚,再發展到對偶婚,最後才確立了一夫一妻制。遠古社會人類的婚姻形態,主要是原始群婚、血緣群婚和亞血緣婚。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出現於父系社會。對很多民族來說,一夫一妻制是進人文明社會以後的事。從原始群婚到一夫一安制的出現,反映了人類的婚姻由低級到高級的演變,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
詩體神話《牡帕密帕》,真實地記錄了拉祜先民婚姻形態的三個階段:
第一,血緣群婚時代。《牡帕密帕》中用大量的篇幅講述了葫蘆生人的傳說。所謂葫蘆生人,反映的正是血緣群婚形態。在原始血緣群婚時代,家庭以母係為中心,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在葫蘆生人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扎笛.娜笛兄妹生於葫蘆。這裡的葫蘆,毫無疑問代表母親。那么,扎笛、娜笛兄妹倆的父親是誰?神話中沒有交待。這說明,原始群婚和血緣群婚曾在拉祜先民中廣泛存在過。
第二,血緣婚姻家庭時代。比起原始群婚和i血緣群婚時代,血緣婚姻家庭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進步二《牡帕密帕》中關於兄妹成親的故事,反映的就是血緣婚姻家庭。生於葫蘆的扎笛和娜笛兄妹,長大成人後,厄莎要他倆結婚,為了達到目的,厄莎想盡了辦法,最後,兄妹倆終於成親,親兄妹婚配,正是血緣婚姻家庭制度的典型特徵。
第三,母系制向父系制的過渡時代。在人類社會,母系制向父系制的過渡,為對偶婚的出現創造了條件對偶婚是群婚乖¨個體婚的過渡形態,是群婚制向一失一妻的個體婚制轉變的中間環節,大約盛行於原始社會晚期《牡帕密帕》中說,扎筒、娜笛婚後3年未育,於是,厄莎用銀針扎了兩人的身體,結果作為丈夫的扎笛懷孕了,奇怪的是,胎兒懷在扎笛的小腿上一天,扎筒走路不小心,抖掉了胎兒,娜笛見了心疼,忙用衣服包起胎兒,結果胎兒鑽進了娜笛的肚子,從此,懷孕的便是女人了。 一些學者認為,這個看似荒唐可笑的故事,隱藏了一個真實的意圖,那就是男性向女性權威的挑戰。說明在那個時代,男性不僅向女性爭奪牛產的主導權,而且存爭奪家庭生活的主導權,就連懷孕生育這種女性特有的功能,男性也很想擁有。因此,才有了男性懷孕這樣的神話、這則神話,應該是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的產物。
四、民族精神的讚歌
《牡帕密帕》以神奇大膽的想像,講述了拉祜族先民艱苦鬥爭歷程。作品中的主要藝術形象天神厄莎,是造物主,也是拉祜族的始祖,還是一位勤勞智慧、勇於獻身、賞罰分明、和藹可親的英雄,是拉祜先民理想人格的化身。她造天造地,用自己的腳骨作了天7胃’,手骨作了地骨;她用左眼做了太陽,右眼做了月亮;她種芭蕉時,一天察看三趟,每趟都急出一身大汗;她為了栽好一棵樹,忙了七天七夜……這些行為,代表的是一種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甘於奉獻、團結友愛的民族精神。千百年來,《牡帕密帕》中所體現的這種民族精神,給拉祜族提供了認識自然、戰勝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給拉祜族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

傳承方式

《牡帕密帕》是長篇詩體神話,也是一部創世史詩。可是,《牡帕密帕》的傳承方式,與其他民族的史詩有所不同。
一、群體性的演唱
大多數的民間史詩,僅僅用來吟誦,有的供專職人員在特定場合吟誦,有的供普通人吟誦,《牡帕密帕》卻是可以演唱的。這種演唱,有時帶有一點表演性質,娛樂的成分占有較大比重。
群體演唱群體演唱
由於要在公眾場合演唱,對歌詞和曲調的藝術性要求較高,《牡帕密帕》作為長篇濤體神話,凝聚了拉祜族的智慧和心血,完全符合這些要求。《牡帕密帕》的歌詞,通俗簡練,格律同定,對偶句較多,並有相對固定的曲調。由於拉祜族分布於很多地方,受居住地域各種文化的影響,《牡帕密帕》的演唱調式有一定的差異二但是,不管有多大差異,淵式都很優美,符合拉祜族民眾的欣賞習慣。並且要求歌詞和曲凋能夠雅俗共賞,老少成宜。
《牡帕密帕》的演唱,一般在拉祜族的傳統節日、宗教活動和農閒期問進行。演唱形式多樣,可以是一人演唱,也可以是一人主唱,多人伴唱;還可以是一至二人主唱,群體伴唱。有時候,還可以多人輪流演喁一演唱時,氣氛往往十分熱烈,歌唱和吟誦結合,以字行腔,聲情並茂,聽詩者群情激動,如痴如醉,達到忘我境地。演唱活動一旦開始,往往夜以繼日,通宵達旦。這種群體性的演唱活動,在《牡帕密帕》的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牡帕密帕》的傳承
《牡帕密帕》的傳承,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嘎木科”和“摩八”。“嘎木科”是拉祜語,意思是會唱詩的人;“摩八”也是拉祜語,意思是宗教活動的主持者,類似於祭司和巫師。
《牡帕密帕》的展示《牡帕密帕》的展示
嘎木科是會唱詩的人,也就是能夠通篇演唱《牡帕密帕》的人,是傳統節日、宗教活動和農閒期問演唱《牡帕密帕》時的主唱之一。摩八與嘎術科不同。在拉祜族民眾看來,摩八是能夠與神靈溝通的人,是人與神靈之間的紐帶和橋樑。由於摩八的社會地位很高,人們對摩八的要求也很高。摩八要能通篇演唱《牡帕密帕》,要會唱各類祭祀歌,懂民族歷史、天文地理,還能主持重大祭典,會醫術,懂巫術。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被人尊稱為“摩八”。被人稱為“嘎木科”的人較多,被人稱為“摩八”的人,往往兩三個村寨才有一個。摩八平時為人送鬼打卦、招魂治病、主持祭祀,傳統節日、宗教活動和農閒期間,負責主唱《牡帕密帕》。
摩八是詩體神話《牡帕密帕》的真正傳人。摩八可以結婚,生兒育女,但不能把自己的位置傳於嫡親後代,也不能開門收徒。一個人要成為摩八,先要自學,要經常跟隨老年摩八參加各種活動,接近老年摩八,力爭成為老年摩八的助手,然後通過察言觀色,耳濡目染,慢慢掌握老年摩八的本領,在老年摩八年老體衰的時候取而代之,當然,一個人要成為摩八,首先要成為一名嘎水科——會唱詩的人一個人要成為嘎木科,就要虛心學習《牡帕密帕》的演唱,參加《牡帕密帕》的演唱活動,以便漸漸成名。
無論是嘎木科還是摩八,都不是衣缽傳授,也不是白封的,而是大家推薦認可的。一個人《牡帕密帕》唱得好,就會被大家推舉為嘎木科——會唱詩的人;一個人具備了摩八的能力和水平,就會被大家推舉為摩八,請去主持各種宗教儀式,為人治病。因此,嘎木科和摩八在《牡帕密帕》的傳承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演唱方式

《牡帕密帕》通常在拉祜族的傳統節日、宗教活動或農閒期間說唱,由“嘎木科” (會唱詩的人)和“魔八” (宗教活動主持者)主唱,也可多人伴唱或多人輪唱。歌詞通俗簡練,格律固定,對偶句居多。曲調優美動聽,調式因地域不同而有差異,演唱以字行腔,有說唱的特點。說唱往往通宵達旦,唱者聲情並茂,聽者如痴如醉,參加者大多興致盎然。
牡帕密帕演唱牡帕密帕演唱

傳承保護

傳承意義

拉祜族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詩體神話《牡帕密帕》,就是其精神財富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牡帕密帕》生長於拉祜族民間文化的沃土,世代相傳,幾乎吸收了拉祜民間文化的所有養料,是拉祜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牡帕密帕是拉祜族歷史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是拉祜族文化的載體,也是維繫拉祜族精神生活的紐帶。

傳承人物

李扎戈,男,1939年出生。2007年6月,李扎戈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雲南省普洱市申報。項目名稱:牡帕密帕。
李扎倮,男,1943年出生。2007年6月,李扎倮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雲南省普洱市申報。項目名稱:牡帕密帕。

保護措施

2003年3月,雲南省文化廳以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作為先行試點普查開始,普洱市文化局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並於2010年正式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基層逐步建立起了傳承基地、傳習所。出台《非遺保護與傳承五年規劃》,明確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發展要求,配備相應的人員,具體負責開展非遺的認定、保存、傳播、保護和利用等領域的工作,使非遺保護工作更加規範化、科學化。
截至2007年,經過收集整理,已出版《牡帕密帕》(雲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劉輝豪整理。),《牡帕密帕·古格戛木科》(拉祜文,雲南民族出版社,1984年,李文漢整理。),《牡帕密帕》(拉祜文和漢文對照,雲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李扎約整理。)等書,《牡帕密帕》全部唱段已收入《拉祜族民間文學集成》(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出版)。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1年11月23日,在舉南省第七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現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李扎倮在現場演唱了拉祜族創世神話——《牡帕密帕》。
舞台劇《牡帕密帕》舞台劇《牡帕密帕》
2016年4月7日晚,拉祜族歌舞詩《牡帕密帕》在瀾滄縣城民族劇院首演,由此開了瀾滄拉祜族葫蘆節的序幕。

榮譽表彰

2016年1月15日至27日,由雲南省文化廳主辦,昆明劇院、雲南省民族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雲南省第十三屆新劇目展演在昆明舉行,普洱市瀾滄縣民族文化工作隊表演的歌舞詩《牡帕密帕》獲優秀入選劇目,羅文涓表演的歌舞詩《牡帕密帕》獲表演獎三等獎。

文化軼事

一、造天造地的傳說
很久以前,沒有地,沒有天.沒有風和雨,沒有日月星辰,沒有白天黑夜,不辨東南西北,到處迷霧茫茫。
在沉睡的宇宙中,只有天神厄莎睜著眼睛:如果把宇宙比作蜘蛛網,厄莎就坐在網的中央=她苦思冥想,坐立不安二她睡破了九床墊子,踩壞留了幾雙鞋子,急出了三身大汗。
厄莎搓下手上和腳上的汗泥,做了金、銀、銅、鐵四根柱子,又做了金、銀、銅、鐵四條大魚一她把柱子支在魚背上,又架了四根天梁、四根地梁,把天椽放任天樑上,把地椽放在地樑上她又搓下手上和腳上的汗泥.揉成很多泥州,用七萬七千個泥團做成天網,用七萬七千個泥團做成地網。從此,有了天和地,天像個罩子,地像一塊木板。
天地做成了,可是,天沒有骨頭,很軟;地沒有骨頭,要往下陷,厄莎想了很久,最後忍痛取出自己身上的骨頭,用手骨做成了天骨,用腳骨做成了地骨,天地有了骨頭支撐,變硬了。
可是,厄莎還不放心。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天和地會不會塌陷?她派穿山甲去查看,穿山甲回來說,天地厚薄都一樣,只是天做小了,地做大了。要讓天蓋住地,天要撐大一點,地要縮小一點。
厄莎皺著眉頭一想,找到了原因。她造天的助手是札羅,造地的助手是娜羅。札羅心粗懶惰,娜羅心細勤快。一定是札羅偷懶,把天造小了。沒力法,她只好把天撐大,把地縮小。天撐大了,像一口鐵鍋;地縮小了,出現了皺摺,高低不平,高起的地方成了山樑,低下去的地方成了河床。
天地有了,可是沒有太陽、月亮、星星。沒有日月星辰,萬物怎么生長?
厄莎用自己的左眼做成了太陽,用自己的右眼做成了月亮。太陽和月亮有了,但太陽不明,月亮不亮。厄莎把火光裝進了太陽,把螢火蟲放進了月亮。可是,太陽和月亮不動。厄莎覺得奇怪,就問太陽和月亮。太陽和月亮說,我們身上有溫暖,有光明,只是沒有武器來自衛。
後來傳說,由於沒有武器自衛,太陽上有了豹子咬下的傷痕,月亮上有了青蛙踏下的黑影。
厄莎想了很久,決定拔下自己的頭髮當銀針,呼出自己的氣息當金針。她把銀針插在月亮頭上,把金針插在太陽頭上。從此,誰要是長時間偷看月亮和太陽,就會被銀針和金針扎傷眼睛。
有了金針和銀針的保護,太陽和月亮開始在天上運行。
天地日月有了,厄莎又從手上和腳上搓下汗泥,做了滿天的星星。她規定,太陽每12天轉一輪,月亮圓缺12次是一年。
二、創造萬物的傳說
天地有了,厄莎要造萬物。
厄莎決定先找水。她搓下手上和腳上的汗泥,做了一隻公鴨、一隻母鴨。她給鴨子一對銀翅膀,一雙金腳板,讓鴨子去找水源。鴨子在天上地下飛了三圈,發現到處不見水。它們建議厄莎,在山上挖水塘,在山腳挖水池,多種些芭蕉林,就會有水。
天神厄莎聽了鴨子的話,領著助手札羅和娜羅挖了九天水塘,開了九天大溝。挖的水塘有七十七丈深,開的大溝有七十七丈長。鵪鶉打開了厄莎的箱子,取出了種子,白鷳和鴨子撒種子,撤了七十七條溝,七十七座山,種子發芽,長出了芭蕉。從此,人間有了芭蕉。厄莎又做了螃蟹、田雞、點水雀。螃蟹用鉗子砸開芭蕉的根,水從芭蕉根里流出來,流滿了水塘,流向了大江。
厄莎又種下一棵樹,樹幹不分枝,不長葉,不開花。她讓札羅和娜羅給樹分枝、發芽,讓樹開花結果。札羅來到樹下,打開自己的手掌,樹分枝分權了。娜羅來到樹下,指著自己的包頭,樹發出了葉子。娜羅用手指著自己的耳環,樹枝開出一串串紅花,很快結出了果子。
厄莎用果子的粉末變出森林和草叢,用樹葉變出各種飛禽,用樹枝變出各種走獸。可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飛禽只會飛,走獸只會走,都不會說話。厄莎挖出一眼酒泉,酒水從泉眼冒出來了,像一條小河,香甜如蜜糖。百獸喝了酒泉中的酒,會說自己的話了;百鳥喝了酒泉中的酒,會唱自己的歌了。
三、葫蘆生人的傳說
厄莎打開箱子,找出一顆葫蘆籽。 她把葫蘆籽撒 下地,用草灰蓋起來。過了七輪又七天,葫蘆的藤子長出來了,又過了七個月,葫蘆成熟了。可是,葫蘆太大,札羅、娜羅摘不下來。
葫蘆生人葫蘆生人
厄莎的房子後面,有數不清的果樹,結滿了果子。每天,都有很多野獸來這裡吃果子。一天,貓頭鷹站在樹梢,弄下一顆果子,那果子不偏不倚,正好砸在麂子的鼻子上。麂子受驚了,到處亂跑,嚇壞了野牛,一腳踩斷了葫蘆藤。葫蘆藤斷了,巨大的葫蘆掉下一來,飛快地滾遠了。
聽說葫蘆不見了,厄莎很著急。她讓大家去找,東找西找,就是不見葫蘆的影子。厄莎想,葫蘆會不會掉進河裡、海里呢?她做了一對螃蟹,讓螃蟹到河裡、海里尋找。
螃蟹鑽進河裡、海里,終於找到了葫蘆。它用鉗子夾著葫蘆上了岸。葫蘆被螃蟹的鉗子夾住,把它的脖子夾細了。在海里,葫蘆喝了太多的水,肚子脹得又大又圓。從此,葫蘆變成了細脖子、大肚子。
厄莎把葫蘆搬回家,放在曬台,上。七十七天過去了,終於把濕漉漉的葫蘆曬千了。這一天,葫蘆里傳出人的聲音,厄莎大吃一-驚!葫蘆里怎么會有人的聲音呢?厄莎滿心喜歡,急忙叫來小米雀,讓它啄開葫蘆,放出人來。小米雀有著鐵打的嘴,長九尺九寸。它啄葫蘆,連續啄了三天三夜,鐵嘴都磨禿了,沒有啄開葫蘆。
厄莎又叫來一對老鼠,命令老鼠啃葫蘆。老鼠的牙,像一排鐵銼,它們啃了三天三夜,終於在葫蘆上啃出兩個大洞。
隨著一陣笑聲,從葫蘆洞裡爬出兩個孩子。男孩名叫扎笛,女孩名叫娜笛。厄莎看著扎笛和娜笛,高興得合不攏嘴。她決定撫養扎笛和娜笛。
四、兄妹結婚的傳說
扎笛和娜笛長得很快。他們長一天,等於普通人長十天;他們長一年,等於普通人長十年。扎笛長得白白胖胖,娜笛長得像十五的月亮。野獸看見了扎笛和娜笛,都想吃他倆的肉。厄莎發明了繩扣、陷阱和網,那些想吃扎笛和娜笛的野獸,都掉進了陷阱和網中。
扎笛和娜笛一天天長大。娜笛溫柔賢淑,非常勤快,天天上山采野菜,撿蘑菇,操持家務。扎笛心靈手巧,整天做石斧、竹刀,為將來打獵做準備。他倆還學會了做蘆笙、吹蘆笙,學會了做響篾、彈響篾,經常吹著蘆笙、彈著響篾在山等相會。
兄妹倆終於長大成人了。一天,厄莎告訴扎笛和娜笛,他倆應該結婚,像太陽和月亮配成-一對,住在一起,共同生活。
扎笛和娜笛聽了很吃驚。他們說,我們是兄妹,不能結為夫妻。可是,厄
莎不同意。扎笛和娜笛一賭氣,一個跑上了阿基山,一個跑上了阿約山,兩山相隔很遠。他們躲起來,就是不想成為夫妻。可是,天神厄莎的法力極大。她使出神法,阿基山和阿約山竟然並在了一起,兄妹倆又碰在了一起。
扎笛和娜笛就是不願意結為夫妻。他們一生氣,扎笛跑上月亮藏了起來;娜笛跑上太陽藏了起來。厄莎一看,偷偷地笑了。她做了一種能催生情感的迷藥,裝在蜂兒身上,讓蜂兒繞著太陽和月亮飛。扎笛和娜笛聞到了迷藥,情不自禁地離開了太陽和月亮,走在了一起。
娜笛愛彈響篾,扎笛愛吹蘆笙。厄莎又做了一種相思藥,放在了響蔑和蘆笙上。扎笛一吹蘆笙,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妹妹;娜笛一彈響篾,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哥哥。他倆終於產生了愛情,熱戀起來。當著厄莎的面,兩人害羞,裝出無事的樣子;背地裡,兩人結成了夫妻,難捨難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五、人類繁衍的傳說
扎笛和娜笛結婚後,三年沒有生育。厄莎著急了。她找來一-根銀針,扎在兩人身上。不久,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作為妻子的娜笛沒有懷孕,作為丈夫的扎笛卻有了身孕。更奇怪的是,扎笛的胎兒懷在小腿上。一天,他走路不小心,將小腿上的胎兒抖掉了,一旁的娜笛見了心疼,忙用衣服把胎兒包了起來,突然,胎兒鑽進了娜笛的肚子。從此,懷孕生孩子的就是女人了。
冬去春來,胎兒一天天長大,娜笛的身子變了模樣。她要生了,可是孩子生在哪兒好呢?娜笛走出去,選了一片紅靛林,把孩子生在了紅靛樹下。她生產時流下的血,染紅了紅靛的葉,柒紅了紅靛的根。從此,紅靛成紅色的了。
天神厄莎一算日子,知道娜笛懷孕十個月了,孩子該降生了。她找到娜笛,發現娜笛的臉兒蒼白,一問才明白,娜笛已經生下了孩子,不過一胎生的孩子太多,一共九雙十八個,像一窩小豬小狗。由於生的孩子太多,她抱不回來,抱回來也沒法撫養,就把孩子丟在了野外。
厄莎聽了非常吃驚,急忙叫來所有的動物,讓大家去找孩子。土蜂和喜鵲找到了孩子,卻不說實話,厄莎拿起金棍銀棍,把土蜂的身子打成了兩截,從此土蜂的腰斷了。厄莎罰喜鵲不準在高處搭窩,從此,喜鵲的窩只能搭在半山下。酸蜂找到了孩子,回來說了真話。厄莎獎勵了它,允許它頭上放蜜,腳上放蜜,永遠有采不完的花,釀不完的蜜。
孩子找回來了,可是孩子太多,扎笛夫婦撫養不了。厄薩又叫來狗、豬、牛、虎等十二種動物,讓它們用自己的奶幫助娜笛餵養孩子。這些孩子長大後,便以十二種動物的名字命名。
孩子太多,沒有衣穿,不能禦寒。厄莎分出一點兒心,放在山峰上,突然一聲雷響,閃出萬道金光。火星飛到山坡上,被老鼠搶到了,它把火種帶到樹上。後來,人答應給老鼠食物,才從老鼠那裡換回火種。有了火種,人類才開始燒荒山,種莊稼;有了莊稼,人類才有吃有喝,繁衍起來。
為了讓人類更好地生活下去,厄莎給不同的民族劃分了不同的生產生活領地,又教人們製造工具、學會打獵、蓋房子、種穀子、種棉花,開展生產,並幫助人們制訂了原始的分配製度。從此,人類幸福地生活在大地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