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鴴(普通燕鴴)

燕鴴(普通燕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燕鴴(héng)pratincole,亦作swallow plover。燕鴴科(Glareolidae)燕鴴亞科(Glareolinae)6~7種舊大陸海濱鳥類(燕鴴科亦包括走鴴)。體長約20公分(8吋),體褐色,腰白色;叉尾,翅長而尖。晨昏飛行在河流、湖泊上空捕食昆蟲。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成群在地面(常在食草動物的蹄印中)營巢。普通燕鴴(Glareola pratincola)翼下覆羽赤褐色,黃色的喉有黑邊。中東的黑翅燕鴴(G. nordmanni)越冬於非洲,在該處稱為蝗鳥。有些短翅略呈叉尾的小型種類歸入Galachrysia屬,如非洲的白領燕鴴(G. nuchalis)和南亞的印度燕鴴(G. lactea, 即灰燕鴴)。澳大利亞燕鴴(Stiltia isabella, 即長腿燕鴴)腿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燕鴴
  • 分布區域歐洲、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
  • 種類:鳥類
  • 體長:約20公分
  • 學科:生命科學
基本信息,簡介,特徵,習性,形態,分布,習性,

基本信息

學名: Glareola maldivarum
英名: Oriental pratincole

簡介

鴴形目,燕鴴科。因飛行似燕而得名。又稱土燕子。體長約22厘米,上體和頭頂褐灰色,尾上覆羽白色;下體前棕後白,腋羽栗紅色;喉部和上胸淡灰而帶1條黑色半環,向後由淡棕黃漸轉白色,腳黑色。叫聲沙啞似燕鷗的叫聲。

特徵

飛行迅速,但大多僅飛200~300米的短距離。落地也很迅速,有時幾乎成垂直狀。在地上常作短距離疾走,或向一方或轉其他方向。夏季繁殖期,常結成幾百隻的大群。鳴聲尖銳,且飛且叫。主要取食昆蟲,是蝗蟲的天敵。飛行時用嘴兜捕,或自地面啄取。親鳥和雛鳥的食量極大,1窩燕鴴1個月內,可消滅蝗蟲16200個。此外,也吃甲蟲、蜻蜓。

習性

燕鴴將卵置於草地或沙土凹陷處,有時鋪上短嫩草莖作墊。卵橢圓形,沙白色或淡灰黃色,雜以灰藍、暗褐斑點。每窩產卵2~5枚。
普通燕鴴(Glareola pratincola)普通燕鴴(Glareola pratincola)

形態

小型涉禽,伓長20-28cm。嘴短,基部較寬,尖端較窄而向下曲。翼尖長。尾黑色,呈叉狀。上休棕褐色,腰白色。喉乳黃色,外緣以黑色。頰、頸、胸黃褐色,腹白色。翼下覆羽棕紅色,飛翔時極明顯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嘴基紅色;腳黑褐色

分布

中國大部分省份有分布。在保護區屬少見的旅鳥。歐亞大陸部分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中國東北、西北及沿海地區為夏候鳥。在中國主要繁殖於沿海地帶。

習性

棲於開闊地、沼澤地及稻田。常結群活動,性喧鬧。善走,頭不停點動。飛行優雅似燕,於空中捕捉昆蟲。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蟹、甲殼類等小型無脊椎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