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識讀本:全球化面面觀

牛津通識讀本:全球化面面觀

《牛津通識讀本:全球化面面觀》是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曼弗雷德·B.斯蒂格。

基本介紹

  • 書名:牛津通識讀本:全球化面面觀
  • 作者:[美國]曼弗雷德•B.斯蒂格
  • 原版名稱:Globalizatio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譯者:丁兆國
  • ISBN:9787544729772
  • 類別圖書 > 政治/軍事 > 世界政治
  • 頁數:288 
  • 定價:25.00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5-0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者,序言作者,序言,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作為當今世界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之一,“全球化”描述的是變化中的經濟、政治、文化、意識形態和環境方面的發展進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進程在不斷加速並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作者以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全球化的多個方面,尤其是“9·11事件”之後,“全球化”被賦予的新的含義。他試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全球化是從現代才開始的嗎?全球化是件“好”事還是件“壞”事?

作者簡介

作者

曼弗雷德·B.斯蒂格(Manfred B. Steger)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全球化的理論與意識形態、比較政治學、比較社會學、非暴力理論和國際政治。著述有《全球化:新市場意識形態》、《甘地的抉擇:非暴力原則和國家主義力量》、《暴力及其他:跨學科讀本》及《追尋進化的社會主義:都阿德·伯恩斯坦與社會民主》。

序言作者

時殷弘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政治專業博士生導師。從事國際關係理論思想和歷史、戰略理論和戰略史、當今國際政治、中美兩國對外政策和戰略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88年在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等處從事長時間獨立研究,並且多次在美國密執安大學,丹佛大學和日本愛知大學等處講授研究生課程。已出版學術獨著十二部、編著兩部、獨譯或主譯著作十部,發表論文和評論四百多篇。已發表的論著中許多有廣泛的海內外學術影響或政治/社會影響。

序言

在世界政治經濟觀察和研究中,作為近年來被使用得最頻繁(或近乎最頻繁)的一個術語,全球化是個動名詞。它遠不只是指一種既有的狀態,也是指一種能動的過程。這個過程以世界各不同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方式的某些重大方面生成某種趨同為頭號主題,在其中跨國和跨社會稠密交往與其變遷效應的範圍和深度愈增,改造著所有有關國家、社會和其他人類群體,使之從缺乏全球類同性變成多少具備這樣的類同性,從外在於全球體系變成內在於這個體系,而且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也變得愈益廣泛、深入和複雜。與此同時,這個過程以及上述交往、變遷、改造和趨同總是有它們的限度,人類生活方式的地域—文化差異和政治—社會多樣性常在不息,永遠是世界的一個基本事實和世界發展的一個基本動因。
在世界現代史以前,無論全球化過程有怎樣的部分潛因和雛形性的類似物,少可爭議的是全球化本身發端於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航海大發現和西方初始擴張,用一位著名的國際政治學家的話說,此時開始創立了取代“舊世界線性體系”的全球“環狀構造”。由此初露端倪的原始的全球性政治經濟與初生的現代國際體系、現代商業經濟和現代思想相伴並互動,到18世紀後期已經可以使亞當·斯密這位自由主義者形成一個在我看來是最初的全球化理論,而到19世紀中期更能使馬克思真正宏偉和鞭辟入裡地指出全球化過程已有的歷史大貌、根本動因和主要效應,連同它的最一般遠景。那時以來,在由馬克思啟示、伊曼紐爾·沃勒斯坦世界體系論闡發的“世紀性趨勢”(包含所謂擴展趨勢和深化趨勢兩者的“增進剝削範圍和強度的最長期趨勢”)驅動下,全球化促成了種種世界現代史頭等重大事態,其中不僅有殖民帝國、美國和法國革命、工業革命和世界大戰,而且有非西方現代民族主義和非西方現代大國的興起,連同真正全球性國際體系的形成。在當今的全球化觀察家和理論家們相對新穎的關注中間,很大程度上由全球化導致的各類非國家行為體,尤其是“全球(或跨國)公民社會集團”和跨國公司占有突出的位置,連同它們與民族國家的關係和對民族國家權能的影響。
無論如何,全球化是塑造當代世界基本性質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廣度和深度愈益增大的全球化的影響下,與先前的歷史時代相比,戰爭作為國家利益的有效工具的價值總的來說已大為衰減,國際關係的日常首要問題越來越從領土/軍事安全轉向經濟問題和軟權力問題,國際經濟互相依賴的程度和影響愈益增大,國家在經濟、文化、外交和道義影響方面的表現一般來說越來越比它們的軍事力量表現重要,同時國家主權在似乎愈益增多的領域受到愈益顯著的侵蝕和削弱。然而另一方面,全球化和互相依賴仍有相當大的局限。嚴格地說,迄今為止全球化只是在發達世界內才造就了(並且是廣泛和稠密地造就了)真正的互相依賴。大多數國家在爭取得益於全球化的同時,相當廣泛地採取和頑強地堅持旨在限制和抵制全球化負面影響的政策,用根本的政治經濟學哲理來說,在市場對國家這一關係中,與市場削弱國家的某些權能相對,國家會傾向於抵抗,並且謀求新的權能。還有,越來越明顯,世界政治經濟中的矛盾和衝突並未像一些自由主義理論觀點所示的那樣,由於全球化的急劇進展而迅速衰減或消退,反而充斥著全球化進程。摩擦、緊張、對立和衝撞不僅顯著和廣泛地見於傳統的國家間權勢關係,而且同樣見於非傳統的全球性稠密交往和互相依賴構造。
總之,有如我在多年前已經強調的那樣,在全球化時代(這只是對我們時代的合理有用但勢必簡單化和粗略的界定之一),全球國際體系的基本性質的繼續與其重大變化趨勢兩相併存,國家行為和國際安排應有的根本原則新舊相兼,國內社會政治形態和國家政策觀念的趨同以及國際關係日常首要問題的轉換趨勢雖將發展但仍有限;同樣在這全球化時代,國際權勢結構中會留存就某些地理區域和問題領域而言的單極或霸權狀態,但同時也存在越來越有力的多極化或權勢相對分散趨勢,其中最重要的是非西方強國的興起,它帶來世界政治中主要權勢關係模式和規範的歷史性創新需要。還有,在這全球化時代,一般而言民族國家目前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個人和社會的主要的安全維護者、身份體現、忠誠對象、福利供給來源和正義促成者,一個更好的世界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家間合作;然而與此同時,全球體系內跨國公民社會的作用迅速增大,以致用一本著名的全球化研究著作中的話說,成了在主權國家和政府際組織之外的“第三力量”,它與前兩者的複雜關係已經成為世界政治研究中尤其重要的議題之一,因為這關係顯然趨於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參與塑造未來世界的面貌和性質。
我們面前由聲譽卓著的譯林出版社出版的這項譯作——美國教授曼弗雷德·B.斯蒂格所著《全球化面面觀》——是一部佳作。它難能可貴地契合全球化的歷史性、多面性和複雜性,以深遠的論說、綜合的視野和精緻的觀察,概覽和透視了全球化的大部分面貌和性質。不僅如此,它令人讚賞地體現了一種思想方法和立場特徵,即在現有的各大類關於全球化的理論或意識形態面前既博採眾長,又超越偏頗。這特別是指(像作者在開頭著重交代並通篇貫徹的)該書既對全球化的積極效應——就人類生活繁榮、健康和公平而言——“感到欣慰”,並且“歡迎以全球化之名進行的社會結構的進步性變革”,同時又自始至終貫穿一個“批判的聲音”,其矛頭特別針對全球化的某些特定的表現和趨勢,它們不符合多半由當代自由國際主義或“鼓吹全球化者”宣講的“世界主義的美好景象”,即全球化勢必帶來一個更為平等與和平的全球秩序。
同樣需要強調的是,這部在思想水平和學術品位方面值得稱道的著作是一部短作,或用原書副題說是“一番很簡短的導論”,並且配以生動和深入淺出的語言、簡明豐富的圖表和想必同樣大得益於課程講授經驗的整套“教學文風”。通過譯者的成功的翻譯,它們對中文讀者甚有裨益。我相信,無論是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還是專業研究者和有關工作者,閱讀這本譯作都必有可貴的收穫,何況當前我們所有人都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面對其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效應,它們已經異常劇烈地告誡世人去認真反思全球化,並且反思關於全球化的現有認識、既定觀念甚或簡單信仰。
2009年1月

目錄

前 言
縮略語
1 全球化:一個有爭議的概念
2 全球化是一個新現象嗎?
3 全球化的經濟向度
4 全球化的政治向度
5 全球化的文化向度
6 全球化的意識形態向度
7 全球主義面臨的挑戰
8 對全球化未來的估量
索 引
英文原文

前言

針對像全球化這樣一個複雜的話題寫一本簡短易懂的入門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要寫一本非常簡短的入門書,這一挑戰就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因此並不奇怪,在現在僅有的幾本關於這一主題的入門書中,作者只選擇了討論全球化的一個方面——通常是新興的全球經濟系統、歷史、結構、預期的好處和不足。雖然這些有限的論述有助於解釋錯綜複雜的國際貿易政策,全球金融市場,全球貨物、服務和勞工的流動,跨國公司,海外金融中心,對外直接投資以及新型的國際經濟機構,但它們也使得一般讀者粗淺地認為全球化主要是一個經濟現象。
誠然,關於經濟問題的討論肯定是全面論述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應該把兩者混為一談。本書將證實,最好把全球化看成一組多向度的社會進程,而不能把它局限在任何單一的主題框架內。全球化的轉變性力量確實已深入到了當代社會生活的經濟、政治、文化、技術及生態的各個方面。
此外,全球化充滿意識形態的敘述形式包含了重要的推論,它給公眾提出了一個特定議程;這個議程與它要討論的話題、要問的問題以及要闡明的主張有關。這些敘述的存在表明,全球化不只是一個客觀的進程,而且還是眾多定義、描述和分析這一進程的敘事。在有關全球化的這些眾說紛紜的說法背後存在著一種社會力量,它想要賦予這一新的流行詞語以規範、價值和意義。它不但推進著特定權力的利益並使其合法化,還塑造著幾十億人的個體和集體身份。為了認清這些說法採用的策略,任何介紹全球化的入門書都應該審視它的意識形態向度。畢竟,在課堂、會議室和街頭巷尾,人們圍繞著應該把全球化看成“好”事還是“壞”事這一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作者深刻意識到,全球化研究超出了當前既定的學術領域。它雖然缺乏一個堅實的學科基礎,卻包含了巨大的機遇。“全球化研究”是一個新興的學術領域,它跨越了傳統的學科界限。它注重全球化研究的跨學科性,要求學習全球化的人熟悉各種學科文獻,而以前人們經常孤立地研究這些文獻。因此,當今全球化研究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以某種方式聯繫與綜合各種知識,從而正確對待我們後現代世界日益加劇的流動性和相互依存的本質。總而言之,全球化研究需要一個寬廣的跨學科視角,從而能讓人一眼窺見“全貌”。長久以來,專家使得學術通才黯然失色,而這樣一個全面的思想計畫可能會讓後者重振旗鼓。
最後,我再說幾句澄清的話。雖然本書主要目的在於以描述和解釋的方式為讀者講解全球化的各個向度,但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本書自始至終都貫穿著一個潛在的、批判的聲音。然而,儘管我以質疑的眼光來看待全球化當代形式的本質和效應,但這並不等於說我完全否定這一現象本身。我認為我們應該對下面這一事實感到欣慰:世界正在成為一個日益相互依存的地方,人們將擁有更多的機會認識與接受他們共同的人性。只要全球範圍內思想和商品的流動、技術的飛速發展及更加有效的環保與所有人更高形式的自由和平等保持一致,我就歡迎以全球化之名進行的社會結構的進步性變革。我批判的矛頭針對的是全球化某些特定的表現和趨勢,我覺得它們並不符合世界主義的美好景象——一個更加平等與和平的全球秩序。
我很想在這裡表達一下我的感激之情。首先,我要感謝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全球化研究中心的同事和朋友,他們自始至終都在支持我的研究工作。我也特別感謝伊利諾州立大學的同事,特別是賈邁勒·納薩爾和萊恩·克羅瑟斯,他們閱讀了本書的部分底稿,並提出了有益的建議。我還要深深感謝全世界的眾多讀者、評論家和聽眾;幾年來,對於我就全球化這個主題的公開演講和著述,他們提出了富有真知灼見的評論。
感謝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社會學系主任埃爾登·韋格納,他為我提供了寶貴的辦公場所以及教授社會理論夏季課程的機會。我還要感謝我的研究生助教瑞安·坎尼,她熱情地協助了我的研究。
在這裡特別值得提到的是我在檀香山全球化研究中心的好朋友,勤奮的研究專家弗朗茨·J.布羅斯威莫,他為我提供了關於全球化歷史和生態方面的寶貴資料。還要感謝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本書編輯謝利·考克斯,他專業精湛,能力高超。最後,一如既往,我要感謝我的妻子珀爾·貝瑟曼對我不懈的支持。許多人都曾幫助我提高本書的質量,但其中出現的缺陷和不足由我個人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