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家蚊

熱帶家蚊

熱帶家蚊是一種蚊子。此蚊子常見於家居生活中,體型輕盈、細長,本身程純褐色,生長周期雌雄不同,雌蚊略長,是血絲蟲病的病毒媒介。也是一種生活在腐植質的水域的蚊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熱帶家蚊
  • 拉丁學名:Culex pipien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雙翅目
  • 亞目:長角亞目
  • :蚊科
  • 亞科:庫蚊亞科
  • :庫蚊屬
  • :熱帶家蚊
外觀特徵,生態習性,

外觀特徵

體長5~6mm,全身單純褐色,前胸背板具長毛叢,雄蟲觸角遠較雌蟲發達。

生態習性

本種是居家內最常見的蚊子。平常白晝潛伏在室內,夜晚雌蚊便開始叮人吸血。本種孳生場所是污水溝或污水池,成蟲會藉由開門或排水溝通道進入室內。
(Culex quinquefasciatus),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見的蚊子,亦是住家常見蚊蟲。為血絲蟲病(filariasis或稱象皮病)病媒,曾在台灣及澎湖,金門、馬祖等地區傳染班氏血絲蟲(Wuchereria bancrofti)。
生活史:熱帶家蚊為完全變態昆蟲,雌蚊產卵於富腐植質的水域,每次產卵約150-200個,相粘成塊,稱卵塊、卵筏或卵舟(egg raft)。卵產後,36小時內即可孵化為幼蟲。幼蟲共有四齡期。幼蟲在水中以尾部呼吸管懸在水面,行呼吸作用,身體於水面成45度角。受驚撓時沉入水內,經一段時間再浮升。幼蟲為濾食性,以口器左右刷狀毛在水中刷動取食。幼蟲約7天左右化蛹。蛹活潑,頭胸部具2個喇叭狀呼吸管,可在水中浮沉。經2-3日後,羽化為成蚊。在夏天,卵期約1天,幼蟲期約7-10天,蛹期約2天,整個生活史約10-13天。
幼蟲孳生源:幼蟲在城市主要發生:在阻塞的污水溝,在農村及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區主要為人造容器。實務上,熱帶家蚊幼蟲孳生範圍甚廣,只要含有機質較多的水域或人工容器皆有存在,如污水槽、水溝、下水道、積水防空洞、化糞池。成蟲產卵時,每一顆卵上有一小水珠,為產卵費洛蒙,可引誘同種蚊蟲產卵,所以熱帶家蚊孳生源常有大量的卵及幼蟲聚集。
成蟲活動及棲息處:熱帶家蚊為夜行性蚊蟲,日間常棲息於室內特別是陰暗處,室外陰暗處:如豬舍或草叢中。日落後,陸續從棲息處飛出活動。在傍晚時,雄蟲常有群舞(swarming)的現象,為其求偶行為,藉此雌蚊找到雄蟲進行交尾。交尾後雌蚊尋覓吸血對象主要在夜間,在午夜前一小時為其高峰。主吸源為人及鳥類,其他如牛、豬、狗、貓等。雄蚊及未吸血的雌蚊,一般以植物的汁液及其他碳水化合物維生。
成蟲壽命:雄蚊通常可活一星期;雌蚊在夏天可活2-3星期,在冬季或休眠的成蟲可存活4-5個月以上。
熱帶家蚊季節消長:在台北市熱帶家蚊一年有二個高峰分別在6月及9月;低谷則在1、2月間。在(1964)台北的調查,12-5月中除2月稍下降外,一直保持高峰狀態;7-11月有顯著下降。而全台的調查發現,3-4月有一高峰,11-12月另有一較小的高峰,9月為一低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