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部署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提升交通物流綜合效率效益,有效降低社會物流總體成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
  • 發文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
內容解讀,方案通知,方案全文,亮點解讀,

內容解讀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部署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提升交通物流綜合效率效益,有效降低社會物流總體成本。
《方案》指出,要以提質、降本、增效為導向,以融合聯動為核心,充分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抓住關鍵環節,強化精準銜接,改革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模式,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套用,推動交通物流一體化、集裝化、網路化、社會化、智慧型化發展,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系。到2018年,初步形成開放共享的交通物流體系,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較2015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到2020年,建成設施一體銜接、信息互聯互通、市場公平有序、運行安全高效的交通物流發展新體系,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較2015年降低2個百分點。
《方案》要求,要著力打通全鏈條、構建大平台、創建新模式,加快交通、物流與網際網路三者融合。一是打通銜接一體的全鏈條交通物流體系。完善樞紐集疏運系統,最佳化交通樞紐與物流節點空間布局,構建便捷通暢的骨幹物流通道。重點推進多式聯運,拓展國際聯運服務。推行物流全程“一單制”,實現貨物“一站託運、一次收費、一次認證、一單到底”,強化一體化服務保障。二是構建資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台。加快專業化經營平台建設,推動跨境交通物流及貿易平台整合銜接。打造信息共享服務平台,實現數據合作、交換與共享。加強各類平台信用記錄歸集,根據信用評價實行分類監管。三是創建協同聯動的交通物流新模式。打造線上線下聯動公路港網路,完善公路港建設和最佳化布局,強化綜合服務功能。加大運輸設備集裝化、標準化推廣力度,加強技術標準支撐保障。發展“網際網路+城鄉配送”,推進“網際網路+供應鏈管理”,強化“物聯網+全程監管”。
《方案》強調,要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政策保障,構建融合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一要最佳化市場環境,進一步完善相關領域市場準入制度,研究完善無車承運人管理制度,加大公路超限超載整治力度。二要統籌規劃建設,制定完善全國性、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規劃,加強與交通專項規劃等的銜接。三要創新體制機制,推進國有運輸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鐵路運輸企業積極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建立口岸管理部門聯合查驗機制和促進一體化通關。四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大交通物流公益設施用地支持,加大財政性資金、專項建設基金和信貸投放,支持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股票上市等方式多渠道融資。

方案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國辦發〔2016〕4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家發展改革委《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強政策協同和監管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協調機制,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方案,切實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及時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對本實施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認真總結和推廣經驗,重大事項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2016年6月10日

方案全文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
近年來,我國綜合交通體系不斷完善,物流業持續快速發展,支撐實體經濟降本增效的能力明顯提升,初步形成了銜接互動的發展格局。但也要看到,我國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不足,交通樞紐和物流園區布局不銜接、多式聯運和供應鏈物流發展滯後、運輸標準化信息化規模化水平較低等問題仍較為突出,未能有效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物流業整體水平的提高。為進一步落實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工業穩增長的有關部署,促進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有效降低社會物流總體成本,進一步提升綜合效率效益,現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並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質、降本、增效為導向,以融合聯動為核心,充分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抓住關鍵環節,強化精準銜接,改革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模式,打通社會物流運輸全鏈條,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套用,推動交通物流一體化、集裝化、網路化、社會化、智慧型化發展,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系。
(二)發展目標。
到2018年,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一單制”便捷運輸制度基本建立,開放共享的交通物流體系初步形成,多式聯運比率穩步提升,標準化、集裝化水平不斷提高,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套用更加廣泛,公路港和智慧型配送模式有序推廣,運輸效率持續提升,物流成本顯著下降。全國80%左右的主要港口和大型物流園區引入鐵路,貨櫃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鐵路貨櫃裝車比率提高至10%以上,運輸空駛率明顯下降,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較2015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
到2020年,初步實現以供應鏈和價值鏈為核心的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交通物流企業,建成設施一體銜接、信息互聯互通、市場公平有序、運行安全高效的交通物流發展新體系。貨櫃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鐵路貨櫃裝車比率提高至15%以上,大宗物資以外的鐵路貨物便捷運輸比率達到80%,準時率達到95%,運輸空駛率大幅下降。城鄉物流配送網點覆蓋率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較2015年降低2個百分點。
二、打通銜接一體的全鏈條交通物流體系
(三)完善交通物流網路。
完善樞紐集疏運系統。儘快打通連線樞紐的“最後一公里”,加快實施鐵路引入重要港口、公路貨站和物流園區等工程。加快推進部分鐵路樞紐貨運外繞線建設,提高城市中心城區既有鐵路線路利用水平。加強重點城市繞城高速公路建設,強化超大、特大城市出入城道路與高速公路銜接,減少過境貨物對城市交通的干擾。鼓勵城市充分利用骨幹道路,分時段、分路段實施城市物流配送,有效減少貨物裝卸、轉運、倒載次數。
專欄1 交通物流樞紐集疏運系統工程
1.鐵路引入港口工程
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加快制定港口集疏運鐵路建設方案,實施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寧波—舟山港、廣州港、重慶港、武漢港、南京港等港口的集疏運系統建設項目。推進鐵路線路引入內陸港、保稅港區等。建設武漢港江北鐵路二期,宜昌港紫雲姚地方鐵路,荊州港車陽河港區至焦柳鐵路連線線,長沙港新港鐵路專用線,岳陽港松陽湖鐵路支線,連雲港港贛榆港區鐵路專用線,重慶珞璜港進港鐵路專用線改擴建等。
2.樞紐周邊道路暢通工程
抓緊實施沿海和長江主要港口集疏運改善方案。實施昆明王家營、東莞石龍等2000個鐵路貨場周邊道路暢通工程和交通組織最佳化方案。
最佳化交通樞紐與物流節點空間布局。統籌綜合交通樞紐與物流節點布局,加強功能定位、建設標準等方面的銜接,強化交通樞紐的物流功能,構建綜合交通物流樞紐系統。編制實施全國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布局規劃,根據區位條件、輻射範圍、基本功能、需求規模等,科學劃分全國性、區域性和地區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實施鐵路物流基地工程,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具備貨櫃辦理功能的一、二級鐵路物流基地。積極拓展航運中心、重要港口、公路港等樞紐的物流功能,支持重點地區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建設。
專欄2 全國性和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布局
類別
功能要求
樞紐名稱
全國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
國家交通物流網路的核心節點,應有三種以上運輸方式銜接,跨境、跨區域運輸流轉功能突出,輻射範圍廣,集散規模大,綜合服務能力強,對交通運輸順暢銜接和物流高效運行具有全局性作用。
北京—天津、呼和浩特、瀋陽、大連、哈爾濱、上海—蘇州、南京、杭州、寧波—舟山、廈門、青島、鄭州、合肥、武漢、長沙、廣州—佛山、深圳、南寧、重慶、成都、昆明、西安—鹹陽、蘭州、烏魯木齊等。
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
國家交通物流網路的重要節點,應有兩種以上運輸方式銜接,區域運輸流轉功能突出,輻射範圍較廣,集散規模較大,綜合服務能力較強,對區域交通運輸順暢銜接和物流高效運行具有重要作用。
石家莊、太原、福州、南昌、海口、貴陽、拉薩、西寧、銀川等。
構建便捷通暢的骨幹物流通道。依託綜合運輸大通道,率先推進集裝化貨物多式聯運。編制實施推進物流大通道建設行動計畫和鐵路貨櫃運輸規劃,做好骨幹物流通道布局,到2020年初步形成貨櫃運輸骨幹通道。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客貨流密集地區,研究推進客貨分流的鐵路、公路通道建設。有序推進面向全球、連線內陸的國際聯運通道建設,加強口岸後方通道能力建設,開闢一批跨境多式聯運走廊。
專欄3 便捷通暢的骨幹物流通道布局
以網路化組織為目標,以集裝化貨物多式聯運為重點,逐步在全國推行便捷運輸,實現貨物在區域間的高效、便捷流通。
1.南北沿海通道,服務沿海主要經濟區、主要城市與港口。
2.京滬通道,服務京津冀與長三角等地區。
3.京港澳通道,服務京津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珠三角等地區。
4.東北進出關通道,服務東北地區。
5.西南至華南通道,服務成渝、雲貴與北部灣、珠三角等地區。
6.西北北部通道,服務西北與華北等地區。
7.陸橋通道,服務西北、中原與東部沿海等地區。
8.沿江通道,服務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地區。
9.滬昆通道,服務華東、中部與雲貴等地區。
10.國際通道,中歐、中蒙俄、中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海上等通道。
組織實施物流大通道建設行動計畫,不斷完善骨幹通道布局。
(四)提高聯運服務水平。
強化多式聯運服務。推動大型運輸企業和貨主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重點在大宗物資、貨櫃運輸等方面開展綠色低碳聯運服務和創新試點。支持有實力的運輸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綜合物流服務商轉變,整合物流服務資源,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拓展國際航運中心綜合服務功能,提升長江航運中心鐵水聯運比重。鼓勵鐵路運輸企業在沿海主要港口與腹地物流園區之間開行小編組、快運行的鐘擺式、循環式等鐵路貨櫃列車。加快普及公路甩掛運輸,重點推進多式聯運甩掛、企業聯盟及無車承運甩掛等模式發展。制訂完善多式聯運規則和全程服務規範,完善和公開鐵水聯運服務標準,健全企業間聯運機制。
拓展國際聯運服務。完善促進國際便利化運輸相關政策和雙多邊運輸合作機制,鼓勵開展跨國聯運服務。構建國際便利運輸網路,建設海外集結點,增加便利運輸協定的過境站點和運輸線路,開展中歐、中亞班列運輸。鼓勵快遞企業發展跨境電商快遞業務,建設國際分撥中心、海外倉,加快海外物流基地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城市建設集貨物換裝、倉儲、中轉、集拼、配送等作業為一體的綜合性海關監管場所。
(五)最佳化一體化服務流程。
推行物流全程“一單制”。推進單證票據標準化,以整箱、整車等標準化貨物單元為重點,制定推行企業互認的單證標準,形成綠色暢行物流單。構建電子賦碼制度,明確賦碼資源管理、分配規則,形成包含貨單基本信息的唯一電子身份,實現電子標籤碼在物流全鏈條、全環節互通互認以及賦碼信息實時更新和共享。支持行業協會及會員企業制定出台綠色暢行物流單實施方案,加快推廣“一單制”,實現一站託運、一次收費、一單到底。推動貨櫃鐵水聯運、鐵公聯運兩個關鍵領域在“一單制”運輸上率先突破。大力發展鐵路定站點、定時刻、定線路、定價格、定標準運輸,加強與“一單制”便捷運輸制度對接。
強化一體化服務保障。建立健全企業首站負責、安全互認、費用清算等相關制度。建立政府服務、企業管理、第三方監督的保障體系,確保企業對用戶需求及時回響和反饋。研究實施對賦碼貨物單元從起運地經運輸倉儲環節至目的地的全程監督服務,對物流各環節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和應急處置,確保銜接順暢。
三、構建資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台
(六)建設完善專業化經營平台。
支持社會資本有序建設綜合運輸信息、物流資源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服務等專業化經營平台,提供信息發布、線路最佳化、倉配管理、追蹤溯源、數據分析、信用評價、客戶諮詢等服務。鼓勵平台企業拓展社會服務功能,推進“平台+”物流交易、供應鏈、跨境電商等合作模式。支持平台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提供擔保結算、金融保險等服務。以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為導向,推動跨境交通物流及貿易平台整合銜接。
(七)形成信息共享服務平台。
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中國電子口岸、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建設承載“一單制”電子標籤碼賦碼及信息匯集、共享、監測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平台。對接鐵路、航運、航空等國有大型運輸與物流企業平台,實現“一單一碼、電子認證、綠色暢行”;對接社會化平台,引導其結合自身實際對賦碼貨物單元提供便捷運輸。
專欄4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共享服務平台工程
1.完善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服務
完善政務、商務、要素資源、空間地理等信息採集、存儲、查詢、轉換、對接、分析等功能,為企業提供信息查詢服務。
2.整合構建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大數據中心
完善信息服務與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圍繞物流誠信、安全監管、公共服務等專題,開展數據交換、存儲、監控、查詢與統計分析、大數據挖掘等工作,為政府決策、市場運行和公共服務提供信息服務支持。
3.開展共享服務平台套用推廣
打造一批網路交通物流公共服務產品,推廣共享服務移動終端套用。

(八)加強對各類平台的監督管理。
強化平台協同運作。編制實施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十三五”建設方案,建立數據合作、交換和共享機制。加強對各類交通物流服務平台的引導,促進企業線上線下多點互動運行,支持製造業物流服務平台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信息標準統一和系統對接,強化協同運作。
整合共享信用信息。研究出台交通物流信息公開和數據開放相關管理辦法。加強各類平台信用記錄歸集,逐步形成覆蓋物流業所有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者的信用信息檔案,根據信用評價實行分類監管,建立實施“紅黑名單”制度和預警警示企業、懲戒失信企業、淘汰嚴重失信企業的機制。
四、創建協同聯動的交通物流新模式
(九)構建線上線下聯動公路港網路。
完善公路港建設布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快全國公路港建設,加強與其他交通基礎設施銜接,重點構建一批綜合型、基地型和驛站型公路港。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全國公路港聯盟,推動行業內資源共享和跨區域運輸組織。
強化公路港功能。推進公路港等物流園區之間運輸、集散、分撥、調配、信息傳輸等協同作業,鼓勵公路港連鎖經營。整合貨源、車輛(艙位)、代理、金融等信息,為物流企業提供運營支撐、系統支持。鼓勵推廣生產生活綜合配套、線上線下協同聯動的新模式,促進多業態融合發展。發展往返式公路接駁運輸。
專欄5 國家公路港網路工程
1.綜合型公路港
以全國性和部分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為重點,形成約50個與鐵路貨運站、港口、機場等有機銜接的綜合型公路港,提供一站式服務,具備多式聯運、信息交易、零擔快運、倉儲配送、政務管理、配套服務等綜合功能。可為超過3000家企業提供服務,貨運專線超過500條,靜態停車超過3000輛,倉庫面積超過8萬平方米。
2.基地型公路港
以區域性和部分地區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為重點,形成約100個與骨幹運輸通道快速連通的基地型公路港,具備公路貨物運輸和綜合物流的基本功能。
3.驛站型公路港
以地區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和國家高速公路沿線城市為重點,形成一批與綜合型和基地型公路港有效銜接、分布廣泛的驛站型公路港,具備貨物集散、中轉換裝、往返接駁等功能。
(十)推廣集裝化標準化運輸模式。
加大運輸設備集裝化、標準化推廣力度。研究集裝化、標準化、模組化貨運車輛等設施設備更新套用的支持政策,推廣使用托盤、貨櫃等標準化基礎裝載單元。推進多式聯運專用運輸裝備標準化,研發推廣公鐵兩用掛車、馱背運輸平車、半掛車和滾裝船舶。加快研發鐵路快運車輛、新型貨櫃平車、雙層貨櫃車及特需車輛,提高公路貨櫃貨車、廂式貨車使用比率,研究制定江海直達船型等標準,推進專業化航空物流運輸工具研發套用。支持發展大型化、自動化、專業化、集約環保型轉運和換裝設施設備。培育貨櫃、托盤等經營企業,鼓勵企業構建高效的跨國、跨區域調配系統,推進相關設施設備循環共用。
加強技術標準支撐保障。發展改革、交通運輸等部門要加強標準化等基礎能力建設,依託現有研究機構和行業協會,加強對國家交通物流技術標準規範、大數據處理等的研究。標準化管理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交通物流全鏈條設施設備標準化水平,加快修訂完善物流園區相關標準規範。建立共享服務平台標準化網路接口和單證自動轉換標準格式。
(十一)發展廣泛覆蓋的智慧型物流配送。
發展“網際網路+城鄉配送”。加快建設城市公用型配送節點和末端配送點,最佳化城市配送網路。支持交通運輸、物流企業聯合構建城市、農村智慧型物流配送聯盟,支撐配送服務向農村延伸。鼓勵利用郵政、供銷社等網點,開展農村共同配送,結合農村創業需要,發展農村物流服務合伙人,打通農資、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高效便捷通道。
推進“網際網路+供應鏈管理”。鼓勵在生產、流通、倉儲等單元推廣套用感知技術,推動庫存、配送信息在供應鏈上下游及時共享、協同回響。鼓勵供應鏈管理企業採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生產、流通、倉儲等數據,對原材料、零部件、產成品等運輸倉儲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
強化“物聯網+全程監管”。充分利用無線射頻、衛星導航、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開展重點領域全程監管。規劃建設危險品、冷鏈等專業化物流設施設備,建立和完善危險品物流全過程監管體系和應急救援系統,完善冷鏈運輸服務規範,實現全程不斷鏈。
五、營造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
(十二)最佳化市場環境。
發展改革、交通運輸、工商、檢驗檢疫等部門要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相關領域市場準入制度。交通運輸部門要組織開展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試點,研究完善無車承運人管理制度。發展改革等部門要將交通物流企業信用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國”網站。交通運輸、工商等部門要建立跨區域、跨行業、線上線下聯合的懲戒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交通運輸、公安、安全生產監管等部門要加大公路超限超載整治力度,規範收費管理。鐵路、港口等運輸企業要順應市場供求形勢變化,加快完善運輸組織方式,整合作業環節,清理和簡化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
(十三)統籌規劃建設。
發展改革、交通運輸等部門要研究明確不同層級樞紐功能和定位,確定各種運輸方式銜接和集疏運網路建設的要求,制定完善全國性、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規劃。地方人民政府要編制地區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規劃,加強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交通專項規劃的銜接。
(十四)創新體制機制。
推進國有運輸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交通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網路化發展。探索在鐵路市場引入社會化貨櫃經營主體,鐵路運輸企業要積極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開放各類信息和接口,提高多式聯運服務能力。建立海關、邊檢、檢驗檢疫等口岸管理部門聯合查驗機制,促進一體化通關。加快出台大件運輸跨省聯合審批辦法,形成綜合協調和互聯互認機制。
(十五)加大政策支持。
國土資源部門要合理界定交通物流公益設施的範圍,加大用地支持,在建設用地指標等方面給予保障。利用財政性資金和專項建設基金,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加大信貸投放,支持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建設、標準設備生產推廣和綠色包裝、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等。支持交通物流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股票上市等方式多渠道融資。
(十六)強化銜接協調。
充分發揮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協調作用,研究協調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的規劃、政策、標準等事項,促進政府、企業、中介組織、行業協會等信息公開與共享。行業協會等組織要更好發揮在政企溝通、信息收集、技術套用、標準推廣、人才培訓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亮點解讀

《方案》在總體上具有以下三個亮點:
一、發展目標切實可行
《方案》提出:“到2018年,全國80%左右的主要港口和大型物流園區引入鐵路,貨櫃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鐵路貨櫃裝車比例提高至10%以上。”
目前鐵路積極發揮貨櫃門到門、貨物安全性好的優勢,積極組織276個小品類中90%的品類進箱運輸,根據《2015年鐵道統計公報》鐵路貨櫃傳送量同比增長20.2%,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按照鐵總目標,十三五末,鐵路貨櫃運量達到貨運總量的20%以上;目前,我國主要港口貨櫃鐵水比例明顯偏低,僅為2%左右。主要是由於海、鐵設施無縫銜接存在“短板”,在多式聯運換裝便利化的單證、制度上存在較大的問題;如能針對問題狠抓落實,短期內應能提高鐵水比例。對比國內外國家可類比數據,以港口貨櫃海鐵聯運為例,國際貨櫃海鐵聯運比例通常在20%左右,如美國為40%,法國為35%,印度為25%。綜上可以看出提出以上目標是切實可行的。
二、問題導向,精準施策
《方案》針對貨櫃多式聯運存在的主要問題作為突破口:
(一)儘快打通連線樞紐的“最後一公里”
目前,不少港口集疏運補償,部分大型廠礦企業存在“最後一公里”斷頭路現象。《方案》提出:“加快推進部分鐵路樞紐貨運外繞線建設,提高城市中心城區既有鐵路線路利用水平。”並重點提及設施交通物流樞紐集疏運系統工程,包括實施港口集疏運系統建設項目、鐵路線路引入內陸港、保稅港區等。鐵總相關規劃中也明確提出依託鐵路物流大通道,將鐵路線路延伸至大型廠礦企業、重要港口碼頭和口岸,基本覆蓋的年運量50萬噸以上的大宗物資發到點,強化集疏運系統,著力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提升大宗物資鐵水聯運水平及市場份額。
(二)全面提高聯運服務水平
聯運服務是交通與物流融合的“痛點”之一,《方案》直擊“痛點”,提出解決思路:“鼓勵鐵路運輸企業在沿海主要港口與腹地物流園區之間開行小編組、快運行的鐘擺式、循環式等鐵路貨櫃列車。”“拓展國際聯運服務。完善促進國際便利化運輸相關政策和雙多邊運輸合作機制,鼓勵開展跨國聯運服務。構建國際便利運輸網路,建設海外集結點,增加便利貨物和人員運輸協定過境站點和運輸線路,開展中歐、中亞班列運輸。”
近年來,鐵路也在不斷創新運輸服務品種,與企業聯手合作,陸續推出貨物快運班列、快遞專列、特需班列、中歐班列等運輸模式,構建鐵路貨物快捷運輸網路。特需班列,是根據特定貨主的特殊需要,開通的點對點的直達貨運列車。特需貨物列車也是“總對總”模式下路企合作共贏的產物,一方面,是來自企業提高物流運作效率、有效控制物流成本的目標需求;另一方面,是來自鐵路全天候、低能耗、高效率、綠色環保、多方位整合專線資源的優勢與開拓新的物流市場的需求。“中歐班列”則打造出另一張“世界物流”新名片。“中歐班列”作為一種綠色、環保、安全、快捷的國際運輸新方式,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歡迎,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戰略強力的推動下,運量保持快速增長,並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無疑給鐵路貨運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集裝化標準化運輸模式
標準化推動落後於物流發展要求,成為物流發展的又一瓶頸。《方案》第十條意見明確指出了各種運輸模式應重點發展的標準化設施設備。按照鐵總相關規劃,鐵路將加快重載貨運車輛、快速貨運車輛、雙層貨櫃車的研發進程;積極研發自重輕、載重大、容積率高、速度快、裝卸方便、維護簡便的特貨物流新裝備;積極研發適宜鐵路車輛、貨物品類、庫台條件的鐵路專用裝卸機械,擴大機械適用範圍;研發新型集裝化用具、適合零散貨物集裝化運輸的專業物流設備和機具以及自動分揀設備,滿足個性化性能,提高鐵路物流效率;加快300km/h貨運動車組、160km/h快運棚車、160km/h和120km/h貨櫃專用平車、駝背運輸平車等新型車輛的推廣套用,提高鐵路貨運市場競爭力;逐步推廣運用小型箱、集裝袋、集裝網/硬質托盤、軟托盤等集裝化用具;加快高層貨架倉庫及自動分揀系統的建設,提高出入庫效率和分揀精確度。
三、行動路線清晰明確
(一)統籌規劃、系統完善交通物流網路
針對困擾城市規劃和物流發展的規劃各自為政,銜接性差的問題,《方案》提出:“最佳化交通樞紐與物流節點空間布局。統籌綜合交通樞紐與物流節點布局,加強功能定位、建設標準等方面的銜接,強化交通樞紐的物流功能,構建綜合交通物流樞紐系統。”、“發展改革、交通運輸等部門要研究明確不同層級樞紐功能和定位,確定各種運輸方式銜接和集疏運網路建設的要求,制定完善全國性、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規劃。地方人民政府要編制地區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規劃,加強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交通專項規劃的銜接。”旨在統領、協調交通、物流的專項規劃。按照鐵總《鐵路物流基礎設施布局規劃及2015~2017年建設計畫》:將建設三級鐵路物流基地和接取送達網路,推進城市貨場轉型升級為城市配送中心,統籌建設經營網點,形成覆蓋廣泛、層次清晰、功能完善的貨櫃、商品汽車、零散快運等專業運輸及口岸、冷鏈物流網路。其中一級鐵路物流基地主要服務於國家級流通節點城市,為綜合型物流基地;二級鐵路物流基地服務於國家級、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為綜合型或大型專業型物流基地;三級鐵路物流基地服務於地區級流通節點城市,或在國家級、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中發揮輔助作用。一級、二級鐵路物流基地共208個。其中一級鐵路物流基地33個;二級鐵路物流基地175個。
按照《方案》要求,鐵路物流基地建設時應與其他交通、物流規劃相互對接、相互融合。在規劃的鐵路物流基地中,應儘量形成綜合交通樞紐,並在其中規劃公路港等新興物流功能。
(二)構建資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台
《方案》提出:“建設完善專業化經營平台、打造信息共享服務平台”。鐵總作為國務院直屬央企,自主研發的中國鐵路95306貨運客服網,兼顧以上兩種平台功能,具備了網上行銷、網上交易、信息互動、行業資訊等功能,逐步成為全國交易品類最齊全的大宗商品服務平台,基本覆蓋了除危險品和國家專營品類以外的全部物資,建立了競價交易模式,開發了簡訊通知、實時提醒、線上交流等服務功能,推進服務平台網上支付、交易結算、保證金等金融服務。95306網已成為全國交易品類最齊全、交易量最大的電商平台。
資源融合、信息共享是平台的大勢所趨,95306應立足建設成為承載“一單制”電子標籤碼賦碼及信息匯集、共享、監測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平台。對接航運、航空等國有大型運輸與物流企業平台,實現“一單一碼、電子認證、綠色暢行”;對接社會化平台,引導其結合自身實際對賦碼貨物單元提供便捷運輸。
(三)最佳化一體化服務流程
推行物流全程“一單制”無疑是本《方案》最為重要的著眼點。鐵路目前在推進內部“一口報價、一種票據、一次核收”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努力,同時鐵路加快推進貨櫃運輸改革,著力打通公鐵、海鐵聯運鏈條;最佳化了入箱貨物品類,徹底解決了“客戶線下訂箱、車站人工分箱”的局面;擴大了煤炭、焦炭等入箱品類;開展上門裝箱、拼箱、掏箱服務,實現鐵水、公鐵聯運無縫銜接,加快推進全路貨櫃接取送達網路建設;強化了與船公司、港口合作;對於“一帶一路”境外經營網路建設方面,統一了班列品牌,進一步完善國際貨櫃班列境外經營網路、最佳化國際貨櫃班列運輸組織,積極構建服務於全球貿易和行銷的電子交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加強與沿線國家的鐵路公司信息交換和對接,動態掌握中歐班列、中亞班列以及代理的其他國際門到門貨物全程運行信息。
隨著《方案》的頒布、落地,鐵路將進一步加強相關部門配合,積極推動“一單制”試點,為全面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全鏈條競爭力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