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鑽

燒鑽

金剛石鑽進中常見的一種孔內事故。是在鑽進中孔底供水不足或鑽具漏水,致使孔底鑽頭處中斷或缺乏水流,鑽頭高速旋轉與岩石摩擦發熱,得不到及時冷卻,溫度急劇升高,使金剛石鑽頭過熱燒毀,嚴重時甚至造成鑽頭胎體金屬熔融與孔壁燒結成一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燒鑽
  • 對象:金剛石
  • 相關導熱係數
  • 類型:名詞
注意事項,燒鑽發生原因,燒鑽防止方法,

注意事項

由於金剛石本身的導熱係數比周圍的胎體和岩層要高5~10倍(甚至更大);鑽進的轉速又高,鑽具間隙小等特定條件,一旦沖洗液循環中斷,1~2分鐘溫度升高至800~1000℃以上而造成燒鑽。
因此,金剛石鑽進時,要特別注意保持沖洗液的正常循環。預防燒鑽的發生,除加強操作工人的責任心,及時注意泵壓變化,動力機聲響異常外,可在泥漿泵的出口管路上裝置報警器,泵壓突然降低或斷水,及時報警停鑽。

燒鑽發生原因

燒鑽事故多發生於比較軟的地層中,尤其容易發生在由硬岩層進入軟岩層以後。因進度由慢轉快,但忽略了要同時加大給水壓力及給水量,由於給水量小不能將岩粉排出,孔底岩粉愈聚愈多,循環條件越來越壞,漸漸地水壓就頂不動岩粉。繼之,沖洗液停止循環,粗徑鑽具周圍岩粉經鑽磨變為糊狀,鑽具與孔底摩擦所產生的熱,不能及時地被冷卻散掉,孔底溫度不斷升高。仍繼續鑽進,越在下面的鑽具,離水越遠,泥糊越稠。最後,完全成為乾鑽。摩擦力越來越大,將鑽具塞死在孔底,當時孔底高熱,於是粗徑鑽具與地層牢牢地燒結在一起。
從鑽孔內取出的燒鑽鑽具從鑽孔內取出的燒鑽鑽具
為了防止燒結事故發生,應經常檢查水泵,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鑽進時,要經常觀察回水、流量表壓力表的變化,保證沖洗液暢通,孔底清潔。

燒鑽防止方法

為防止燒鑽事故的發生,在軟岩層中鑽進,應注意如下幾點:
1) 應使用硬質合金鑽頭,岩層越軟,合金的出刃量要越大,並相應地增大水口。
2) 在進度很快回水不暢時,要注意上下活動鑽具,以保持孔底循環的暢通。
3) 沖洗液的供給量,要隨著進度的加快而增加。
4) 如發現水壓增高、流量表不到、孔口無回水時,說明下面已可能糊住,在孔底循環未恢復前,不能繼續鑽進。水壓增高、流量表不動、孔口無回水的另一個原因,是輸水管道發生了堵塞,要與前者加以區別,但也必須在清除故障後,才能鑽進,否則以一樣形成燒鑽。若水壓力不增、流量表走動、只是不回水時,則往往是孔底遇到大裂隙漏水所致。只要隨時掌握情況,還是可以繼續鑽進的,待通過裂隙段,再下套管處理。
燒鑽以後,孔內力量很大,一般皆不能輕易拔出,可以參考夾鑽方法進行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