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寶瑞

爾寶瑞

爾寶瑞,祖籍西青區楊柳青鎮,天津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偉人蠟像館首席蠟像師,中國蠟像藝術的代表人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為“國際藝術大師”,是世界蠟像界唯一獲得此稱號的人。他成功地獨創發明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義的蠟像工藝技術,使他的蠟像在表現人物皮膚的質感、生命感上創造了蠟像藝術史上前所未有的效果。他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肖像藝術的功底,使中國的蠟像在藝術上躍入世界前列。高度形似,在表現人物的風采和複雜的人格特徵上,在刻劃他們獨具的性格。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爾寶瑞創作的《重生·永恆》蠟像,奇蹟般地讓百年奧運的八位奧運會主席歡聚一堂,在奧林匹克美術大會上亮相,受到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和羅格的高度讚揚。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從奧運藝術大會上萬件藝術品中唯一收藏的就是這組蠟像,這組蠟像會永久保留在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中。

西方《聖經》中記載,上帝親手用泥土捏就了人形,吹一口仙氣於其中,人便有了生命。在世界的東方,有這樣一個人,用平凡的雙手臨摹上帝的傑作,竭盡心血來換取作品的永恆。他就是“中國蠟像大師”——爾寶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爾寶瑞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楊柳青
  • 職業:教授,蠟像藝術家
  • 代表作品:《重生·永恆》
生平事跡,他人評價,

生平事跡

藝術之路從這裡起程
瘦高的個子,額頭上有些許皺紋,年近花甲的他卻仍有一張孩子般俊朗的臉容,因年紀大了的關係,卻顯得清癯了起來,這是爾寶瑞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採訪是在他大寺開發區的蠟像工作室里進行的,談笑間,爾寶瑞似乎已經成了記者關係篤密的老友。
“爾氏家族出過一些藝術人才,香港導演爾冬陞全家有20多人在電影界,香港電影界的人稱爾冬陞為‘小寶’,另一個在大陸的是上海的爾冬強,著名攝影家、記者。”爾寶瑞的父親早年間曾任新疆伊犁、喀什、阿克蘇、塔城、庫車等地外貿公司經理,和俄國人做生意。少年的爾寶瑞輾轉於蘭州、西安、天津等地,這使爾寶瑞幼年時就比同齡人的視野開闊得多。“父親常常邀請俄羅斯朋友到家裡唱歌跳舞,變換各種樂器為他們伴奏,神極了。”爾寶瑞的哥哥酷愛模型製作,總能把撿來的廢舊塑膠變成一艘艘精美的艦模。跟著哥哥一起做模型,爾寶瑞學會了如何深入細緻地觀察事物,如何創造心中所想。這些都為爾寶瑞日後從事蠟像藝術打下了基礎。
爾寶瑞自幼酷愛畫畫,三歲時經常在離家近的馬路邊地上畫汽車、警察之類。一次被父親的朋友看到,送了他一本哈定的《怎樣畫鉛筆畫》,這是爾寶瑞的第一本“專業書”。那時候這類通俗美術教材相當少,他看了以後,愛不釋手,每天就照著書練。畫著畫著就畫到了學校的黑板報上,同學、老師都知道他是小畫家。在天津草廠菴國小上學的時候,老師畫教學掛圖都要找爾寶瑞。語文老師為了更形象地教學,甚至讓爾寶瑞把課本中的故事繪成連環畫,作為全年級語文教學的掛圖。10歲時,爾寶瑞師從龐靖宇先生,開始接受嚴格的寫實藝術訓練,從此踏上了漫長而曲折的藝術道路。
回憶起年幼時家庭的藝術氛圍,爾寶瑞認為這與楊柳青的地域文化氣質是一脈相承的。“在我看來,楊柳青雖地處北方,卻有著南方的地域特質。依河而建,漕運發達,物產豐富,這是藝術能夠發展的基礎。另外,老百姓生活富裕、安寧,人的性格就容易比較踏實、細緻,比較能夠靜下心來深入地研究某些東西,我始終認為這是我的家鄉給予我的最可寶貴的品格。”
畢業院校
很多人要問,蠟像藝術起源於西方,當時的中國藝術家根本無人能將蠟像做像,究竟是什麼原因使爾寶瑞創作的蠟像得以超越西方同行?爾寶瑞的回答充滿自信:“過了技術這道門檻兒之後,就意識到自己能夠把蠟像做到一個旁人難以到達的高度。”
“技術門檻”即蠟像的製作工藝。1992年,為了開發旅遊業,河北省清東陵文物處打算製作一系列清代人物的蠟像,經人介紹,他們找到了做過雕塑的爾寶瑞。當時中國的蠟像界還是一片空白,爾寶瑞在對西方蠟像製作工藝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埋首在工作室,將雕塑的創作流程凝固到蠟像上:做泥稿、翻模、澆蠟、上色、刻畫毛孔和皺紋、安毛髮……不曾想,憑著拚命的韌勁兒和那股天生的靈巧,他研究出的這套製作技法,竟超越了歐洲同行們。“歐洲人原來根本不給蠟像做毛孔,皮膚都是光亮的,只能遠看。”爾寶瑞獨創的蠟像工藝技術,使蠟像在表現皮膚的質感、人物的生命感上超越了英國蠟像維持了200年的標準。
“過了技術這關,我才發現,蠟像的秘密原來在蠟外。要想把蠟像做得逼真,就必須有深厚的超寫實美術功底和極強的造型能力。沒有藝術的形的準確,休談氣質。”爾寶瑞認為自己紮實的基本功是在“農村美術學院”打下的。
爾寶瑞回憶說:“16歲時到內蒙古通遼縣一個公社插隊,那裡到處是茫茫的沙海。村民們都很窮,照不起相,我就給老鄉們畫像。我這種畫肖像的能力是正規美術學院很難培養的——因為圍觀者總在開玩笑逗弄被畫者,一個人總得畫上好幾幅,幾年間我竟然畫了上萬幅肖像。我的素描和速寫基本功就是那時練就的。”
命運也許總是會公平的。爾寶瑞以農村為課堂,以活生生的喜怒哀樂的農民為模特兒。他們不會總呆著,不像畫院裡的模特兒那樣直挺挺地一動不動,表情生硬麻木。而正是從這些有著豐富表情和深刻生命內涵的農牧民身上,他鍛鍊並掌握了驚人的瞬間建模功夫和捕捉人物內心世界的技法。就像射手一樣,用固定的槍打固定的靶子,即使再準也不是好射手,只有持槍在飛奔的駿馬上擊中飛鳥的才算是真正的好射手。
“我在從事蠟像創作時,就是把這種捕捉人物情感世界的藝術能力運用進去,體現在人物的眼神中。有人說我的蠟像看上去特別嚇人,這是因為他們感受到活人的精神世界。如果沒有這種創造力,即使工藝水平再高,也難與世界水平抗衡。”
了卻“小平同志”遺願
真正的藝術家並不在乎獲得過多少獎項,真正在乎的是他的作品能得到人民的首肯。爾寶瑞塑造的蠟像絕大部分是人民愛戴和熟悉的偉人、名人。“他們在世的時候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去世了,人民懷念他,希望能再看到他。就是這種樸素的感情賦予了他使命。”
1997年2月初,爾寶瑞應中國偉人蠟像館的委託,為鄧小平等一系列偉人塑蠟像。十天后,鄧小平去世的噩耗傳到爾寶瑞的耳朵里。“我突然意識到,應該加快創作步伐,用自己的雙手,將他的音容笑貌留存下來。”但人們對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太熟了,這次的創作被他視為自己雕塑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挑戰”。
40天夜以繼日的工作之後,小平同志終於“復活”了:身穿灰色中山裝,雙手垂直擺放,精神矍鑠,面帶慈祥,神情平和而自信,對中國的前景充滿了信心。爾寶瑞說,這尊蠟像是自己最喜歡的,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似乎能感受到小平同志的呼吸,仿佛他是真實存在的。於是,累了、遇到困難了,他總喜歡走到“小平同志”跟前,輕聲和“他”說上幾句話,“小平同志”淺淺的微笑,總能讓他重新獲得力量。
“哪怕坐著輪椅,也要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這是小平同志的心愿。為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2007年6月28日,在“恭迎小平蠟像蒞港暨紅旗檢閱車展出”的大型展覽會上,當“小平同志”現身維多利亞港時,全場人都驚呆了。小平同志的家人,也特意表達了對爾寶瑞的感謝:“太像了,神韻特別好,內心世界刻畫得好,是所有鄧小平偉人像創作當中最好的。”
其它事跡
不僅僅是鄧小平的蠟像,從毛澤東到周恩來,從魯迅到齊白石,從金日成到薩馬蘭奇,爾寶瑞將這群偉人定格在了他們最輝煌的時刻。

他人評價

偉人蠟像蜚聲海內外
爾寶瑞創作的一組偉人的蠟像使他蜚聲海內外,“當我著手創作某個偉人的形象時,無數個不同走向的、相關和不相關的、現實的和歷史的畫面交叉著、疊映著向我湧來,各種矛盾的、衝突的力量發出不同的聲音,時代的、民族的、政治的、文化的,性格、經歷、才能、感情……無數種信息交織著、變幻著出現在這些偉人無數個剎那間的表情中。真正的偉人一定是有大氣象者,要傳達出偉人的氣度,就要表現他們的萬千氣象。以為只要抓住了主要特徵就可以表現出一個完整而豐富的人,實踐證明是不可能的。有大氣象的作品,乃集人所見,仁智俱匯,方可能使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不同的人都能從中體會到不同的東西。”
爾寶瑞說,100個藝術家同塑一個毛澤東,可以塑造出100個來,其中或許有一兩個毛澤東,或許一個也沒有;他又說每個人都有100張面孔,而這100張面孔最終又要歸於一張面孔,就在這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有著嚴格規定性的一張面孔之中,又有著藝術家馳騁的廣闊天地。大藝術家就是在常人看來很窄的,類似縫隙一般的空間中創造出無比寬廣的屬於自己的天地。“大師對世界的闡述,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是總結性的。就是在非常‘平常’的,也是非常不自由的造型中,顯露出藝術家不同的自我:崇高與猥褻、寬廣與狹隘、深遠與短淺……就在看似平靜的風格下面,透露著藝術家的生命激情。”
爾寶瑞創作的蠟像爾寶瑞創作的蠟像
按照爾寶瑞藝術所達到的高度而言,他的作品應當有高於英國蠟像的價格,但他並非為了掙錢而從事藝術,“我不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去做蠟像,我想通過蠟像謳歌人類最寶貴的精神。”十多年夜以繼日的工作,集全部幻想、感情、心血的高度投入,以他的身體健康為代價,以超常的速度,創作的百餘尊蠟像,寫下幾十萬字的筆記。
爾寶瑞透露,為了迎接即將舉辦的民博會,他本想為郭德綱創作一尊蠟像,但終究因為自己的工作太忙作罷,“雖然我對相聲不是內行,但我挺佩服郭德綱的,我覺得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天津人,都把一門不被人看好的藝術做大做強,等我有了時間,一定完成這個願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