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痞兼表陽虛證

熱痞兼表陽虛證者,多為傷寒誤下表病傳里,無形邪熱壅聚心下而致氣機不利多為心下痞,按之柔軟不痛,關上脈浮,口渴心煩,舌紅苔黃,治以黃連瀉心湯,以瀉熱消痞本方以麻沸湯浸漬,猶有妙義,是取其瀉熱,而不欲其攻下;若症如上述又見惡寒汗出者為熱痞而兼表證,不足使然,宜用附子瀉心湯,以瀉熱消痞,扶陽固表。

症狀,病理,治療,
熱痞兼表陽虛證熱痞兼表陽虛證

症狀

火熱熾盛,損傷津液,以發熱,口渴喜飲,皮膚乾癟,眼眶凹陷,小便短黃,大便乾結,舌紅乾,苔黃燥,脈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病理

熱痞兼表陽虛證熱痞兼表陽虛證
統攝營衛,主一身之表,為諸經之藩籬。凡風寒之邪襲表,則太陽首當其衝,營衛受病而出現風寒表證,多見於外感疾病的早期階段。太陽病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為提綱,可分為表證和里證兩大類型。太陽表證(經證)又因病人體質不同,雖然同時感受風寒之邪,卻又中風和傷寒兩種不同的證型。若發熱、惡風寒、頭項強痛、自汗、鼻鳴、乾嘔、脈浮緩等,成為太陽中風證(表虛證)。起病機為風寒襲表,營衛不和。如見發熱、惡風寒、頭項強痛身疼腰痛、骨節疼痛、無汗二傳、嘔逆、脈浮緊等,出呢稱為太陽傷寒證(表實證)。起病機為風寒束肺、衛遏營郁。太陽里證(太陽腑證)為外邪循經入里所致有蓄水和蓄血之分。蓄水證是表邪不解,內入於膀胱之腑,邪與水結,膀胱氣化功能失職,蓄水不行,故有發熱、煩渴、或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小便不利、少腹里急、脈浮或浮數等。蓄血症是外邪入里化熱深入下焦小腹部位與淤血相結,故見急結或少腹硬滿,如狂或發狂,小便不利,、脈微而沉或沉結等。

治療

和胃消痞宣散水飲補中和胃降逆消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