燜點兒米

“燜點兒米”,目前是一個有趣的稱呼的名稱。因為名稱中充滿生活的氣息,畫面感很強,被使用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燜點兒米
  • 相關典故人物:季羨林先生
  • 相關典故時間:1911年
  • 來源:食堂的米飯
圖片形象,名稱來源,相關典故,擴展閱讀,

百科名片

現在已經在百度,谷歌等搜尋引擎有諸多網頁收錄。如後,將為網友貢獻更多的力量,在電子商務領域做出品牌的成就。

圖片形象

名稱來源

2007年,高中上學期間,食堂的米飯總是太硬,同學們玩笑說“子彈一般”,同學們都希望哪天可以吃到像媽媽燜的又軟又香的米飯。在和三名同學玩笑時,有人無意說了“燜點兒米”四個字。我們都很珍惜好友之間的同學情誼,先前知道“何止於米,相期以茶”的典故,本人也非常敬佩季羨林先生,於是“燜點兒米”的名稱便開始使用,在同學們中間傳言,“沏點兒茶”便是“燜點兒米”的另一半,因此,這個名稱以後也將沿用下去。

相關典故

1911年季羨林先生生於山東省清平縣(今併入臨清市)官莊一個農民家庭,是國內外公認的學界泰斗。他學貫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專,所通梵巴語、吐火羅語,均屬國內絕學,甚至世界絕學。他年致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人品文品,堪稱學人楷模。  上午10點半,鐘敬文、張岱年、林庚、陳原、黃苗子、郁風、湯一介、樂黛雲、郭預衡、牛漢、林瀾、牧惠、邵燕祥、王得後、柳萌、母國政、張抗抗、錢理群、謝冕、舒展、周巍峙、解思忠等文化名人以及批文化界新聞界的年輕朋友,來到北大勺園,向季先生致以衷心的祝福。朋友們有的以自己的書畫作為壽禮,有的以自己的新作贈與先生存念,更多的人則帶來季先生不久前出版的撞擊著億萬人心靈的血淚之作《牛棚雜憶》請先生簽名。季先生面色紅潤,神態安詳,有時與前來賀壽的舊雨新知輕聲漫語,有時與人合影留念,更多的則是為求字的朋友一一簽名。  北師大教授、民間文學專家、95歲的鐘敬文先生為季先生帶來親筆題寫的賀辭:“心誠故能勇,壽永本於仁”。他說:“季先生是我們學人的驕傲。我比季先生大幾歲,但我對季先生滿懷敬意,高山仰止。”他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因為他真誠。”鐘先生當場念了為季先生散文集寫下的詩文:“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  畫家黃苗子、郁風夫婦向季先生談及一位年輕作家以他們的經歷為內容撰寫的新作《人在漩渦邊》,季先生高興地說:“還可以寫!還可以寫!”  黃宗英女士親手給季先生用鉤針織了一個椅墊,並把馮亦代先生的稿費捐給季羨林基金會,表示以後繼續捐。她用山東話背誦了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季先生笑著說:“挺地道。”  正在北大辦個人攝影作品展的張之先先生,把自己的一幀題為不染圖”的攝影作品送給季先生。看著畫面上那枝“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季先生告訴攝影家:“我種過六七年荷花,人家就叫我季荷’,這個名字是北大周一良教授起的。”  聽說季先生生活極為儉樸,經常吃鹹菜、喝粥,醃雪裡蕻。記者向季先生求證。季先生笑著承認:“吃鹹菜,喝粥!”  季先生說:“我今天非常高興,非常幸福!鐘敬文先生的話我不敢當,但會努力去做。”  大家祝季先生“何止於米,相期以茶!”季先生也祝大家:“何止於米,相期以茶!”  (註:88歲為米壽,108歲為茶壽。“何止於米,相期以茶”出自馮友蘭。)

擴展閱讀

燜點兒米的部落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