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蒸葫蘆

爛蒸葫蘆

爛蒸葫蘆,漢語辭彙,拼音làn zhēng hú lu,表示飯食粗略,比喻生活儉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爛蒸葫蘆
  • 拼音:làn zhēng hú lu
  • 釋義:表示飯食粗略,也比喻生活儉樸
  • 出處:盧氏《雜說》
拼音,解釋,典故,原文,意譯,

拼音

làn zhēng hú lu

解釋

表示飯食粗略,比喻生活儉樸。

典故

原文

盧氏《雜說》:鄭餘慶召親朋,呼左右曰:“處分乎永殃廚家,爛蒸去毛,莫抝折項。”諸人以謂蒸鵝鴨,良久就食,每人前粟米飯一盂,爛蒸葫蘆一枚。

意譯

唐朝有個叫鄭餘慶的宰相,官位很高,但生活極欠再其儉樸,而且為官清正廉明,所以德高望重。有一次,他忽然邀請幾個親朋官吏到他家吃飯。因為他一向不講究衣食,更少請人吃飯,大家都覺得驚奇。第二喇炒寒天,人們為了表示對鄭餘慶的尊敬。一大早就到了他的府中。直到太陽升起老高,鄭餘慶才出來見客。他坐下後,與眾人閒談起來。午時,鄭餘慶把手下人叫來,說:“去告訴廚子,那東西要蒸爛甩寒乘紋、去毛,別把頁院船炒脖子折斷了。”眾人聽了,都會心地互相看看,心想:“要去毛,不折斷頸項,一定蒸的是雞鴨鵝之類。”於是耐心地等著享用美味。終於等到了開飯的時候,眾人大吃一驚,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飯,一個蒸熟的葫蘆。鄭餘慶吩咐廚子要蒸爛去毛的正是葫蘆。幾位客人都是富貴中人,過慣了錦衣玉食的日子,看到眼前的蒸葫蘆,肚子再餓也難良記元以下咽,但看見鄭餘慶吃得香,只好硬著頭皮吃下去。後來,爛蒸葫蘆這一典故,用來形容生活儉樸,也遷喇槓用來形容飯菜粗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