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甲殼苔

爪哇甲殼苔,植物體小,莖長5—20微米,蒼綠色或黃綠色,叢生,常與其他苔蘚形成群落。莖匍匐,先端上升傾立,直徑約1毫米,分枝少,均從腹面分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爪哇甲殼苔
  • 拉丁學名:Jackiella javanica Schiffn.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中國台灣、日本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假根生於莖腹面葉基部。葉片闊心臟形或闊卵形三角狀,斜列著生,蔽後式,覆瓦狀排列,中部寬,背基角下延,腹側基部耳狀,先端圓鈍;葉邊全緣平滑,邊緣略內曲;葉細胞圓六邊形,中部細胞18—30×20—35微米,基部略長;細胞壁厚,三角體大,明顯;角質層平滑。每個細胞1—2個大油體。腹葉小,僅由幾列細胞構成。雌雄異株。雄穗發生於腹面側短枝上,雄苞葉6—8對,每苞葉中一個精子器。雌器苞生於腹面側短枝上,受精後發育成棒狀假蒴苞,外部有多數假根,上部有小鱗片。孢子體生於假蒴苞中,成熟後假蒴柄迅速延長伸出假蒴苞;假蒴柄粗,直徑6個細胞,3層細胞(內4個,中8個,外8個細胞)排列;孢蒴長橢圓形,成熟4裂瓣。孢子小,直徑6—8微米,彈絲2條螺紋。

生長環境

生長於濕石上。

分布範圍

產於維西。分布於台灣。日本、泰國、斯里蘭卡、紐幾內亞島也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