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大院

牛家大院

牛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汾陽市南水井街,清末建築,兼中國傳統和歐美風格為一體,創建者牛映星(即牛允寬)。牛家大院坐西朝東,南北跨度50餘米,磨磚青牆,十分壯觀。整座大院分前後院、南北院、花園五部分。前院為四合大院,共有15孔窯洞,有拱券形走廊,由16根羅馬柱支撐,呈現出典型的歐式建築風格。正庭門頂鑲磚額,內刻“桂蹤燕德”四字。南窯前刻“勤補拙”,北窯洞前刻“儉養廉”。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牛家大院
  • 地理位置山西汾陽市南水井街
  • 著名景點:四合大院
  • 創建者:牛映星
簡介,歷史,

簡介

牛家大院
20世紀初,在汾州古城出現了兩處歐美建築群——汾陽醫院和銘義中學。當時,這座基督教會的鐘樓是汾陽城內最高大的建築,人們稱其為洋樓。在洋樓之南,有一眼甜水井。據說是明永樂初年“慶成王”請江南著名風水先生探測定位,鑿成後井泉奇旺,故名“南水井”。後來,也就成了全城百姓飲用的甜水之源。

歷史

據說,牛家大院的創建者牛映星,字允寬,人們俗稱“牛七”。在清宣統元年就看中了南水井這塊風水寶地,於是掏銀子買到手,還在縣衙備了案。清同治年間,牛允寬開始外出經商,二十年後成為了“璧光發”洋行的董事長。他的商業足跡從張家口一直延伸到恰克圖庫倫莫斯科東京柏林,成為了橫跨歐亞大陸的晉商巨子。民國初年,牛允寬從俄羅斯帶回了設計圖紙,從京津等地購進了新型建材,連續十幾年大興土木,建起了這座宏偉的大宅院。從此,這裡形成了一條幽靜的小街,這就是“南水井”街的由來。
牛家大院始建於牛氏家族生意興旺時期。後來,牛家又在城內的指巷、黑樓底、府學街、面巷街建起了分宅,於是這裡的老宅院,就成了大本營。現今考究起來,興建這座大院時還有過一段與洋人爭鬥的過程。清代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殺了汾陽基督教的幾位神職人員,根椐《庚子條約》汾陽承擔了較重的賠款。於是,美英傳教士就用這筆賠款建起汾陽醫院和銘義中學。這幾處集中連片的歐式建築群幾乎占椐了汾陽城四分之一的面積,讓國人看了心中很不是滋味。牛家早在清代宣統元年就買下了南水井這塊風水寶地。而洋人也看準了這裡,先在其北側建起了禮拜場所,後又在銘義中學南側擴建了“神道學院”。牛家的宅基地正好夾在基督教會與神道學院中間,自然就成了洋人的眼中釘。於是照會縣國民政府。誰知牛允寬軟硬不吃,賭氣把豪宅院建在了自已的地基上。牛允寬行動贏得了人們的崇敬。1936年春,他在外經商途中突患腦溢血病故,國內外唁電接蹤而至,省城權貴、地方紳士紛紛致祭。
1938年春,侵華日軍進駐汾陽城後,看見這座宅院牆高門厚,於是將旅團司令部搬了進來。 安上了電台,架上了機關槍,這裡成了殘害抗日人士的魔窟。1941年8月12日,華北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趙承綬來到汾陽,在牛家大院內和岩松義雄等人開始了秘密談判。9月11日,與日本駐山西派遣軍代表楠秀吉簽署了喪權辱國的《汾陽協定》。1945年 8月,日本人敗退時把這裡的古玩字畫、珍貴家俱、俄式日用品裝了30輛大卡車,牛家大院被洗劫一空。新中國成立後,牛家大院成為了晉綏邊區政府下轄的糧庫,後來又成了汾陽縣糧食局的直屬糧庫,20世紀80年代移交給汾陽房管部門,成為了多戶人家居住的大雜院。
牛家大院現存的建築物和其傳奇經歷,蘊含著深厚的歷史積澱。現今汾陽文物旅遊部門已作出了修葺規劃,我們希望能夠早日付諸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