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鼎

熊鼎(?-1375年),字伯顏,臨川人。元末明初明廷忠臣。早期中為舉人,組織鄉里人抵擋亂兵,拒絕加入陳友諒而應朱元璋之召。朱元璋建立政權後,負責建立朝廷禮儀,後又參與編撰《起居注》。

洪武八年(1375年)被降將朵兒只班所殺,敕葬黃羊川。

基本介紹

  • 本名:熊鼎
  • 字號:伯潁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臨川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1375
人物生平,歷史評價,史籍記載,文學成就,墓葬,

人物生平

熊鼎元末鄉試中為舉人,主持“龍溪書院”。江西兵亂,熊鼎組織鄉兵自衛。陳友諒多次脅迫他加入其反元隊伍,但遭到拒絕。鄧愈鎮守江西,認為熊鼎是個奇才,多次請求相見,並向朱元璋推薦。朱元璋想任熊鼎官職,熊鼎以父母年邁為理由而推辭,只願留在鄧愈幕府中參贊軍事。熊鼎母親去後,守孝期滿,被召至京師,授德清縣丞。松江民錢鶴皋叛亂,鄰郡大受震動,而熊鼎卻鎮靜如常。
吳元年(1367年),朱元璋即吳王位,召集大臣議論建立朝廷的禮儀,任熊鼎為中書考功博士。後調去專管撰述《起居注》。他奉詔蒐集已往事例作為懲戒的借鑑,寫於新宮殿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廣信回來,奏報郡縣官吏的一些違法事實,太祖遣御史去核查。這時朝廷已頒布赦令,丞相李善長再三勸阻派遣御史,但朱元璋不聽。熊鼎與給事中尹正上書說:“朝廷已向全國頒布了赦令,現在又因小事派御史核查,這樣不僅失信於民,且有損朝廷威嚴。”朱元璋沉默了許久,決定不派遣御史。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新設浙江按察司,任熊鼎為僉事,分管台州和溫州。台、溫自方國珍占據後,其文官悍將共二百人,都十分橫暴。熊鼎把他們遷到江、淮一帶,人民才得安寧。平陽知州梅鎰被誣告貪贓枉法,但定不了案,幾百個百姓至官府申訴知州無罪。熊鼎聽取了民眾的申訴,有個官吏對熊鼎說:“如果釋放了知州,以後有人援例將怎么辦?”熊鼎嘆息道:”法只懲辦有罪的人,難道我怕受到譴責而去誅無罪之人嗎!”於是將梅鎰釋放,然後上報朝廷,得到朝廷的認可。寧海民陳德仲殺害了黎異,黎異的妻子多次抗訴,得不到官府的處理。熊鼎查閱了檔案,逮捕陳德仲審訊,證實殺人罪後,將陳德仲正法。
同年秋,朱元璋平定山東,在山東設按察司,任熊鼎為僉事。熊鼎到任後,奏請罷黜不稱職的官吏數十人,還準備考核官吏的利弊,令郡縣各設兩個日誌,每天將所辦理的訴訟、錢糧等事記載在日誌上,一份留郡縣備查,一份上報省府,以後按日誌上的記載來考核官吏的政績,沒有人敢隱瞞。不久進升為副使,又轉任晉王府右傅。因犯過失而降為左傅。其後授為王府參軍,又召回朝任刑部主事。
洪武八年(1375年),西部朵兒只班率所部歸附明朝,因此改任熊鼎為岐寧衛經歷。熊鼎到任後,探知朵兒只班是假降,密告朝廷。朱元璋遣使者慰勞熊鼎,賜熊鼎裘帽。又遣宦官趙成召熊鼎回朝。熊鼎剛要離開岐寧衛,朵兒只班果然反叛,強迫熊鼎等隨他去北方蒙古。熊鼎以義理責罵朵兒只班,與趙成及知事杜寅一齊被殺。朱元璋得知熊鼎之死,非常哀痛惋惜,命葬於黃羊川,為他建祠,將所食俸祿都給他的家人。

歷史評價

《明史·忠臣傳》:明太祖創業江左,首褒余闕、福壽,以作忠義之氣。至從龍將士,或功未就而身亡,若豫章、康郎山兩廟及溪籠山功臣廟所祀諸人,爵贈公侯,血食俎豆,侑享太廟,恤錄子孫,所以褒厲精忠,激揚義烈,意至遠也。

史籍記載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文學成就

熊鼎留有詩作被收入《江西詩征》、《列朝詩集》、《明詩紀事》等集。

墓葬

熊鼎死後,朱元璋讓將其葬於黃羊川。據《宋文憲集載》,熊鼎墓銘上載有擔任糧長的沈氏(疑為沈萬三)受到責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