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佛傳造像

這件造像為攜帶型佛教用品,用兩片象牙雕成,由合葉相連,可開合。合上是一頭圓雕大象,身馱持塔、衣著華麗的人物,表現“八王分舍利”;打開則每片各分27格,依次浮雕佛傳故事。其中的人像、動物、車、塔等,總數近300個,局部尚留彩繪痕跡。整件除頂部有殘損外保存完好。

佛教造像
甘肅省安西縣榆林窟的傳世品
高15.8厘米,寬7.5厘米,厚3.9厘米


這件造像據說是清嘉慶年間被雲遊的喇嘛吳根棟在榆林窟大佛殿一個角落的積沙中挖出,此後就供養在榆林窟。民國時期曾被移至縣署保管,陳萬里先生《西行日記》記載,1925年赴敦煌考察時曾在甘肅安西芷皋縣署親眼目睹。並且,考察榆林窟時,陳先生在大佛洞又看見了一塊敘述此造像來由的匾額,故補記到:“據稱是清初時某僧於積沙中獲之,同治回亂,踏實一帶均被蹂躪,道士星散,牙佛亦遂失蹤。亂平,遍覓之,始悉已移置金塔,初奉於塔院寺,尋在梁貢士家,後為盛居士所供養,地方人民即醵金推代表,往金塔求之,往返半年,幾費唇舌,居然佛歸原處,此光緒三十年冬間事也。”1959年此物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研究者對造像所表現的佛傳內容基本明確,但對其製作年代和地點尚說法不一。閻文儒先生認為它是7、8世紀到11世紀左右印度巴拉王朝的作品。也有觀點認為它製作於6—8世紀,並且根據大象腳下底座的壼門和使用馬鐙等漢文化特徵,認為它應該是長期以來與中國內地交往密切的西域或中亞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