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太行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

基本情況,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發展優勢,貧困狀況,特殊困難,發展機遇,重大意義,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功能分區,空間結構,城鎮布局,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和信息化,城鎮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農業,工業,旅遊業,文化產業,服務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協作發展,產業化扶貧,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小城鎮與村莊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就業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就業促進與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勞動力素質提高,

基本情況

自然條件

該片區國土總面積為9.3萬平方公里,地處燕山和太行山腹地,屬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氣候類型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年均降水量300-580毫米。片區跨海河灤河等流域,是潮河、白河和灤河的發源地,有滹沱河、桑乾河、洋河等河流。森林覆蓋率為24.7%。石墨、膨潤土、煤炭、釩鈦等礦產資源較為豐富,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具有開發潛力。

經濟社會發展

2010年末,總人口1097.5萬人,其中鄉村人口917.6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46萬人。有滿族、蒙古族、回族等3個世居少數民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1914.8元,人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487.8元,分別是2001年的3.8倍和4.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94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3408元,分別是2001年的3.3倍和2.4倍。一二三產業結構由2001年的27:35:38調整為25:39:36;城鎮化率由2001年的16.9%提升到28.9%。
2001至2010年,適齡兒童入學率從86.3%提高到99.7%,青壯年文盲率從4.7%下降到2.9%,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從6.3年增加到8.1年。每萬人科技活動人員數為77.5人。所有鄉鎮都建立了衛生院,88.5%的村建立了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9.4%。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逐步推廣,2010年參保人數達108.6萬人。農村低保基本做到應保盡保。

發展優勢

區位優勢突出。片區緊鄰首都北京和北方經濟中心天津,連線冀中南經濟區、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經濟區,周邊地區資金、人才、技術、信息密集,就業機會多,市場容量大。片區土地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依託京津等周邊地區發展空間大,吸引資金、人才、技術和承接產業轉移的區位條件優。
生態與文化等旅遊資源豐富。片區地處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向第一階梯過渡地帶,歷史上長期為京畿要地和北方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交融地帶,地形地貌多樣,森林、濕地、草地等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沉澱厚重,文化古蹟眾多,五台山、恆山蜚聲海內外,太行山紅色文化影響深遠,發展觀光、休閒、度假、健身和文化旅遊潛力大。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框架初步形成。片區地處華北溝通西北、東北的交通要地,京包、京原、大秦、集二等重要鐵路和京昆、京藏、京新、二廣、大廣、榮烏等國家高速公路貫穿其中,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縣際和通縣公路技術等級及網路化程度不斷提高,周邊城市航空運輸較發達,片區對內對外交通運輸能力強。
區域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依託區位優勢和特色資源,初步形成礦產資源深加工、能源、特色農產品生產、跨區域物流等主導產業,休閒度假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初具規模。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推進,與京津及周邊城市經濟聯繫日益緊密,實現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條件基本成熟。

貧困狀況

2010年,1274元扶貧標準以下的農村人口有70.9萬人,貧困發生率為7.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9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2.4%、57.6%。29.4%的農村人口存在飲水困難。鄉村道路通行保障水平不高,10.8%的行政村不通瀝青(水泥)路,26.3%的自然村不通公路。12.2%的行政村未完成農網改造,1.9%的自然村不通電。部分民眾住房難等問題比較突出。

特殊困難

融入京津地區發展能力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傳統,產品流通渠道不暢,尚未形成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品牌,京津消費市場開拓不夠。旅遊基礎設施水平和服務能力不高,面向都市人群的休閒度假游發展遲緩。城鎮基礎設施落後,商貿物流網路不完善,物流配套設施建設不足。城鎮化水平低,生產要素流失嚴重,承接京津及周邊地區產業轉移環境有待改善,區位優勢未能轉變為經濟優勢。
人力資源開發不足。人均受教育年限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9年,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體系不完善。農戶缺乏發展現代農業生產技能,經營管理能力弱,轉移就業和創業意識不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育不足,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短缺,專業技術人才不足,人才隊伍適應和服務市場經濟發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任務重。片區承擔著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防沙治沙、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重點生態建設任務。片區為海河、灤河重要水源涵養區,是京津地區重要水源地,有25個縣是京津風沙源治理區,有6個縣屬於限制開發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有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2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國家地質公園,生態建設任務重,環境保護要求高。

發展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就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為加快片區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區域生產力布局調整和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為片區發揮區位和資源環境優勢、承接京津地區產業轉移、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國家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制定實施相關政策措施,為加快片區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首都經濟圈和冀中南經濟區、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經濟區的加快建設為片區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區域環境。

重大意義

加快燕山-太行山片區區域發展步伐,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保障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有利於加快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地區崛起,縮小地區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首都周邊地區繁榮穩定;有利於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保障京津地區水源安全,構築京津生態安全螢幕障;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轉變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基本思路,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最佳化區域發展環境;著力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和構建具有區域優勢的產業體系,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著力開發人力資源和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著力發展社會事業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進改革發展成果共享;著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構築京津生態安全螢幕障;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增強發展活力,促進社會和諧,努力開創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

基本原則

堅持加快發展與扶貧攻堅相結合。通過加快發展為扶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通過扶貧攻堅促進全體人民特別是貧困人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重點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為加快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堅持加快發展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相結合。以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前提,以科技創新為支撐,集約節約利用資源,調整經濟結構,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市場調節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步伐。注重發揮政府政策的引導作用,大力促進各種資源向最困難的地區、最貧困的人口傾斜,確保貧困群體優先受益。
堅持國家支持與自力更生相結合。加強規劃引導,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財政投入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廣大幹部民眾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自強不息,開拓進取,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戰略定位

京津地區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和水源保護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增強防風固沙、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建設環京津地區"綠色長城"。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與管理制度,嚴格防治水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強水源地保護。建立健全生態和水資源補償機制。
文化旅遊勝地與京津地區休閒度假目的地。依託深厚文化底蘊,發展以佛道教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紅色文化為特色的文化主題游,建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充分發揮區位、生態環境等方面優勢,重點開發京津等周邊城市旅遊市場,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和休閒度假游,建成京津地區"後花園"。
國家戰略運輸通道與重要物流基地。立足連線首都北京和西北、東北地區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高國家戰略運輸通道保障能力。大力改善倉儲、商品配送、信息網路服務等物流配套設施,培育壯大現代物流企業,加快建設大型綜合物流園區、區域性煤炭儲配調運基地和農產品等專業物流中心。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重點圍繞京津地區市場需求,進一步發揮資源環境優勢,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重點提升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建成京津地區重要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京津地區產業轉移重要承接地。立足緊臨京津地區區位優勢和土地、勞動力、環境等方面比較優勢,改善城鎮基礎設施,大幅提升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和金融、信息等市場服務能力,加強連線京津快速交通體系建設,創新與京津地區的產業協作機制,重點承接文化創意、信息技術、現代物流、裝備製造、生物製藥、節能環保、金融服務等產業轉移。

發展目標

到2015年,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業、旅遊業、現代物流業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承接京津地區產業轉移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成效;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人力資源支撐作用大幅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得到提升;土地沙化趨勢得到遏制,植被和森林覆蓋率繼續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人口數量減半。
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生態功能顯著提升,保障京津地區生態安全能力明顯增強;城鄉居民收入和經濟總量同步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基本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空間布局

功能分區

根據資源環境條件,按照保護生態、點狀開發、集聚發展的原則,將該片區劃分為重點發展區、農業發展區、生態保護區。重點發展區。主要包括縣城等重點城鎮和單獨設立的工礦區、產業園區。充分利用城鎮空間和產業基礎條件,積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促進人口集中,加快產業集聚發展,著力提高綜合承載能力。
農業發展區。主要包括平原、盆地、河谷和低山丘陵地區。以農業生產空間和農村聚居空間為主,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著力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相協調,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
生態保護區。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濕地以及由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組成的各級各類限制和禁止開發區域。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主,除適當發展生態旅遊、種養業和必要的科學實驗外,限制其他生產建設活動。結合生態建設和扶貧開發,逐步減少人類活動,有序推進人口轉移和易地安置。

空間結構

依託鐵路、高速公路等綜合運輸通道,加快重點城鎮、產業集聚區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積極融入首都經濟圈,推進與冀中南經濟區、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經濟區的合作,增強與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及保定、張家口、承德、大同、忻州、烏蘭察布等周邊城市的聯繫,推進張家口、大同、烏蘭察布三地經濟合作與一體化發展,構建"一圈三帶四走廊"經濟發展格局,形成布局合理、聯繫緊密、特色鮮明、城鎮體系完善的空間結構。
圖1 空間結構示意圖(略)
專欄2 "一圈三帶四走廊"空間結構
"一圈":
以國家高速公路G55(二連浩特-廣州)、G6(北京-拉薩)、G7(北京-烏魯木齊)和京包鐵路等交通運輸通道為支撐,建設張家口、大同、烏蘭察布經濟圈,建立健全區域協作機制,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裝備製造業、能源與礦產資源加工業、優質農產品加工業、現代農業。
"三帶":
1.商都-張北-沽源-豐寧-承德-秦皇島經濟帶。圍繞發展生態經濟,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重點發展休閒度假與文化旅遊業、能源產業、優質農畜產品加工業、現代物流業、文化創意產業、生態農牧業。
2.康保-張家口-蔚縣-淶源-阜平-石家莊經濟帶。以國道G207(錫林浩特-海安)和國家高速公路G5(北京-昆明)等交通運輸通道為支撐,重點發展休閒度假旅遊業、文化創意與信息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優質農產品加工業、現代農業。
3.化德-商都-大同-渾源-繁峙-五台-太原經濟帶。以國家高速公路G55(二連浩特-廣州)和大同經渾源、繁峙、五台至太原公路等交通運輸通道為支撐,重點發展能源與礦產資源加工業、文化與生態旅遊業、現代物流業、優質農產品加工業、現代農業。
"四走廊":
1.北京-承德-隆化-圍場-赤峰經濟走廊。以國家高速公路G45(大慶-廣州)和京通、京承鐵路等交通運輸通道為支撐,重點發展休閒度假與文化旅遊業、優質農牧產品加工業、商貿服務業、生態農牧業。
2.北京-宣化-張家口-興和、天鎮-烏蘭察布、大同經濟走廊。以國家高速公路G6(北京-拉薩)、G7(北京-烏魯木齊)和京包鐵路等交通運輸通道為支撐,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裝備製造業、商貿服務業、現代農業。
3.北京-蔚縣-廣靈-大同經濟走廊。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商貿服務業、優質農產品加工業、現代農業。
4.北京-淶水-曲陽-石家莊經濟走廊。以國家高速公路G5(北京-昆明)等交通運輸通道為支撐,重點發展休閒度假旅遊業、文化創意與信息技術產業、優質農產品加工業、現代農業。

城鎮布局

縣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完善縣城功能,拓展發展空間,增強人口和產業聚集能力,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支持淶源、蔚縣、大同、興和等縣城提高綜合承載能力,有條件的逐步發展為區域經濟中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中心鎮。完善城鎮體系,強化產業支撐,擴大就業渠道,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加快建設一批中心鎮。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城鎮道路、供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

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協調發展、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強區域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片區扶貧攻堅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交通

交通運輸主通道。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國家鐵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國道和重要鐵路改造升級。規劃建設"三射、兩橫、兩縱"交通運輸主通道,強化主通道互聯互通。推進五台山、張家口、承德、烏蘭察布等機場建設。形成承接首都輻射,聯通京津冀經濟圈,溝通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經濟區的交通運輸主通道。
圖2 交通運輸主通道示意圖(略)
專欄3 "三射兩橫兩縱"交通運輸主通道
"三射":
1.北京-張家口-烏蘭察布。建設國家高速公路G7(北京-烏魯木齊)膠泥修-西洋河(冀晉界)、山西段,實施國道G110(北京-銀川)張家口-興和段升級改造;建設北京-張家口-呼和浩特客運專線。
2.北京-蔚縣-大同。實施國道G109(北京-拉薩)北京-廣靈段升級改造,實施大同-秦皇島鐵路擴能改造。
3.北京-順平-石家莊。建設國家高速公路G5(北京-昆明)北京(京冀界)-淶水段。
"兩橫":
1.承德-豐寧-張家口。建設張家口-唐山鐵路,規劃建設張家口-承德高速公路崇禮-承德雙灤區段、實施國道G112(北京環線)承德、張家口段升級改造。
2.淶源-渾源-鄂爾多斯。建設國家高速公路G18(榮城-烏海)驛馬嶺-渾源段。
"兩縱":
1.張家口-淶源-石家莊。建設張石高速張北段、淶源-曲陽段,實施國道G207(錫林浩特-海安)淶源-阜平段升級改造。
2.天鎮-大同-渾源-五台。建設渾源-繁峙-五台高等級公路。區域內交通運輸網路。加強與國家公路、鐵路網規劃建設銜接,加快省道、專支線鐵路及主通道聯絡線規劃與建設。重點打通省際、縣際斷頭路,強化瓶頸路段建設,提高技術等級和網路化程度。完善淶源、大同、興和等交通節點運輸功能。繼續推進農村公路通達工程、通暢工程和建制村通班車工程,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形成布局完善、乾支結合、結構合理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網路。
專欄4 交通建設重點
鐵路。加快建設遵化-小寺溝、多倫-豐寧鐵路,規劃建設正藍旗-張家口鐵路、大同-張家口鐵路、興和-巴拉貢運煤專線興和至麻迷圖。
公路。加快大同-陽原-宣化-豐寧-圍場、張北-尚義、承德-隆化-圍場、涿鹿-淶水、淶源-曲陽、廣靈-渾源、化德-康保、賽漢塔拉-張北、興和-七台、鄧家坡-安業段等國省幹線改造。
機場。建設五台山、張家口、承德、烏蘭察布等機場。

水利

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根據流域和區域水資源現狀和開發潛力,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和管理制度。合理有序調配流域水資源,推進自然降水收集,完善江河湖庫水系聯通、河渠串聯與引蓄回灌工程。加強重要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嚴格區域、城市以及重大項目等規劃建設用水論證制度和用水許可管理。推進水利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深化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推進水資源循環、高效利用。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堅持節水與開源、保護與開發、抗旱與防汛相結合,建設雙峰寺等水庫,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積極推動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設,科學布局抗旱水源井,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沿線片區縣配套等水利工程建設,有效緩解資源性缺水問題。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加快灌區改造,完善末級渠系配套,實施灤河、潮河、白河及其支流等河流綜合治理。
加強節水設施建設。大力推廣使用先進的節水技術和節水設施,提高水資源重複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大力發展節水設施農業,加快重點灌區節水改造,建設高效輸配水設施,因地制宜推廣微灌、膜下滴灌、管道輸水等節水措施。積極建設循環用水系統,加大重點企業節水改造力度,鼓勵利用再生水。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專欄5 水利建設重點
重點水庫。建設雙峰寺、烏拉哈達等水庫,積極推進大壩溝門、土夭溝、小對山、南洋河、哈里哈、鴿子洞、守口堡、楊樹灣、七家營、七號興德、大保、洗馬莊、清河灣、峽口、王千莊、牤牛河等水庫建設工作。
中小河流治理。實施桑乾河、洋河、拒馬河、唐河等列入《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和綜合治理總體規劃》的中小河流治理。
重點灌區改造。實施潮河、白河、唐河、冊田、沙河、易水、洋河、壺流河、黃黑水河等灌區節水改造工程。

能源

增強能源供應能力。科學合理布局電源點建設,最佳化火電,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和低碳化利用。依託煤電基地建設,優先發展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熱值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發電,提高資源轉化利用率。積極穩妥發展風能、生物質能等新型能源,根據電網接納能力和就地轉化水平,有序推進風電場建設。
推進電網建設。進一步完善電力外送通道和主幹電網工程,推進輸變電設施建設與升級改造,配套建設調峰電源,提高電力輸送能力、供電質量。統籌制定風電消納方案,鼓勵利用電網輸出通道外送部分風電,擴大風電消納範圍。加快城鄉電網升級改造和電網智慧型化建設,提高電網應對自然災害和保障經濟發展的能力。
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全面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提升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和質量,實現城鄉用電同價。完善農田低壓電網和變電站設施,提高應急抗旱能力,積極推廣太陽能、節能灶使用。在適宜地區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和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推進水電新農村電氣化建設。
專欄6 能源建設重點
電力建設。建設蔚縣電廠等火電項目。建設拒馬河、超梁灣、城北、民安莊、滹沱河、唐河、寬水河、林家地、冊田、牛邦口、灤河水利樞紐等水電站和豐寧抽水蓄能電站。
電網建設。建設承德西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淶水、易縣、阜平、順平、唐縣、望都、曲陽、興和等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陽高、天鎮、靈丘、渾源、大同、繁峙、商都等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通信和信息化

加快現代通信網路建設。積極推進城鄉寬頻、固定通信、移動通信、下一代網際網路和廣播電視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路傳輸能力和覆蓋率。加快信息網路寬頻化升級,推進城鎮光纖到戶和行政村寬頻普及。加強對自然村、交通沿線和旅遊景區的信號覆蓋。積極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網際網路"三網融合"。加快推進發展物聯網研發套用。
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以農業與農村信息化、社會公共服務信息化為重點,不斷延伸經濟社會各領域的信息服務,大力發展和提升電子政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公共服務能力。大力推廣城鎮和農村電子商務,提高網上交易、結算支付和現代物流等配套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和減災救災等民生領域信息化。全面推進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完善農業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信息化水平。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強網路安全、信息安全和應急網路保障體系建設,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通信能力和網路信息監測、預警、管控能力。

城鎮基礎設施

加強城鎮道路建設和改造,建設便捷的城鎮道路系統,實現城際、城鄉間互聯互通,提升城市公交和城鄉客運基礎條件。加強重點城鎮防洪抗澇、給排水、供熱、供氣等公用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節水,推進污水再利用,完善公共建築和住宅小區節水配套設施,普及生活節水器具。完善一批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提升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水平,大力推進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園林綠化,不斷提高城鎮綜合管理服務水平,營造宜居環境。

產業發展

堅持市場導向,發掘優勢資源,最佳化產業布局,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加強產業協作,壯大產業規模,加快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片區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農業

農牧業。實施農業品牌戰略,瞄準京津等周邊城市市場,打造綠色和有機食品基地。綜合運用農業科技成果、信息手段及現代農業裝備,提升農業生產水平。推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促進優勢產品集聚發展。重點打造錯季蔬菜、馬鈴薯、雜糧、食用菌、中藥材、肉蛋奶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黃花菜、萬壽菊、黃芪等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推動綠色和有機產品認證及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專欄7 特色農牧業基地
無公害蔬菜基地。圍場、豐寧、承德、望都、張北、康保、隆化、平泉、懷安、尚義、易縣、淶水、天鎮、陽高、大同、五台、廣靈、靈丘、繁峙、商都、興和等。
馬鈴薯基地。圍場、尚義、豐寧、張北、沽源、康保、隆化、渾源、靈丘、五台、天鎮、廣靈、化德、商都、興和等。
雜糧雜豆基地。尚義、豐寧、萬全、蔚縣、陽原、圍場、阜平、唐縣、順平、淶源、易縣、曲陽、宣化、平泉、天鎮、大同、廣靈、陽高、渾源、繁峙、興和、商都等。
畜禽養殖基地。承德、平泉、豐寧、圍場、唐縣、蔚縣、康保、宣化、易縣、懷安、萬全、尚義、大同、陽高、天鎮、靈丘、五台、繁峙、化德、商都、興和等。
奶牛基地。張北、萬全、懷安、沽源、康保、豐寧、宣化、曲陽、望都、圍場、大同、渾源、陽高、天鎮、靈丘、繁峙、商都、興和等。
獺兔、黃芪羊等特色養殖基地。陽原、隆化、淶水、曲陽、淶源、易縣、靈丘、渾源、繁峙、廣靈、興和、商都等。
乾鮮果經濟林基地。宣化、承德、平泉、隆化、圍場、淶水、蔚縣、陽原、順平、曲陽、唐縣、易縣、阜平、渾源、陽高、五台、廣靈、大同、靈丘、興和、商都等。食用菌基地。平泉、承德、康保、圍場、隆化、豐寧、唐縣、易縣、淶水、陽原、張北、沽源、尚義、蔚縣、廣靈、五台、大同、靈丘、商都、興和等。
中藥材基地。隆化、蔚縣、陽原、沽源、尚義、淶源、易縣、圍場、渾源、廣靈、繁峙、五台、大同、化德、興和等。
黃花基地。大同、廣靈、圍場、沽源、張北、興和等。油料作物基地。沽源、張北、康保、尚義、豐寧、圍場、繁峙、天鎮、大同、渾源、靈丘、化德、興和等。
林果業。大力發展兼具生態、經濟功能的林果業,優先發展蘋果、梨、桃、葡萄、仁用杏、大棗、核桃、板栗等,推進標準化生產,積極推進農業觀光、採摘基地和名優果品基地建設。發展林木種苗生產,保障城市建設綠化苗木和林果基地對種苗的需求。大力發展林間種植、養殖及森林食品採集等林下經濟。
農業服務體系。完善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健全農業科研、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環境監測、信息技術、農業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機安全監理等服務體系。健全完善服務網路,改進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
農業市場體系。健全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市場體系,完善市場設施,規範市場秩序。依託已有基礎,重點打造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和跨區域加工配送中心。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經銷大戶和經紀人參與市場建設。強化與京津等周邊城市批發市場或超市的產銷直供,推進農產品網上推介、洽談和交易,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

工業

農產品加工。以特色農產品為重點,在生產集中區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推進加工技術集成示範,提高加工轉化率。積極引進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培育壯大本地龍頭企業,促進企業技術改造、資源重組和品牌整合。積極發展馬鈴薯精製澱粉、變性澱粉及其衍生物,胡麻提取α-亞麻酸等精深加工產業。
礦產資源深加工與新材料。有序利用釩鈦、銀、鎂等礦產資源,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推廣低碳技術套用,做大做強碳素、納米銀、合金、釩鈦製品等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條,擴展套用領域,推進產業聚集。圍繞低質煤高效清潔利用,有序推進煤化工產業發展。裝備製造。依託周邊地區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汽車、風電設備、重型機械零部件和礦山機械等製造業。積極承接京津裝備製造業產業轉移和高端產品配套產業,開拓環保設備製造等新領域,促進裝備製造業最佳化升級。
生物醫藥。依託片區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及中藥材加工基礎,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大力發展中成藥、中藥飲片加工和成藥製劑加工,積極發展保健品、化妝品等相關產業。
服裝加工。穩定獺兔絨加工、羊絨絮片加工等特色產業,積極引進服裝加工等重點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就地轉移勞動力。

旅遊業

發掘旅遊資源。加強旅遊資源整合和開發,在現有宗教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自然風光等主要旅遊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適合周邊城市消費者休閒度假的旅遊產品。重點發掘山水休閒遊、農事民俗體驗游、自然探險游、康體健身游、科普游、節慶游等,培育個性化、差異化的旅遊產品,形成點面結合的旅遊產品體系。加強旅遊資源區域合作和資源共享,構建跨區域旅遊協作網。
打造精品旅遊景區和線路。以現有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濕地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等為依託,重點打造一批高品質旅遊景區和旅遊目的地。以交通為紐帶,結合周邊城市消費趨勢,重點開發適合自駕、休閒遊的短期旅遊線路。
開發旅遊商品。加快旅遊商品的開發和生產步伐,增加旅遊商品的品種和範圍,逐步提高旅遊商品的檔次和質量,大力吸引旅遊購物消費。重點扶持個性旅遊工藝品、紀念品、文化製品、土特產品等特色旅遊商品設計和生產。
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加強重點景區與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聯接線建設,形成以鐵路、公路和航空相結合的旅遊立體交通系統。完善景區道路、供水供電、垃圾污水收集處理、通信、景區標識、安全防護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一批旅遊汽車營地。最佳化旅遊服務環境,提高旅遊服務質量,提升"食、住、行、游、購、娛"等環節整體服務水平和應急救援能力。加強旅遊宣傳、接洽和導遊服務體系建設。
專欄8 重點旅遊景區和精品線路
宗教文化主題游。五台山風景名勝區、恆山廟群、懸空寺、永安寺、千佛嶺、天鎮慈雲寺、大同昊天寺、靈丘覺山寺和曲回寺石佛冢群、廣靈聖泉寺、陽高雲林寺、興和佑安寺、承德避暑山莊周圍寺廟等。精品線路:北京-五台-太原;北京-大同-渾源;五台-繁峙-靈丘-渾源-大同;北京-承德。生態休閒主題游。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圍場紅松窪自然保護區、淶水野三坡景區、淶源白石山景區、大同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豐寧京北第一草原、豐寧朝陽洞生態旅遊景區和魚兒山濕地公園、豐寧九龍松景區、圍場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平泉遼河源山地度假區、承德縣石海森林公園、隆化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張北中都草原、蔚縣小五台山自然保護區、順平腰山王氏莊園、曲陽虎山、渾源神溪濕地、陽高六棱山風景區、靈丘桃花山溶洞、大同桑乾湖、湯頭溫泉、廣靈牡羊峪、甸頂山空中草原、繁峙秘魔岩、興和察爾湖、化德黃羊灘等旅遊景點、二茄蘭原始林海旅遊區、興和蘇木山森林公園等。精品線路:北京-張北-沽源-豐寧-圍場-隆化-承德、平泉;北京-淶水-淶源-唐縣-曲陽-阜平;北京-陽原-蔚縣-張北-興和、化德;北京-宣化-陽原-蔚縣-廣靈-靈丘-繁峙-五台;北京-興和-天鎮-陽高-渾源-大同。歷史文化主題游。承德避暑山莊、清西陵、木蘭圍場、泥河灣古人類遺址、蔚州古城、曲陽北嶽廟和雕刻文化園、唐縣唐堯文化園、平泉契丹文化產業園、張北蒙古大營、豐寧鳳山古鎮、蔚縣暖泉古鎮、廣靈水神堂、天鎮新平堡歷史文化名鎮、大同縣呂家大院、吉家莊新石器遺址、烏龍峽生態旅遊度假區、白登之戰遺址、渾源麻家大院、李峪青銅器遺址、東坊城遼金戰場遺址、靈丘趙武靈王墓、明代長城、覺山寺等。精品線路:北京-宣化-陽原-蔚縣;北京-順平-唐縣-曲陽;北京-承德-圍場;北京-豐寧;北京-張北;北京-承德-平泉;北京-天鎮-陽高-大同-渾源-靈丘;北京-淶水-淶源-易縣。
晉察冀紅色主題游。狼牙山景區、平型關戰役遺址、阜平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八路軍總部舊址、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徐向前故居、董存瑞烈士陵園。精品線路:北京-五台-繁峙-靈丘;北京-承德-隆化;北京-易縣-唐縣-阜平。

文化產業

傳承傳統文化。搶救、整理、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文物保護力度,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大晉劇、二人台、晉北鼓吹和民間剪紙、雕刻、編織等特色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保護。
壯大文化產業。大力挖掘宗教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內涵,開展多種形式的宗教、歷史、民族、民俗文化活動,發掘市場潛力,塑造區域文化產業品牌形象。推進蔚縣剪紙、廣靈剪紙和平泉契丹文化等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做大做強張北草原音樂節等文化活動,推動文化創意、影視製作、演藝娛樂、新聞出版、會展產業快速發展,建設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重點扶持曲陽石雕、五台山硯、易水硯等品牌建設。
專欄9 文化產業發展重點
旅遊文化活動。五台山國際旅遊文化節、恆山旅遊文化節、印象五台山大型實景演出、野三坡開山節、豐寧草原狂歡季、陽原泥河灣文化節、曲陽石雕文化節、木蘭圍場森林草原節、桑洋葡萄文化節、蔚縣國際剪紙藝術節、阿斯爾宮廷音樂劇、蒙古風情劇等。
民間工藝美術開發。曲陽石雕、定瓷和泥塑、五台台硯、易水硯、順平桃木劍、蔚縣、豐寧和廣靈等民間剪紙、布糊畫、繁峙晉繡、陽高桂香布藝、賀氏土陶、察哈爾毛絨繡等。
民俗藝術精品。包括二人台、晉劇、晉北鼓吹、二貴摔跤、秧歌、蔚縣打樹花、鰲石賽戲、恆山道樂、靈丘羅羅腔、大澗道情戲、小寨耍孩兒、史莊小曲兒、子母綿掌、趙北蹚錘拳、八音會、蓮花落、舞龍燈等。

服務業

現代物流業。大力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構建連線西北、東北等地區,通往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和秦皇島等港口的綜合性物流運輸體系。加快大型綜合物流園區、區域性煤炭儲配調運基地、農產品等專業物流中心建設,打通物流通道,完善運輸場站、倉儲、商品配送、信息網路服務等物流配套設施,加強對首都經濟圈和周邊重點城市的物流配送能力。積極發展專業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競爭力強的大中型物流企業。
商貿服務業。最佳化城鄉商貿服務網點布局,提升改造傳統商貿服務業。加強商貿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批發、零售貿易市場,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支持流通企業延伸連鎖經營網點到農村,滿足農村居民消費需求。引導住宿餐飲業規範發展。
金融服務業。提高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擴大服務範圍,完善城鄉金融服務體系。積極培養發展地方金融機構,增強農村金融網點。培育多元化農村金融機構,加快推進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建設,探索發展新型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完善小額貸款信貸扶貧到戶形式,拓展扶貧開發渠道。開展農村保險和貸款擔保業務。高技術服務業。圍繞現代農業、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礦產資源加工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需求,改善科研條件,加大研發力度,完善推廣體系,做大做強科技產業。按照科技信息進社區、進村莊要求,提升科技服務水平。積極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教育和醫療等信息綜合運用與資源共享,大力推進信息服務業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協作發展

承接產業轉移。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前提,發揮比較優勢,重點圍繞文化創意、信息技術、現代物流、裝備製造、生物製藥、節能環保、金融服務等領域,承接京津地區和周邊城市產業轉移。積極吸引就業容量大、技術含量高的企業,促進片區產業快速轉型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
促進產業園區集約發展。統籌規劃產業園區,科學確定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大力推進園區整合發展,積極引進優秀管理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加強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布局最佳化、產業集聚、用地節約、配套完善、特色突出的產業園區體系。建立健全產業協作發展機制。最佳化產業布局,引導企業集聚發展,推進資源跨區域配置、整合,探索產業協作發展利益共享機制。支持京津等地區與片區縣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建立健全資源互補、利益共享的協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和中介機構作用,搭建產業合作平台。

產業化扶貧

扶持扶貧特色優勢產業。立足資源特點、市場和勞動力條件,重點支持蔬菜、馬鈴薯、乾鮮果、中藥材種植、畜禽養殖和旅遊等覆蓋面大、帶動性強、比較優勢突出、扶貧效益明顯的產業。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強化基地建設,促進加工轉化。加強對貧困農戶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
創新產業組織形式。按照產業化扶貧要求,重點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和扶貧龍頭企業、小微型企業等能夠直接帶動貧困農戶增收的產業發展,鼓勵社會企業等新型產業組織發展。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健全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產業組織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農戶積極參與產業化全過程並分享收益,促進企業和貧困農戶形成穩定利益關係,實現共同發展。支持扶貧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有效對接。鼓勵企業在本區域建立產業基地,帶動貧困農戶增收。支持企業優先吸納安置貧困地區富裕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積極探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新形式。

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科學規劃城鎮布局,加快小城鎮與村莊建設,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和發展條件。

小城鎮與村莊建設

小城鎮建設。加強小城鎮建設規劃,完善小城鎮道路、供水、污水垃圾處理、園林綠化等基礎設施,加強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和設施建設,建設一批生態旅遊、商貿流通、加工製造、民俗文化等特色城鎮,提高人口集聚能力,推動城鎮化進程。支持一批交通區位優、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城鎮發展為中心鎮,探索城鄉一體化新模式,引導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適度集中。
專欄10 重點建設小城鎮
生態旅遊。石亭、宋各莊、趙各莊、三坡、九龍、南屯、白石山、狼牙山、紫荊關、塘湖、天生橋、龍泉關、高昌、神南、腰山、化稍營、東城、紅土梁、滿井、屯墾、二台、左衛、崞村、深井、棋盤山、大灘、黑山咀、天橋、魚兒山、七家、張三營、七溝、暖泉、羅文皂、友宰、新平、逯家灣、大磁窯、台懷、小海子、店子鎮。
商貿流通。平陽、王京、軍城、白合、川里、北羅、靈山、固店、賈村、東井集、東城、郭磊莊、小蒜溝、大囫圇、代王城、白樂、西合營、陽眷、南留莊、左衛、洋河南、賈家營、趙川、大倉蓋、顧家營、鳳山、土城、張紀、李家地、波羅諾、黃旗、四合永、克勒溝、半截塔、朝陽地、朝陽灣、唐三營、步古溝、郭家屯、湯頭溝、藍旗、榆樹林子、楊樹嶺、南五十家子、北五十家子、黨壩、小寺溝、黃土梁子、甲山、頭溝、三溝、六溝、東小村、大白登、古城、玉泉、谷前堡、南村、上寨、王莊堡、西坊城、沙圪坨、蔡村、倍家造、東冶、大營、七號、朝陽、長順、大黑沙土、西井子、團結、鄂爾棟。
加工製造。永陽、楊家莊、王安、水堡、走馬驛、銀坊、良崗、塘湖、砂窩、恆州、文德、趙莊、黑堡、大青溝、小廠、鄧油坊、張紀、李家地、土城子、吉家莊、北水泉、沙嶺子、軍城、高於鋪、固店、賈村、高寺台、韓麻營、中關、臥龍、王官屯、東河南、周士莊、豆村、耿鎮、白家莊、砂河、十八頃、屯墾隊、賽烏素。
民俗文化。揣骨疃、洗馬林、九連城、黃蓋淖、照陽河、公會、宋家莊、張皋、桃花、米薪關。
村莊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科學編制村莊規劃,統籌引導村莊土地利用,在堅持村民自願的原則下,引導農民適度集中居住並免費為村民提供經濟安全適用、節地節能節材的住宅設計圖樣,並提供建設指導。統籌建設村莊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村莊功能。以鄉鎮所在地、交通沿線人口聚集區為重點,建設一批中心村。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鄉村道路建設。加大對鄉村道路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實施鄉村通達、通暢工程。推進村道向村民小組、居民點延伸,逐步解決自然村通達問題。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加強管理和養護。加強農業生產田間路建設。
農田水利建設。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加強現有灌渠渠系配套和節水改造,提高灌溉保證率。積極推進末級渠系改建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和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積極發展噴灌、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加強農村生產用電保障。支持片區內符合條件的縣開展小農水重點縣建設。
水土流失治理。以小流域為單元,緊密結合京津風沙源治理、21世紀初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等,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繼續實施坡改梯、淤地壩、魚鱗坑等坡面治理工程。合理規劃小流域內農林牧生產用地。因地制宜修建各類截、排水溝等各類小型蓄排工程,開展溝頭防護和溝壑治理。
土地整治與農田改造。大力推進農用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等級,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強耕地質量監測,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移土培肥"、"土地有機質提升"和"耕地質量保護"項目,切實提高耕地質量。

改善農村生活條件

實施"六到農家"工程。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鼓勵城鎮供水設施向農村延伸,支持重點村鎮實現集中供水,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大力提高農村生活用電水平,有條件的村逐步實現村內主道"亮化",因地制宜推廣套用太陽能、沼氣、風光互補發電等清潔能源,加快省柴節煤爐灶炕升級換代。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支持貧困農戶解決基本住房安全問題。全面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綠化,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改善人居環境。
專欄11 農村危房改造
D級危房翻建,C級危房修繕加固,戶均面積為40-60平方米。對於扶貧對象,專項扶貧資金還可給予適當補助。
貧困村整村推進。科學編制貧困村整村推進規劃,加大扶貧投入,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和社會幫扶資源,圍繞改善生計、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重點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和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促進貧困村整體脫貧致富。
扶貧搬遷。堅持民眾自願原則,積極引導生存環境惡劣和缺乏發展條件的貧困村民眾採取多種形式實施扶貧搬遷。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完善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支持後續產業發展,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就業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調整就業結構,拓寬就業渠道,完善就業服務。加大培養培訓力度,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水平。

就業促進與農村勞動力轉移

調整就業結構。結合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提高二三產業就業比重。最佳化城鄉就業結構,逐步擴大城鎮就業容量。協調推進片區內外就業,重點擴大異地就業規模。
拓寬就業渠道。著力提高服務業就業人員比重,將旅遊、文化創意、物流、農產品加工等產業作為促進就業的重要渠道,結合信息技術等產業和園區發展,逐步開拓餐飲、清潔、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就業崗位。支持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開發公益性崗位,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勞動力實現就業。鼓勵本地企業優先招收貧困勞動力就業。支持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大力引導和組織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將周邊大中城市作為異地轉移就業的重要目的地,積極開拓就業市場。
完善就業服務。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支持基層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創業孵化基地。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建立信息網路平台,推動信息聯網,提供就業政策諮詢、培訓信息、職業介紹、就業和創業指導、跟蹤服務、維權保障等一體化服務。支持片區在周邊大中城市建立轉移就業服務平台和人力資源服務網路建設。大力發展就業中介服務,發展壯大一批勞務經紀人和勞務公司。健全就業與社會保障的聯動機制,為勞動者靈活就業、流動就業或轉換工作崗位提供支持。健全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權益保障機制並加強綜合服務。

農村勞動力素質提高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鼓勵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開設創業、就業培訓課程,支持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培訓。加強與發達地區職業院校聯合辦學。鼓勵片區內外企業以"企校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等形式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崗前培訓,加強轉崗培訓,實現穩定就業。做大做強地方特色勞務品牌,大力開展剪紙、石雕等文化創意相關技能培訓。鼓勵農村勞動者參加職業技能鑑定,按規定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並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村勞動力給予補貼。
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使每戶農戶掌握1-2門實用技術。圍繞特色產業,開展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和農業產業化技能培訓,培養科技種植養殖能手。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深入農村,圍繞產業發展開展各類技術推廣和技能培訓,建立實用技術推廣基地。鼓勵科技人員現場示範、指導,並與農戶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充分利用遠程信息平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
鄉土人才培養。通過項目、資金、培訓等方式扶持致富帶頭人、技術能人、農村經紀人,支持優秀鄉土人才到職業院校、普通高校和發達地區接受培訓。鼓勵和支持鄉土人才創業興業,組建專業合作組織、協會、技術中介服務機構,建立示範基地。加快培養農民植保員、防疫員、信息員等農村技能服務型人才和種養大戶、農機大戶等生產經營型人才。
貧困家庭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推進"雨露計畫"改革試點。鼓勵農村未升學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並給予生活費補貼。支持農村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接受中等職業教育,並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生活費補助。逐步免除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農村學生學費。對農村貧困家庭中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和一年以上技能培訓的在校學生,在享受國家規定的補助政策基礎上,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再給予適當直接補助。落實國家助學金政策。
專欄12 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和實用人才技術培訓
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職業教育培訓助學。引導和鼓勵貧困家庭新生勞動力繼續接受高、中等職業教育或一年以上的技能培訓。
貧困家庭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組織貧困家庭青壯年勞動力參加以取得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為方向的就業技能培訓。
貧困家庭勞動力扶貧產業發展技能培訓。針對貧困農戶開展各類實用技能培訓,提高他們參與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能力。
貧困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培訓。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培養貧困村產業帶頭人引領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能力和帶動當地貧困民眾發展生產、參與市場競爭、共同致富增收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