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包袱

燒包袱

燒包袱又稱燒包裹,是中國民間祭祀祖先的一種形式。老北京的風俗,每逢清明、中元、寒衣節,為表“思時之敬”,大都給死去的宗親上墳燒紙。但是有的由於某些原因不能上墳的,就以燒包袱代之。

基本介紹

簡介,場合,製作,燒法,

簡介

燒包袱燒包袱
燒包袱也作燒包裹,是中國民間祭祀祖先的一種形式。過去,北京人每逢清明中元(舊曆七月十五日)、寒衣節(亦作冥陰節,即舊曆十月初一日)三大鬼節,為表“思時之敬”,大都給死去的宗親上墳燒紙。陰曆十月初一燒包袱謂之“送寒衣”。但是有的由於某些原因不能上墳的,就以燒包袱代之。也就是說不能親自將冥資、冥衣送到墳上,只能採取“郵寄”的辦法——燒包袱。

場合

——貧戶無墳地的,死了人只好埋到“亂葬崗子”。日久,找不著確切的墳位。
——本來家有地,而且有看墳的(讓看墳的在“墳盤”之外的地上耕種,不交或少交租子,以此代替工錢),主人上墳照例要給予賞錢,並將所有撤下來的供品留給看墳的享用。看墳的則以鄉間的土特產(如栗子柿子、黑花生白薯、粘面等)象徵性地予以回敬。但是,主人一旦混窮了,礙於情面,也就不肯到墳地去了。
——有些來北京耍手藝或做買賣的外地人,多年不回家,不便專程返鄉上墳的。
——淪為煙花,無法回籍上墳的。
——雖為本市人,而且有墳地,但由於身有公務,無法請假脫身。以及一些賣力氣的、做小買賣的須要現掙現吃,無法停業上墳的。
——時值非常,軍閥對壘,兵荒馬亂。或鄉間地方土匪勢力猖獗。如若到郊外上墳恐有不測的。

製作

——所謂包袱、包裹,是指從陽世寄往“陰間”(冥國)的錢包、衣包。這僅僅是一種象徵性的東西。一般祭祖的包袱大體上分為兩種,但只在表皮上區分。一種是用於新喪不滿三年的素包袱;另一種則是用於老喪以至久遠的宗親三代、五代的印有墨線花紋的包袱。此外,還有一種紅包袱,也叫“喜包袱”,是家裡辦娶聘等事時,向老祖宗報喜用的。這不但表皮是紅色的,而且裡邊裝的也是花紅紙錢(即彩色“大燒紙”)。
——包袱通常是一個大紙口袋,豎一尺,寬一尺五寸。素包袱皮是全白的,只是中間貼一藍簽,以便書寫亡人名諱之用。花包袱皮是在一個大白紙或紅紙口袋上印上水墨單線的圖案,四周黑框內是佛教梵文音譯的《往生神咒》;中間印一蓮座的牌位,用來填寫亡人名諱;牌位的右上方印著“金銀財寶冥衣一封”,可根據情況在下邊填上“戊子清明祭用”、“周年祭用”等字樣。左下方是填寫祭祀人姓名之處。還印有兩個古裝的小人兒,據說是隋朝的羊角哀、左伯桃(隋封守靈之吏)。每份包袱皮還附著一張四寸見方的木刻版水墨印刷的“冥國郵政”的郵票。裝好冥錢冥衣後,貼在包袱背後。
——包袱里的冥錢、冥衣均購自南紙店。不外乎為大燒紙、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冥鈔和佛、道兩教的往生錢。其中,寒衣紙為不可少者。
——寒衣紙是以糊燒活用的彩色蠟花紙,每張橫裁三條,成為布料之狀。有粉紅、豆青、深藍、黑、白各色,上印有梅花、菊花、牡丹等四季花和蝴蝶的圖案。用主買來後,根據被祭祀人的性別選用不同顏色、圖案的寒衣紙。有的直接放入包袱里的,有的則剪成衣、褲形狀,表示是給先人的寒衣。凡不滿三年的新喪不用彩色寒衣紙,而是用白色印有青蓮色花紋的紙代之。據明《帝京景物略》中載:“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
——富戶則請冥衣鋪的裱糊匠糊上一套皮袍、皮褂、皮褲、風帽、棉襪,納有雲紋的“老頭樂”毛窩(棉鞋)或繡花花盆底棉鞋等高檔禦寒冬裝。

燒法

燒包袱
燒包袱燒包袱
——通常將以上冥錢、冥衣裝在包袱皮里,即謂之“包袱”。不論素、花、紅,均可當作主牌用,即以包袱當作祖宗,未從焚化前,先進行祭祀,謂之“供包袱”。供品多為三碗水餃(每碗五個),一杯清茶。其它冷葷、熱炒、時令鮮果、糕點不限(過去指斥弄虛作假,矇騙他人的行為是“窩頭供包袱——糊弄你們家的老祖宗——本此)。由長輩上香(在香爐里插上四炷香),跪行四叩首,取“神三鬼四”之意。然後,依照尊卑長幼次序四叩而禮成。
——焚化時,必送至大門以外,還有送至十字路口的。根據道家的說法,如果給男的燒紙,先在地上畫個十字;給女的燒紙,在地上先畫個圓圈,然後將包袱放在十字或圓圈的中間點火焚化。所畫的十字要東、西、南、北橫平豎直。所畫的圓圈,留個缺口,朝著西南方向,此是取意於“九幽”之說。所謂“九幽”是說大地的中央及八方,地下有九處幽暗晦冥的所在,是地府鬼魂的世界。給男鬼燒紙時所畫的十字,南方指向“幽陰”;北方指向“幽酆”;東方指向“幽冥”;西方指向“幽夜”;其四角東南方為“幽冶”;西南為“幽關”;東北方為“幽都”;西北方為“幽府”;十字的中央為“幽獄”。畫十字的意義是不論亡人在何處都可以收到這份冥資。而給女鬼燒紙時所畫的圓圈,其缺口向西南,指向“幽關”,即所謂“鬼門關”,因為魂皆在“關”內,故將冥資送入此“關”。把包袱放在“十字”之上或圈內還可以防止其它孤魂野鬼來搶。同時,還要留出幾張散紙錢,放在“十”字或圈外焚化,謂之“打發外崇”。早年,講究的家主另糊一個小包袱,是給“當方土地爺”的,上書“土地酒資五錠”,亦放於圈外焚化。最後,將上供用的那碗清茶一潑,即告禮成。祭祀不滿三年新喪燒包袱時有大聲嚎哭的,尤其是婦女拉著長腔,有詞有句地哭訴。此是當年街頭巷尾的一大奇觀。
燒包袱-廣東稱燒家衣
農曆七月十四這天旁晚至零時前這段時間,各家各戶就在自家門前或道路旁邊去“燒家衣”,這項工作多是由婦女來做,物品有:燒香、蠟燭、數張元寶、一大疊冥幣、紙錢、五色紙剪裁而成的衣服鞋帽子;畫圖而成的車票船票飛機票,也有紙紮的汽車、樓房、家用電器等等。燒完這些之後,下一步就撒“水飯”,“水飯”物品有:糖果、米飯、水果、花生、炒熟的通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