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質量的基本指標

煤炭質量的基本指標

煤炭質量的基本指標,總共有12個。煤的水分分為兩種,一是內在水分(Minh ) ,是由植物變成煤時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 ,是在開採、運輸等過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內在水分總和。一般來講,煤的變質程度越大,內在水分越低。褐煤、長焰煤內在水分普遍較高,貧煤、無煙煤內在水分較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煤炭質量的基本指標
  • 數量:12
  • 內容:水分、灰分
  • 國家:中國
指標介紹,檢驗標準,

指標介紹

一、水分(M )
水分的存在對煤的利用極其不利,它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運輸資源,而且當煤作為燃料時,煤中水分會成為蒸汽,在蒸發時消耗熱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對煉焦也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水分每增加2 % ,發熱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煉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結焦時間延長5 一10min .
二、灰分(A )
煤在徹底燃燒後所剩下的殘渣稱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內在灰分。外在灰分是來自頂板和夾研中的岩石碎塊,它與採煤方法的合理與否有很大關係。外在灰分通過分選大部分能去掉。內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無機物,內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選性越差。灰是有害物質.動力煤中灰分增加,發熱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結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發熱量降低100kcal / kg 左右。冶煉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爐利用係數降低,焦炭強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強度下降2 % ,高爐生產能就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
三、揮發分(V )
煤在高溫和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時,所排出的氣體和液體狀態的產物稱為揮發分。揮發分的主要成分為甲烷、氫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等。它是鑑別煤炭類別和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來講,隨著煤炭變質程度的增加,煤炭揮發分降低。褐煤、氣煤揮發分較高,瘦煤、無煙煤揮發分較低。
四、固定碳含量(FC )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揮發分的殘留物,它是確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標。從100減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揮發分後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據使用的計算揮發分的基準,可以計算出乾基、乾燥無灰基等不同基準的固定碳含量。
五、全硫(St)
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機硫、無機硫。1%以下才可用於燃料。部分地區要求在0.6和0.8以下,現在常說的環保煤、綠色能源均指硫份較低的煤。常用指標有:空氣乾燥基全硫(St,ad)、乾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
六、發熱量(Q )
發熱量是指單位質量的煤完全的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主要分為高位發熱量和低位發熱量。煤的高位發熱量減去水的汽化熱即是低位發熱量。發熱量國際單位為百萬焦耳/千克(MJ/kg ) ,常用單位大卡斤克,換算關係為:1MJ / kg =239 . 14kcal / kg 、 1J = 0.239gcal 、1cal= 4 . l8J 。如發熱量5500kcaL/ kg , 5500kcal / kg=5500÷239 . 14 = 23MJ/kg .為便於比較,我們在衡量煤炭時消耗時,要把實際使用的不同發熱量的煤炭換算成標準煤,標準煤的發熱量為29 . 27MJ/kg ( 7000kcal / kg )。國內貿易常用發熱量標準為收到基低位發熱量( Qnet,ar) ,它反映煤炭的套用效果,但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如水分等,因此Qnet,ar 不能反映煤的真實品質。國際貿易通用發熱量標準為空氣乾燥基高位發熱量( Qgr,ad) ,它能較為準確的反映煤的真實品質,不受水分等外界因素影響。在同等水分、灰分等情況下,空氣乾燥基高位發熱量比收到基低位發熱量高1.25MJ/kg ( 300kcal / kg)左右.
七、膠質層最大厚度(Y )
煙煤在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所形成的膠質層最大厚度是煙煤膠質層指數測定中利用探針測出的膠質體上、下 層面差的最大值。它是煤炭分類的重要標準之一。動力煤膠質層厚度大,容易結焦;冶煉精煤對膠質層厚度有明確要求.
八、粘結指數(G )
在規定條件下以煙煤在加熱後粘結專用無煙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類的重要標準之一,是冶煉精煤的重要指標。粘結指數越高,結焦性越強.
九、煤灰熔融性溫度(灰熔點)
在規定條件下得到的隨加熱溫度而變化的煤灰熔融性變形溫度(DT )、軟化溫度( ST )、半球溫度(HT)、流動溫度(FT ) ,常用軟化溫度(ST )來表示。灰熔融性溫度越高,煤灰不容易結渣。因鍋爐設計不同,對灰熔融性溫度要求也不一樣。煤灰熔融性溫度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煤作為燃料和氣化原料時的性能,煤灰熔融性溫度低,煤灰容易結渣,增加了排渣的難度,尤其是固態排渣的鍋爐和移動床的氣化爐,煤灰熔融性溫度要求較高。
十、哈氏可磨指數(HGI )
哈氏可磨指數是反映煤的可磨性的重要指標。煤的可磨性是指一定量的煤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磨碎成粉的難易程度。可磨指數越大,煤越容易磨碎成粉。在發電煤粉鍋爐和高爐噴吹用煤,可磨指數是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十一、吉氏流動度(ddpm)
煤的流動度是表征煤在乾餾時形成的膠質體的粘度,是煤的塑性指標之一。流動度是研究煤的流變性和熱分解力學的有效手段,又能表征煤的塑性,可以指導配煤和焦炭強度預測。吉氏流動度是以固定力矩在煤受熱形成的膠質體中轉動的最大轉速表示的流動度指標,用每分鐘轉動的角度來表示。
十二、坩堝膨脹序數(CSN )
坩堝膨脹序數是在規定條件下以煤在坩堝中加熱所得焦塊膨脹程式的序號表征煤的膨脹性和塑性指標.坩堝膨脹序數的大小取決於煤灰熔融性、膠質體生成期間析氣情況和膠質體的不透氣性。
十三、焦渣特徵(CRC )
煤炭熱分解以後剩餘物質的形狀。根據不同形狀分為8 個序號,其序號即為焦渣特徵代號。
1──粉狀。全部是粉末,沒有相互粘著的顆粒.
2──粘著。用手指輕碰即為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較大的團塊輕輕一碰即成粉末。
3──弱粘性。用手指輕壓即成塊。
4 ──不熔融粘結。用手指用力壓才裂成小塊,焦渣上表面無光澤,下表面稍有銀白色光澤.
5 ──不膨脹熔融粘結。焦渣形成扁平的塊,煤粒的界限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顯的銀白色金屬光澤,下表面銀白色光澤更明顯。
6──微膨脹熔融粘結。用手指壓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銀白色金屬光澤,但焦渣表面具有較小的膨脹泡.
7──膨脹熔融粘結。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銀白色金屬光澤,明顯膨脹,但高度不超過15mm。
8──強膨脹熔融粘結。焦渣的上、下表面有銀白色金屬光澤,焦渣高度大於15mm。

檢驗標準

對於煉焦煤的各質量指標的檢驗,我國已經制定相應的檢驗標準,具體對應關係如下:
灰分:煤的工業分析測定方法(GB/T 212-2008)
揮發分:煤的工業分析測定方法(GB/T 212-2008)
黏結指數:煙煤黏結指數測定方法(GB/T 5447-1997)
膠質層厚度:煙煤膠質層指數測定方法(GB/T 479-2000)
全硫:煤中全硫的測定方法(GB/T 214-1996)
全水分:煤中全水分的測定方法(GB/T 211-2017)
發熱量:煤發熱量的測定方法(GB/T 213-20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