爼

爼,中國漢字,古同“俎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爼
  • 字詞:zǔ
  • 注音:ㄗㄨˇ
  • 部首:爻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字形結構,民俗參考,漢語大字典解釋,康熙字典解釋,說文解字,

基本信息

部外筆畫:5
總筆畫:9
五筆86:QQEG
五筆98:RREG
倉頡:KKBM
鄭碼:OSOL
筆順編號:343425111
四角號碼:474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23C

基本字義

zǔㄗㄨˇ
古同“ ”。
English
a small table or tiered stand filled with meat offerings

字形結構

[字形分析]:左右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爻且(yaoqie)
[ 筆順編號 ]:343425111
[ 筆順讀寫 ]:撇捺撇捺豎折橫橫橫

民俗參考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是姓氏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zǔ]
[《廣韻》側呂切,上語,莊。]
“柤2”的被通假字。亦作“爼1”。
(1)古代祭祀、燕饗時陳置牲體或其他食物的禮器。
(2)切肉用的砧板。
(3)姓。明代有俎如蘭,清代有俎可嘗。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中】【爻字部】 爼; 康熙筆畫:9;
【正字通】俎字之譌。◎按說文,玉篇,類篇俱列且部,從仌,不從爻。字彙云:爼俗俎字。非。《正字通》是。
康熙字典頁690第19康熙字典頁690第19

說文解字

(俎)禮俎也。謂禮經之俎也。從半肉在且上。仌為半肉字。如酋谷有半水字。會意字也。魯頌傳曰。大房、半體之俎也。按半體之俎者、少牢禮上利羊載右胖、下利豕右胖載於俎是也。故曰禮俎。半部曰。胖、半體肉也。側呂切。五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