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晚期侵入岩

海南島地處歐亞板塊、印度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接部位,大地構造位置獨特,岩漿活動強烈,侵入岩分布占據了全島總面積的40%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燕山晚期侵入岩
  • 代表:屯昌岩體、千家岩體
  • 面積:659.17平方公里
  • 地點:海南島
燕山晚期侵入岩介紹,簡介,第一階段侵入岩,第二階段侵入岩,化學成分和成因特點,周邊知識,侵入岩介紹,分類與分布,

燕山晚期侵入岩介紹

簡介

在這些廣泛分布的侵入岩中,以屯昌岩體、千家岩體和保城岩體為代表的一系列燕山晚期花崗岩體因與洋殼俯衝作用關係密切而倍受關注。該期侵入岩是繼燕山早期岩漿強烈侵入活動之後又一期的岩漿強烈侵入活動,有大小岩體145個,多數呈岩株和岩瘤狀,僅少數呈岩基狀產出。分布面積659.17平方公里,占侵入岩面積的25%。受後期構造影響較少,岩石基本上較完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又分為4次侵入。

第一階段侵入岩

第一次侵入岩
該次侵入岩岩性十分繁雜,包括輝長岩、輝石閃長岩、閃長岩、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岩和石英二長岩等,其中以石英閃長岩和花崗閃長岩兩種岩體分布廣,規模大。
(1)輝長岩 有德化蟠龍、白潭、湖仔頂,鯉城桃花山、東嶽山,惠安青蘭山、蔡嶺,安溪白桃等10個小岩體,呈岩瘤產狀,分布面積8.02平方公里。蟠龍、白潭、湖仔頂、蔡嶺等岩體,岩性為輝長輝綠結構的輝長輝綠岩。桃花山岩體相帶發育,地表上由北西往南東依次發育橄長岩相→輝長岩相→角閃輝長岩相→暗色閃長岩4個岩相,深部相帶不規則。東嶽山岩體發育有角閃輝長岩相和暗色閃長岩相,岩性特徵與桃花山岩體相近似,礦物顆粒稍粗,大小不一,為不等粒結構。岩體礦化較弱,僅於桃花山岩體中見有釩鈦磁鐵礦化,屬岩漿分異型。
(2)輝石閃長岩 僅有安溪鄭坑和木林山兩個小岩體,面積1.3平方公里。
(3)閃長岩 有德化霞碧、許厝、萬古橋、泉空洋和永春高坪等5個岩體,面積3.6平方公里。各岩體呈小岩瘤狀產出。岩性為深灰色閃長岩,半自形柱粒狀結構、塊狀構造。各岩體蝕變較弱,礦化不明顯。
(4)石英閃長岩 有德化許厝,永春馬洋,安溪霞春、下烏土、大格,鯉城嶺腳,惠安北峽嶺等13個岩體,面積14.6平方公里。岩體多呈岩株、岩瘤狀產出。相帶一般不發育,岩性單一,主要為灰-灰白色石英閃長岩,半自形柱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但許厝、下坪子、嶺腳岩體局部發育輝石石英閃長岩或含石英輝石閃長岩相。
(5)花崗閃長岩 有永春蓬壺、五里街、烏石,安溪祥東、東溪、白花洋、梧桐山、磚文,南安登科,惠安坑炳等大小岩體19個,分布面積194.5平方公里。岩體呈岩基、岩株、岩瘤狀產出。岩性以灰白、灰色花崗閃長岩為主,中細粒結構、塊狀構造。圍岩蝕變一般較強烈,岩體金屬礦化較明顯。蓬壺岩體同位素地質年齡值為102.7百萬年。
(6)石英二長岩 分布於安溪西部美西、雲集、舉溪、內灶等4個岩體,面積34.9平方公里。分兩個岩相,以石英二長岩相最發育,其次為石英閃長岩相。淺肉紅至灰白色石英二長岩,中細粒—細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
第二次侵入岩
該次侵入岩以中細粒含黑雲母花崗岩為主,其次為中—中細粒黑雲母二長花崗岩。
(1)黑雲母二長花崗岩 有永春?頭,安溪後林,南安華美、宮後等9個岩體,面積18.5平方公里。岩體呈岩株、岩瘤狀產出,相帶不發育,岩性為淺肉紅色黑雲母二長花崗岩,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
(2)含黑雲母花崗岩 有永春酒瓶尖、二尖山,南安四都、扁擔山,惠安後曾等16個岩體,面積182.9平方公里。岩體呈岩株狀為主,個別為岩基。相帶不發育,普遍發育有少量晶洞構造,尤以邊緣相較顯著。岩性有淺肉紅—肉紅色含黑雲母花崗岩,中細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和淺肉紅色細粒花崗岩,細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
第三次侵入岩  該次侵入岩多呈岩株、岩瘤狀產出,有大小岩體29個,面積155平方公里。主要岩體有德化苦坑子,永春達山、夢尖山、石獅格,安溪達磨岩、美玉、僑仔頭、五里松、坪溪、坪塔,鯉城葵山等。岩相不發育,絕大多數為邊緣相。岩性為鉀長花崗岩和晶洞花崗岩,肉紅色,以細粒花崗結構為主,少數為中粒花崗結構或顯微文象結構,塊狀和晶洞構造。
第四次侵入岩  (1)石英二長斑岩 僅德化陳權岩體1個,面積5.8平方公里。岩性為肉紅色石英二長斑岩,斑狀結構,塊狀構造。
(2)花崗斑岩 有德化飯桶垵,安溪上盛、鎮西、獅形頂、白荇、雪山、園田、招安坑,永春肉坑、牛牳林,南安潮山寨、外董等小岩體33個,面積40.6平方公里。岩體呈岩牆、小岩瘤狀產出。岩性單一,穩定,主要為肉紅色花崗斑岩,斑狀結構,塊狀構造,基質成分與斑晶相同。

第二階段侵入岩

該階段侵入岩不發育,岩體很少,呈小岩瘤及岩牆產出,均分布於安溪境內。岩性主要有閃長岩,見於安溪外社、雙坑等小岩體4個,分布面積1.5平方公里;石英閃長岩,僅安溪下坪仔岩體1個,面積1.3平方公里。岩性為灰白色中細粒石英閃長岩,中細粒花崗結構和半自形柱粒狀結構,塊狀構造。

化學成分和成因特點

分析了海南島燕山晚期典型的屯昌岩體、千家岩體和保城岩體中的鉀長石、斜長石、黑雲母和角閃石的化學成分和成因特點。結果表明:(1)多數鉀長石晶體的Or含量90,具岩漿結晶成因特徵。大部分斜長石屬奧長石-中長石,An含量與岩石的SiO2成負相關關係,顯示岩漿發生了較高程度的結晶分異作用。(2)黑雲母為鎂質黑雲母,主要為岩漿結晶成因,部分為耐熔殘餘。角閃石均為鈣質角閃石類,既有岩漿成因角閃石,也有次生交代成因角閃石,以相對貧鋁、富鎂、(Na+K)A低為顯著特點。(3)岩體最終定位深度可能≤3.3km,溫度≥750°C,具深源、高溫、淺侵位特徵。

周邊知識

侵入岩介紹

侵入岩分布最廣泛,岩石類型頗為複雜。超基性岩類、基性岩類、中性岩類、酸性岩類、鹼性岩類均有發育,以中性、中酸性和酸性岩類為主。侵入岩的形成分為5期,即:太古代泰山期、元古代桃科期、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期和新生代喜馬拉雅期(簡稱喜山期)。其中以燕山期侵入活動為最強烈。

分類與分布

(一)太古代泰山期侵入岩
主要分布於魯中南區,各類岩石均侵入於泰山群中,同位素年齡值為22~25.08億年。
1、超基性、基性岩類主要有角閃岩、蛇紋岩、輝長岩等,分布於泰安界首、三官寨、萊蕪南山、淄博老貓頭、新泰雁翎關、泗水石萊、沂水城東大山、鄒縣城前、沂源魯山、蒙山東南麓等地。
2、閃長岩類主要分布於徂徠山水泉-曹刺-寨山前一帶。如徂徠山變閃長岩體呈北北西-南南東向橫穿徂徠山,侵入於泰山群萬山莊組及混合花崗岩中。岩石呈綠黑色-灰黑色。主要礦物有角閃石、中長石,次要礦物有黑雲母、石英等。
3、花崗岩類主要分布於棗莊以北、泰安三官寨、蒙陰望海樓、萊蕪胡家莊、魯山、沂山及沂源韓旺等地。如分布於四海山復背斜兩翼的鄒縣斜長花崗岩體,呈岩基產出,侵入於泰山群山草峪組和混合花崗岩中。岩石為暗綠色,不等粒鱗片段預告崗-花崗變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由更長石、角閃石、黑雲母、石英組成。
除上述侵入岩外,還有各種脈岩,如偉晶岩脈、細晶岩脈、花崗岩脈、石英脈、煌斑岩脈、角閃岩脈等。
(二)元古代桃科期侵入岩
該期侵入岩各類岩體侵入於泰山群、膠東群、粉子山群等地層中。同位素年齡值一般為6.0~25.0億年。
1、超基性、基性岩類主要有角閃岩、輝石角閃岩、橄欖岩、榴輝岩等。分布於歷城桃科、日照梭欏樹、威海、文登柳林莊、乳山唐家、牟平曲家疃、招遠、萊西、平度於埠等地。如日照梭欏樹一帶的蛇紋岩體群,多呈北西-南東向侵入膠南群中。
2、閃長岩類主要有泰山普照寺閃長岩體,中天門石英閃長岩體、線峪中粒石英閃長岩體、後棚中粒石英閃長岩體、日照梭欏樹黑雲閃長岩體等。泰安一帶的岩體呈北北西向侵入於由泰山群山草峪組組成的背斜核部。
3、花崗岩類主要有歷城桃科花崗岩體、崑嵛山交代花崗岩體等。桃科花崗岩體出露於歷城桃科莊西,侵入於泰山群太平頂組混合岩、混合花崗岩及桃科變輝長岩中,岩石呈灰白微紅,中粗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由石英、更長石、微斜長石、黑雲母及角閃石組成。K-Ar法測年值為17.7億年。崑嵛山交代花崗岩體為“膠北隆起”區較大的岩體,橫跨乳山、牟平和文登3縣,呈北北東向侵入於膠東群中。由中粒花崗岩、中粗粒花崗岩及片麻狀花崗岩組成,岩性較簡單,主要礦物成分有斜長石、鉀長石、石英、黑雲母等。
(三)中生代印支期侵入岩
該期侵入岩以花崗岩為主,主要有招遠玲瓏花崗岩體、文登花崗岩體、磁山花崗岩體等,是印支運動的結果。岩體侵入膠東群之中,並被燕山期侵入岩體切割。如招遠玲瓏花崗岩體,面積可達1900平方公里,總體呈北東向展布,侵入於膠東群中,並被燕山期郭家嶺石英二長岩體侵入。該岩體可分為內帶和外帶,內帶為中粗粒疏斑黑雲母花崗岩,外帶為中粗粒或中細片麻狀黑雲母花崗岩。玲瓏花崗岩主要由斜長石、石英、鉀長石及黑雲母組成。同位素年齡值為1.45~1.91億年。
(四)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
為早侏羅世晚期~早第三紀初期的岩漿侵入活動產物。該期侵入活動在魯中南表現較微弱,在魯東則十分強烈。按其形成順序可分為早期和晚期。晚期又可劃分為艾山、嶗山和峽山3個階段。
1、燕山早期侵入岩該期侵入活動早於白堊紀青山組,發生在晚侏羅世。以花崗岩和石英二長岩為主,有孟家花崗岩體、郭家嶺石英二長岩體等。孟家花崗岩體分布在黃縣東北孟家,其產狀為小岩株,岩性為中粗粒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郭家嶺石英二長岩體分布於棲霞郭家嶺、黃縣、招遠橫溝、南截、上莊、南圍山等地。其產狀為岩株,侵入於膠東群和玲瓏花崗岩中,受東西向斷裂控制,被燕山晚期艾山岩體所切穿。岩體同位素年齡值為1.35~1.77億年。
2、燕山晚期侵入岩該期侵入活動晚於白堊紀青山組。分布廣泛,岩石類型複雜。由早到晚可分為艾山階段、嶗山階段、峽山階段。
(1)艾山階段岩體侵入於青山組三段,被王氏組一段覆蓋。魯東與魯中南均有分布。其中:
基性岩類:主要有濟南雜岩體,由橄欖蘇長輝長岩、橄欖輝長岩、角閃輝長岩、角閃輝長蘇長岩等組成。同位素年齡值為1.64億年。
中性岩類:主要分布於萊蕪金牛山、鐵銅溝、礦山,泰安角峪,淄博金嶺鎮、月明泉,五蓮七寶山,沂南銅井,臨朐鐵寨、松山及蒙陰虎頭崖等地。主要為閃長岩、輝石閃長岩、角閃閃長岩等,同位素年齡值為0.78~1.80億年。
中酸性岩類:分布於魯東區。主要有艾山花崗閃長岩體,榮成偉德山岩體,棲霞牙山岩體、桃花峴岩體,牟平盤茶嶺岩體,膠南石英閃長岩體,掖縣南天門花崗閃長岩體,日照石場花崗閃長岩體等。艾山岩體同位素年齡值為1.12~1.58億年,偉德山岩體為1.30億年。
花崗岩類:主要有似斑狀二長花崗岩、中細粒花崗岩等。分布於海陽龍王山,牟平盤長嶺,乳山三佛山、南天門,榮成人和集、登登口,日照石場,莒南興隆店,五蓮會稽山,沂南金廠,汶上臥佛山,滕縣桑村等地。海陽龍王山岩體同位素年齡值為1.63億年。
(2)嶗山階段侵入於王氏組第二段,被王氏組第三段覆蓋,先後有5次侵入,以酸性岩類和鹼性岩類為主,主要分布於魯東。其中:
酸性岩類:主要有花崗岩、白崗岩、花崗斑岩等。分布於青島嶗山,榮成槎山、馬山、龍鬚島,蓬萊解角山、北崮,乳山下馬山,海陽嵐店、東玉葉、招虎山,日照馬吉山、奎山,膠南藏馬山、大珠山,莒南石柱山,平度花山,費縣忠義山,莒縣老營頂、玉皇頂,沂水石宗崮,莒南王家山等地。先後有多次侵入,如青島嶗山花崗雜岩體呈岩基產出,據其岩石特徵和相互關係可分4次侵入:第一次為黑雲花崗岩,第二次為鉀質白崗岩(嶗山花崗岩),第三次為正長白崗岩(青島花崗岩),第四次為中細粒花崗岩。嶗山階段尚有第五次酸性岩類侵入,僅分布於薛家島一帶,岩性為花崗斑岩。
鹼性岩類:主要有棗莊龍寶山岩體和微山縣郗山岩體。前者由黑雲輝石正長岩、角閃正長斑岩、斑狀含石英角閃正長岩、含霓輝石正長斑岩組成。後者由霓輝石英正長岩、正長斑岩、石英正長斑岩、鹼性花崗岩組成。同位素年齡值為1.40億年。
(3)峽山階段侵入於王氏組第三段,被第三系覆蓋。主要有分布於安丘峽山一帶的峽山石英斑岩岩體和蒙陰常馬莊、西峪一帶的金伯利岩體群帶。金伯利岩的同位素年齡值為0.88億年。
(五)新生代喜馬拉雅期侵入岩
該期侵入岩規模很小,主要表現為呈脈狀產出的超基性岩和基性岩。超基性岩脈主要分布於魯東南,如莒南的鹼性苦橄玢岩脈等;基性岩脈分布於魯中南,如沂源等地的輝綠岩脈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