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邵安

熊邵安

熊邵安,幼名少安,曾用名曼萍,湖南省安化縣清塘鋪鎮石板村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邵安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1988
簡介,履歷,作品,《喜歸故里題壁》,《家居感時》,

簡介

熊邵安,先後畢業於長郡中學、中央軍校第三分校(長沙分校)第五期(比照黃埔軍校第八期)和上海勞動大學,後任中共湖南省委黨校副校長。

履歷

1929年7月在勞動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旋建立該校第一個共青團支部,任書記。因發動學生運動、反對國民黨當局的政治迫害而被通緝。1931年7月,由黨組織安排至震旦大學學習。在校發展黨組織,任總支書記。
“一二八”事變,全力投入聲援和支持十九路軍抗戰的工作。2月,在法租界散發革命傳單時被捕,遭殘酷電刑摧殘,不屈。並任獄內黨支部委員和難有會組織幹事,率領難有開展獄內鬥爭。1933年秋,轉解煙臺監獄。曾賦詩云:“春申監斗挫仇讎,轉解煙臺亦壯遊。腳鐐鏗鏘聞北國,河山破碎嘆危舟。鐵窗攀聽海濤急,獄室仰觀月色高。誓把丹心獻華夏,滿腔忠憤補金甌。”1935年冬刑滿,但當局以“不服刑管”,轉押山東反省院。1936年春,經黨營救出獄,回安化家鄉修養。1937年,與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副主任王凌波接上組織關係,入湖南抗日民眾訓練班學習。結業後奉派往桂陽、零陵等地從事抗日宣傳和民訓工作,1939年秋遭通緝,得同鄉友人廖晉掩護,入邵陽國立十一中任教,從事地下革命活動。1947年春,受中共湖南省工委派遣去岳陽做地下工作,領導岳陽中學的罷課鬥爭。
1948年元月,受工委派遣回安化籌建黨組織和革命武裝。先後在安化簡易師範和英武中學以教書作掩護,傳播革命思想,培養學生骨幹,組織學生運動。在縣城發動工人和市民與不法奸商鬥爭。12月,經省工委批准,成立中共安化縣工作委員會,任書記,並任湘中工委委員。至1949年5月,全縣黨員發展到千餘人,建立6個區委、1個總支、4個直屬支部。在農村,發動農民建立農會,開展減租減息、抗丁抗糧鬥爭。策動安化縣國民黨上層人士和自衛團起義,改編為湖南人民解放部隊湘中一支隊第三團,兼任政委;並組建安化地方兵團兼任團長。6月28日安化解放,他任縣臨時行政辦事處主任。7月,率領軍民擊潰竄擾安化的白崇禧部徐淦團。同時,積極籌備軍糧,組織大批知識青年參軍,支援衡保戰役。
10月,湘中一支隊第三團改編為益陽軍區獨立二團,任政委。年底回安化剿匪。1950~1953年,先後任安化縣副縣長、代理縣長、縣長。1954年去中南黨校學習,結業後調中共湖南省組織部工作,歷任幹部管理處和幹部訓練處副處長、處長。1959年任省委黨校副校長。
1963年調任省委監察委員會專職委員。“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反革命集團挖所謂地下黨黑線,蒙受冤屈,雖處逆境,仍堅定不移。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積極參加撥亂反正工作,為蒙冤受屈的人落實政策。1979年任省委黨校顧問,1983年任省政協委員。1984年中風偏癱。臥病期間,猶念念不忘“四化”大業,認真回憶黨史,關心家鄉建設。1988年12月11日病逝於長沙。

作品

《喜歸故里題壁》

天地有情,革命何須怨滄海;
園林無恙,月明猶自照梅花。

《家居感時》

鋒鏑銅鉈滿眼愁,蒼生白骨有誰憂。
他時爭得湖山勝,誰主乾坤展壯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