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華夏鳥

燕都華夏鳥為朝陽地區最早被發現的中生代鳥類之一。九十年代初期,世界上從早白堊世那個地層發現的鳥的化石,總的數量加起來不過七八塊,其中沒有一塊是完整的,而燕都華夏鳥是當時保存最完整的一塊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燕都華夏鳥
  • 拉丁學名:Cathayornis yandica
  • 生存年代白堊紀早期
  • 保護級別:遼寧省一級
基本信息,科學分類,學名由來,個體特徵,相關研究,

基本信息

燕都華夏鳥化石燕都華夏鳥化石
【地層層序】:早白堊世九佛堂組
【化石產地】:中國遼寧省朝陽市波羅赤
【保存狀態】:完整個體,趾骨不全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鳥綱(Aves
亞綱:反鳥亞綱Enantiornithes
目:華夏鳥目Cathayornithiformes
科:華夏鳥科(Cathayornithidae
屬:華夏鳥Cathayornis
模式種:燕都華夏鳥(C.yandica

學名由來

1990年,周忠和等人發現該化石,並於1992年正式將其命名為“燕都華夏鳥”。屬名“華夏”取自中國的名稱,種名“燕都”為朝陽古代的稱謂。

個體特徵

燕都華夏鳥復原圖燕都華夏鳥復原圖
燕都華夏鳥個體較小,頭部骨骼很少癒合,頭顱較大,吻較長而低,具牙齒——說明其還保留了一些獸類的特徵。胸骨龍骨突低,但與烏喙骨關聯的面寬闊,肱骨近端已有小的氣窩,掌骨近端癒合,並有腕骨滑車,指爪僅有兩個且不發育,趾爪也不太鉤曲。

相關研究

燕都華夏鳥為朝陽地區最早被發現的中生代鳥類之一。九十年代初期,世界上從早白堊世那個地層發現的鳥的化石,總的數量加起來不過七八塊,其中沒有一塊是完整的,而燕都華夏鳥是當時保存最完整的一塊化石,從此缺環上的空白有了一個完整而清晰的身影。燕都華夏鳥屬反鳥類型。反鳥是中生代分布極廣、數量很大的一類鳥。最初,古生物學家是根據晚白堊世的一些鳥類化石建立了這樣一個類群,燕都華夏鳥的發現就把整個反鳥類的分布向前延伸到了早白堊世,由此可以推斷,反鳥類已經從早白堊世出現了很大的分化,一直發展到了晚白堊世。並且這個類群因為比較特化,所以在白堊世末期的時候和恐龍一起滅絕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