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安上

熊安上。北宋徽宗趙佶大觀三年(1109)己丑科武舉第一人。

基本介紹

  • 本名:熊安上
  • 字號:字仲禮
  • 所處時代:南宋
  • 出生地:建州建陽
  • 出生時間:1086
  • 去世時間:1127
  • 政治面貌:民眾
熊安上榮登榜首之時,其家族中的叔侄兄弟亦同登文武之科,一度成為朝廷盛事,徽宗趙佶龍顏大喜,欣然命筆賜詩:“晉室安元齊奏捷,虞廷元愷並登庸。”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金國聚全國之力,大舉興兵南下。先後攻克了檀州、薊州(今北京一帶)、朔州、武州、代州、忻州,於年底兵進信德軍(今河北邢台)。這時,已從軍16年的熊安上,因在以往的戰鬥中表現出色,已累官升遷為信德軍兵馬鈐轄,權通判軍州事,負責協助帥臣總轄本路軍馬。面對民族危難,熊安上鎮定自若,抱定了為國盡忠,血濺沙場的信念,積極整修軍械,散家財招募敢死之士,並將全城百姓組織起來,幫助部隊守城。
他不斷派出小股士兵主動出擊,襲擾金兵的糧草運輸,盡最大努力減輕開封城的壓力。與金兵交戰,熊安上躍馬揮刀,往來突奔,以身先士卒之舉激勵士兵奮勇殺敵,最後壯烈犧牲。
熊安上的殉國沒能挽回北宋王朝覆亡的命運。靖康元年(1126),金兵圍困汴京(今河南開封),當時天降大雪,奇寒無比,城中百姓無柴取暖,無米下鍋,許多人凍餓而死。徽宗、欽宗痛悟以往驕奢淫逸之為,下令殺大鹿千頭,犒勞守城衛士;拆屋為薪,給百姓取暖。可由於周圍諸郡淪落金兵之手,勤王之師無影,守城之戰無效,北宋王朝自此滅亡。
建炎元年(1127),南宋王朝為表彰在國難之時慷慨赴義的熊安上,也為號召當世之人投身抗金大業,收復河山,報效朝廷,特追贈武舉出身的熊安上為武義郎(從七品)。到了清代,著名學者陸心源將熊安上的事跡收入《宋史翼·忠義傳》,亦在褒揚與推崇他的為國盡忠之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