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疳藥

牙疳藥

牙疳藥,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長節耳草Hedyotis uncinella Hook.et Arn.或糙葉長節耳草Hedyotis uncinella Hook.et Arn.scabrida Franch.的全草。長節耳草分布於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糙葉長節耳草分布於廣西、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健脾消積之功效。常用於風濕關節炎,小兒疳積,泄瀉,痢疾,牙疳,皮膚瘙癢。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茜草目
  • :茜草科
  • :耳草屬
  • :長節耳草或糙葉長節耳草
  • 中文學名:牙疳藥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別名

節節花、對坐葉、酒藥草、野雞草、葉上繡球、小繡球、天麻、骨葉、黑頭草、一掃光、峰窩草、田波浪、白痧藥、蛇草、穿心草、四方梗、狗肝菜。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甘,微苦,性平。

歸經

歸胃經。

功效

祛風除濕,健脾消積。

主治

風濕關節炎,小兒疳積,泄瀉,痢疾,牙疳,皮膚瘙癢。

相關配伍

治牙疳:牙疳藥10-15g。水煎服,或搗爛取汁服或口含。(《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泡灑。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碎曬乾。

形態特徵

1、長節耳草:又名小鉤耳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除花冠簡喉部和萼裂片有時被毛外,全部無毛。莖粗壯,銳四稜柱形,節間特長。葉對生,無柄或具短柄;托葉三角形,長12mm,基部合生,邊緣有疏離小齒或撕裂狀;葉片紙質,長圓狀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7-7.5cm,寬1-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下延,側脈4-5對,纖細。花序頂生或腑生,密集成頭狀,直徑12-16mm;無總花梗;花無梗或梗極短,萼簡倒圓錐形,長約1mm,先端4深裂,裂片長約3mm;花冠白色,簡狀,長約5mm,裂片長約2mm;雄蕊著生於花冠簡喉部,內藏;柱頭2裂,粗糙。蒴果倒卵形,長2mm,直徑1.8-2mm,先端平,具宿存萼裂片,熟時2裂。種子有棱。花期夏季。
2、糙葉長節耳草:又名粗糙鉤毛耳草、糙葉小鉤耳草。多年生草本,高20-35cm 。莖被短毛。葉對生;長卵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花輪狀簇生,密集成圓頭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無柄,淺紫紅色。蒴果小,革質。花期夏秋。

生長環境

1、長節耳草:生於疏林下或乾燥曠地。分布於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2、糙葉長節耳草:生於林下草地或路邊草叢中。分布於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1、長節耳草:莖略具四棱,節間長6-11cm。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後呈矩圓狀披針形或矩圓狀卵形,長3-8cm,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或楔尖,側脈4-5對;托葉三角形,基部合生;葉柄短。花序頂生或腋生,密集成頭狀;花4數,萼簡倒圓錐形,裂片披針形,花冠類白色,裂片披針形,雄蕊著生於花冠簡喉部。蒴果倒卵形,開裂為2果瓣,具宿萼。氣微,味淡。
2、糙葉長節耳草:與長節耳草的主要區別:莖有短毛;葉革質而粗糙;花淡紫色。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祛風濕,健脾胃。主治慢性頭暈痛,小兒疳積,風濕關節炎,結膜炎。”
2、《全國中草藥彙編》:“治久瀉,痢疾,牙疳;外用治皮膚瘙癢。”
3、《福建藥物志》:“清熱健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