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下都瓦當文化考論

燕下都瓦當文化考論

《燕下都瓦當文化考論》是研究戰國時期燕國都城燕下都出土瓦當的專著。該書圖文並茂,收錄尺寸不同、紋飾各異的燕下都瓦當實物和拓片130餘面,其大者直徑竟達38.5厘米,小者只10厘米;紋飾則有饕餮、雙龍、雙鳳、四獸、獨獸、人面、山雲等凝練生動又抽象誇張的圖案。看了這些瓦當,我們可以想像2300年前,燕下都的大殿是何等雄渾壯麗,小屋是何等精巧雅致。書中所用圖例,竟有80%以上來自作者自己的收藏。作者不滿足於只是展示自己的藏品,還對這些瓦當紋飾題材的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探討。(洛保生)

基本介紹

  • 書名:燕下都瓦當文化考論
  • 作者:吳磬軍
  • ISBN:9787810972710
  • 頁數:258
  • 定價:15.00元
  • 出版社:河北大學
  • 出版時間:2008-9
作者介紹,主要內容,作品目錄,書籍評價,

作者介紹

吳磬軍,河北省清苑縣人。1955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河北經貿大學,現任保定市財貿學校校長。高級講師、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1985年開始收藏燕下都瓦當,研究地域文化。藏品豐富,並多有學術成果。專著《燕下都瓦當文化研究》(合作執筆)獲第七屆保定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第十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論文《燕下都錯切瓦當的發現與研究》獲首屆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優秀獎。中央電視台、河北電視台、山東衛視、東南衛視播出收藏研究專題節目,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現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民間收藏協會副會長、河北省民間收藏家、河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

主要內容

《燕下都瓦當文化考論》把握住了貫穿於燕下都瓦當發生、發展、繁榮和衰落過程中的文化脈絡,從瓦當的紋飾、規制和製作等面貌特徵到蘊含其中的精神核心;再從燕下都瓦當與整個燕國瓦當,乃至同時期的齊、秦等諸侯國瓦當之間的內在關聯,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考察與研究。
燕下都瓦當,從目前考古發掘出土實物和民間藏品及有關著錄資料看,其數量大、紋飾種類豐富是一大特點。它有18個大類(就在《燕下都瓦當文化考論》付梓出版之際,又發現一種“雙鳳雙獸紋”瓦當)60餘個品種。從使用的建築性質看,有宮室、作坊、居住和軍事防護等建築物。從使用的時間看,跨越了從春秋早期到戰國末年整個東周時期。如何把這樣一個數量大、使用廣泛而又時間久遠的瓦當體系呈現給讀者呢?

作品目錄

緒論第一章 燕下都考古與瓦當出土 第一節 燕下都故城遺址與遺物 第二節 關於燕下都的文獻記載 第三節 燕下都考古與瓦當出土第二章 燕下都瓦當的收藏與研究 第一節 中國古代瓦當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中國古代瓦當的研究與著錄 第三節 燕下都瓦當的收藏與研究第三章 燕下都瓦當的文化面貌 第一節 燕下都瓦當的紋飾類別 第二節 燕下都瓦當的紋飾題材 第三節 燕下都瓦當紋飾的藝術特色第四章 燕下都瓦當的分期 第一節 以往對燕下都瓦當的分期研究 第二節 燕下都瓦當紋飾變化規律與其他特徵 第三節 燕下都瓦當分期的考古學意義第五章 燕下都瓦當饕餮紋飾的文化背景 第一節 商周青銅器饕餮紋飾探源 第二節 饕餮紋在燕瓦當上使用的文化背景 第三節 饕餮紋在燕瓦當上的作用第六章 燕下都瓦當的影響 第一節 燕國疆域內其他戰國遺存出土瓦當 第二節 燕下都瓦當在燕國疆域的影響 第三節 燕下都瓦當與其他地域瓦當的相互影響第七章 燕下都瓦當的文化價值 第一節 燕下都瓦當的文物價值 第二節 燕下都瓦當的學術價值 第三節 燕下都瓦當的藝術價值第八章 燕下都錯切瓦當的發現與研究 第一節 目前所見燕下都錯切瓦當 第二節 燕下都錯切瓦當的發現 第三節 燕下都錯切瓦當的研究第九章 燕下都瓦當紋飾探微 第一節 三種“雙龍饕餮紋”探微 第二節 殘缺瓦當的命名與修補 第三節 “山形饕餮紋”釋義新感第十章 燕下都瓦當製作考察、鑑定與保管 第一節 燕下都瓦當范具與材質考察 第二節 燕下都瓦當的製作程式和方法 第三節 燕下都瓦當的鑑定與保管第十一章 西茹堡遺址出土瓦當及其他建築構件 第一節 西茹堡遺址出土瓦當 第二節 西茹堡遺址出土的建築裝飾構件 第三節 關於西茹堡遺址性質的思考第十二章 燕下都瓦當和其他陶器文字、紋飾的關係 第一節 燕下都瓦當和其他陶器上的文字 第二節 燕下都脊瓦、筒瓦、板瓦的紋飾 第三節 燕下都陶器紋飾主要參考書目後記

書籍評價

填補燕文化研究的空白
近年來,隨著學術研究的繁榮,各地學者都十分重視本地域文化的研究,如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秦晉文化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相對而言,燕文化的研究則顯得薄弱,更鮮見燕下都瓦當的研究成果。改革開放30年來,燕下都遺址瓦當出土數量與種類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但由於瓦當製作材質低廉,出土情況分散,常被研究者忽略。回顧燕下都瓦當的研究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研究工作呈現前熱後冷的格局。上個世紀出現過的兩個高潮,第一個高潮在30年代,以傅振倫《燕下都考古記》、常惠《北平研究院院務報告》、滕固《燕下都半規瓦當上的獸形紋飾》等文章為標誌。第二次高潮是新中國成立後的50年代中後期,以傅振倫《燕下都發掘品的初步整理與研究》、《燕下都瓦》、楊宗榮《燕下都半瓦當》、李學勤《戰國題名概述》等文章為標誌。此後,燕下都瓦當的研究便歸於沉寂,只在中國美術史、雕塑史等著作中略作論述。時至今日,還沒有一部對燕下都瓦當圖案及其文化內涵進行全面整理與綜合研究的專著,實在是燕文化研究的一個空白,一個缺憾。
吳磬軍《燕下都瓦當文化考論》的出版,填補了燕文化研究中的這一空白和缺憾。作者以自己收藏的600餘面瓦當為基礎,參以前人著述和考古資料,將瓦當紋飾分為“饕餮紋”、“雲山紋”、“雙龍紋”、“雙龍雙螭紋”、“棱狀紋”、“窗欞紋”、“幾何凸線紋”、“人面紋”、“樹木捲雲紋”、“捲雲草葉紋”等十七大類,每大類之下又根據細微處的不同,分為若干小類。如僅“饕餮紋”下,就細分為四十小類,每一小類都附有圖片及研究文字。其中雙龍饕餮紋瓦當中饕餮雙目中飾“睛”和饕餮雙目間飾“桃形”紋瓦當,以及獨龍紋、棱狀紋、個別捲雲饕餮紋等是從未見於前人著述的紋飾,應是燕下都瓦當的最新發現,充分展示了燕下都瓦當豐富的紋飾題材與精妙的構思設計。
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將燕下都瓦當的研究置於燕文化的大背景下,考證了不同尺寸、不同紋飾瓦當的出土地點與前後分期,辨析了瓦當紋飾的淵流演變,突出了對燕下都瓦當的“母題”紋飾——饕餮紋的研究。讀後可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燕下都瓦當上那些精美又神秘的紋飾是燕文化的物質顯現,是當時人們審美觀念的真實記錄,是我國建築史、雕塑史、美術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作者還在書中結合實物辨析了燕瓦當研究的已有成說,提出自己的見解,作了必要的補述及辨誤。可以說《燕下都瓦當文化考論》是迄今為止著錄燕下都瓦當數量最多、種類最全、考證嚴謹和論述深入的集大成之作。
從實物出發,持之以恆的研究理念
《燕下都瓦當文化考論》的成書過程是漫長的,作者從收藏燕瓦當開始,到著書出版,竟然用了25年時間。在這25年中既有發現的興奮、收穫的喜悅;也有尋覓的艱辛、研究的迷惘。作者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兩位前輩學者的點撥。一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結識了河北大學教授、收藏家謝國捷,受到啟蒙開始了燕下都瓦當收藏。
隨著時間的推移,收藏的瓦當數量越來越多,紋飾種類也越來越複雜,還發現了不少從未見於著錄的紋飾,對紋飾的分類分期如何考證,文化內涵如何發掘等問題也隨之而來。正當迷惘之際,1995年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到河北大學講學,使該書作者有機會提出自己的疑問。李先生針對疑問,說了自己的建議:“燕下都瓦當很有地域特色,收藏和研究很有意義。研究它的紋飾特徵,一是要考慮當時燕國歷史進程和地域文化的影響;二是要考慮它的紋飾淵源,應從商周青銅器去找。”得到李先生的指導,吳磬軍在收藏瓦當的同時,更注重實地勘察和收集有關的研究資料。
吳磬軍研究愈深入愈認識到,瓦當雖小,卻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如瓦當的使用與燕下都都城規模、燕國的經濟之關係;瓦當母題紋飾的產生與燕國歷史及文化之關係;瓦當半圓規制與姬燕先民天地觀念之關係;瓦當分期與燕下都的歷史地位之關係,都極具研究價值。於是從1996年始,將研究成果撰寫成文,先後在《中國文物報》、《考古》、《榮寶齋》、《文物春秋》、《收藏》、《中國收藏》等報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如今又在這些論文基礎上,撰寫成書,真可謂十年一劍,厚積薄發,成就了這部書的文化品味和學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