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店鎮(山東省臨清市煙店鎮)

煙店鎮(山東省臨清市煙店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東省臨清市煙店鎮是臨清市兩大中心鎮之一,位於臨清市西南部,地處冀魯交界處, 東靠京九鐵路,西臨京廣幹線,南近濟聊館高速公路,北依國道308線,省道315線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臨清市的西大門,同時也是山東省首批改革發展試點鎮之一。鎮轄區總面積52平方千米,全鎮下轄4個辦事處,34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7萬人。

湖北省安陸市煙店鎮位於安陸市城郊西北12千米處,東臨府河溳水,南接府城,西與雷公鎮相鄰,北與孛畈接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煙店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臨清市
  • 下轄地區:轄4個辦事處,34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635
  • 地理位置:臨清市西南部
  • 面積:52平方千米
  • 人口:3.7萬人
  • 方言:冀魯官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區
  • 機場:聊城軍民合用機場
  • 火車站:臨清火車站
  • 車牌代碼:魯P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自然狀況,全鎮規模,主要經濟狀況,獲得的榮譽,大事記,社會事業,鎮村建設,組織建設,自然資源,科技產業,

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煙店鎮屬山東省布政使司東昌府館陶縣轄領,弘治二年隸屬臨清州館陶縣以下建制,清朝屬東昌府館陶縣牛張寨里.
民國元年煙店鎮屬山東濟西道館陶縣,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改為東臨道館陶縣二區以下建制;民國十七年廢道,各縣直隸于山東省政府。民國十八年縣分八區,煙店鎮之域屬二區牛張寨鄉。
煙店鎮
民國二十六年館陶縣屬山東省聊城專區。
新中國成立初期,煙店鎮隸屬河北邯鄲專區館陶縣潘莊區,1952年12月後歸山東聊城。1964年十二月脫離館陶劃入臨清縣。 1971年撤區並社成立煙店公社,社址由劉煙店西遷至牛張寨。1984年公社改鄉。1994年鄉改鎮。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為中心鎮至今。
煙店鎮黨委、政府駐地煙店鎮黨委、政府駐地

地理位置

煙店鎮位於山東、河北兩省交界地,西部和北部靠漳衛河與河北省的館陶縣、臨西縣相望,南部與冠縣的北陶鎮相鄰,東面與臨清的唐園鄉、潘莊鎮接壤,整個版圖呈東北、西南狹長狀,南北直距15公里,東西直距3公里,總面積4900公頃,鎮駐地距臨清市區27公里,臨館公路(省道S315線)穿境而過。
煙店北環路煙店北環路

自然狀況

煙店鎮處於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微呈南北高、中間低特徵。南、北海拔36~36.5米之間,中部海拔35~35.5米之間。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為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2.5℃~14.1℃之間。春夏多南風,秋冬多北風,呈現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旱涼爽、冬乾寒冷、四季分明、溫度適宜的氣候特徵。
煙店鎮

全鎮規模

煙店鎮轄34個行政村, 人口3.7萬人,總耕地面積2600公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地瓜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大豆等。煙店鎮植被面積1866.7公頃。煙店鎮居民漢族占總人口的99.8%,其它少數民族有回、滿、壯、白等,占全鎮總人口的0.2%。漳衛河傍依西部流經該鎮,境內流長17公里,灌溉面積4000公頃。煙店鎮有張、劉、王、汪、牛、李、馮、楊、孟等56個姓氏,其中張、劉、李、王姓最多。
山東煙店

主要經濟狀況

50年代初期, 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0餘萬元,1978年為600萬元,2000年為7684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之比為18∶52∶30。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888萬元,年末社會金融各項存款餘額3億元。煙店鎮以軸承生產、加工著名。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1996年以來,煙店鎮先後興建投產企業216家。 年創利稅4500萬元。其中哈魯軸承有限公司、華通軸承有限公司、同力軸承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產品遠銷東南亞、歐洲、美洲等18個國家和地區。上述中小企業促進了煙店鎮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服務業等項經濟的發展。
煙店客運站煙店客運站

獲得的榮譽

強鎮由來 2000年,煙店鎮工農業總收入名列全市鄉鎮第一名。煙店鎮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山東省村鎮建設示範鄉鎮、山東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山東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聊城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聊城市經濟強鎮、聊城市民營企業明星鄉鎮、臨清市文明單位等。2000年8月被省政府批准為中心鎮、全國百強鄉鎮。
政府街政府街

大事記

1942年7月,水波村建立中共黨支部,支部書記汪有為,共有黨員12人。
煙店鎮煙店鎮
1958年7月,成立中共煙店鄉委員會,同時建煙店鄉人民政府。
1964年十二月,煙店鄉脫離館陶縣,劃歸臨清縣。
1971年1月,成立煙店人民公社,並建公社革委會。
1984年8月,煙店公社改為煙店鄉,建立中共煙店鄉委員會。
1994年,煙店鎮撤鄉建鎮,成立中共煙店鎮委員會和煙店鎮人民政府。
2000年8月被省政府批准為中心鎮、全國百強鄉鎮。
2001年5月18日,投資1.2億元的煙店軸承批發市場改造工程正式開工。

社會事業

文教科技
1900年, 煙店鎮有私塾17處,學生180餘人。1903年開始舉辦學堂,建國小2處。 1912年之後,限制私塾,發展新教育。1932年,興辦初級中學劉煙店民眾學校,招生40餘人。至1949年,境內有國小12處,在校生200餘人。適齡兒童入學率8%。新中國成立後,教育事業空前發展,幼兒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開。劉煙店村創辦農民業校20餘年,在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基礎上,多數學員達到國中文化水平。 90年代初, 全鎮有鎮中學1處,轄2個分校。東校占地5.3公頃,教學樓1座,2538平方米,有14個教學班,49名教職工,在校生868人。教學器材2463件(套) ;西校占地2.3公頃, 有教室43間,10個教學班,37名教職工,在校生550人,教學器材1596套(件)。全鎮有中心國小1處,聯辦國小5處,村級國小21處,民辦國小8處,其中完全國小16處。有142個教學班,303名教職工,5130名在校生。2000年全鎮學齡前兒童入班率、 學齡兒童入學率、國小和國中畢業率分別達到75%、98.5%、97%。2000年輸送高中生100名,中專生(含委培生)70名。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及學校設施均達到省級標準。
煙店鎮煙店鎮
2000年, 全鎮村村有科技副主任,有各業農民技術員312名。有科技推廣服務機構7個, 鎮村科技推廣體系已基本構成。2000年推廣科技成果12項,科技增收貢獻比例提高到48%,良種覆蓋率達97%以上,被評為“聊城市科普文明先進鄉鎮”。
文化生活
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爛燦的文化。諸如舞蹈、曲藝、書法、繪畫等民間藝術代代相傳。新中國成立後,全鎮的文化、體育、廣播電視事業迅速發展, 民眾文化更加活躍和繁榮。1960年建文化站,1961年建廣播站,1971年建電影隊。 1982年,大村、機關、學校建圖書閱覽室、檔案室。2000年底,全鎮有民間體育表演隊4個, 民間樂器演奏隊4個,電影放映隊2個,各種文體活動場所21處,有調頻無線廣播台1座,有線電視衛星接收站3處,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1949年前,廣大民眾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年均糧食75公斤,經濟收入不足36元。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經濟的恢復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50年代,人均糧食300公斤, 經濟收入50元。70年代,農村吃粗吃飽以玉米、地瓜為主食,80年代吃細以小麥麵粉為主食,90年代吃好以麵食加雞、魚、肉、蛋。衣著方面,60~70年代穿青、 藍、白單調衣服,如今穿著顏色多彩,樣式新穎,快速向高檔發展。95%的農戶建設磚石結構的新居。馮圈村為臨清市最大的標準新村,達700餘戶。牛張寨村建起居民樓,有30戶農民住進二層高檔小康樓。全鎮人均住房面積60平方米,電話裝機總量7800餘部,行動電話4000餘部,被聊城市授予“魯西電話第一鎮”。有線電視普及率達90%。70年代普及腳踏車,80年代機車,90年代各種微型汽車已逐步成為代步工具。1990年全鎮已實現“四通”(戶戶通電、通自來水,村村通程控電話、通瀝清路) 。70%的農民加入社會養老保險。由於機械化、電氣化的實現,農民勞動強度大大降低,農村婦女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男子作為剩餘勞力全部投入工業和第三產業。 1987年建敬老院1處,房屋34間,1988年開始接收“五保”老人,至2000年共接收“五保”老人65名。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180元。
醫療水平
1949年前, 境內醫療條件很差,只有3名中醫,幾個大村有中藥鋪。50年代初,成立衛生工作者協會、大聯營診所,醫生增加到10餘名。60年代初,設立衛生院,各村成立衛生室, 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制度。2000年,鎮醫院占地1.1公頃,新建門診樓、 病房樓各1座,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病房26間,床位43張,有醫務技術人員38名, 其中醫生16名,門診量年達到5萬人次,住院治療3000多人次。營業額達到168萬元。 醫院能做胃大部切除,小腸切除,腹部腫瘤、子宮切除、骨折鋼板內固定,植骨植皮等手術。此外有村級醫務室78處,鄉村醫生97名,床位40餘張,基本實現了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四種疫苗接種率達97%以上。

鎮村建設

1990年聊城市規劃設計院為煙店鎮制訂了鎮村建設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全鎮34個行政村到下個世紀中葉將合併為13箇中心村,每村人口1500人以上。中心村在道路、綠化、電力、通訊、供排水方面統一配置,實行功能區域界定。如今煙店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面積為416公頃, 分城市建設用地、商貿市場用地。城市建設用地又分為工業用地、倉儲用地、水資源保護區、生活區。城鎮的發展方向是:2020年從發展集市貿易為主,2050年以發展小、精、尖產品工業為主。至2000年,對全鎮主要公共建築、道路、防災、減災設施已進行了合理安排。城鎮各類建築,按照節省用地的原則也進行了合理規劃。 道路建設成了四縱四橫交通網路。1998年以後,長4公里的內環鎮路修建完畢已通車; 兩條南北幹道、交通橋也進行了擴建;投資800萬元改造了原軸承市場; 投資4200萬元開發了1.2公里商貿中心街和兩條商貿街,達到了一樓一風格,一段一街景的規劃要求。工業區建成了變電容量4000千伏安的變電站;全鎮兩縱一橫交通幹道得到了硬化,實現了村村通柏油公路。全鎮下水道已鋪設1萬多米。建起了一處自來水服務站,有70%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2000年,被山東省評為“全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和“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8年,水波村汪顯祥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全鎮第一個入黨的人。 1942年7月,汪有為、汪顯祥等在水波村成立了全鎮第一個黨支部,汪有為任支部書記。至1948年11月,全鎮共有黨員68人。2000年,全鎮中共黨員總數達到1123人。1996年,煙店鎮黨委被山東省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政權建設 1942年7月在水波村成立農民抗日救國會。1958年7月,成立煙店鄉人民政府。 1971年1月25日,成立煙店公社並建立公社革委會。1984年8月8日,煙店人民公社改為煙店鄉。1994年撤鄉設鎮。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煙店中心鎮至今。
共產黨領導下的民眾組織 在土地革命時期成立了煙店農民協會。60年代初,成立煙店貧下中農協會、煙店婦女聯合會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煙店委員會。2000年,煙店鎮有中國共青團煙店鎮委員會,煙店鎮婦女聯合會,煙店鎮殘疾人聯合會,煙店鎮工人聯合會,煙店鎮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煙店鎮個體勞動者協會,煙店鎮計畫生育協會。

自然資源

煙店鎮土質肥沃,農產品資源豐富,主要糧食作物有麥、玉米、大豆等。現有速生楊育苗基地一萬畝,是魯西最大的速生楊育苗基地;優質抗蟲棉種基地一萬多畝,形成了"農戶+基地+公司"的典型經濟協會模式。2006年,煙店鎮大力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了農業快速發展。

科技產業

企業園
煙店鎮是全國著名的軸承加工基地、軸承交易中心。全鎮現有固定資產100萬元以上的軸承加工企業300多家,工商業戶3800餘戶,軸承專用加工設備8000餘台,有加工生產萬餘種型號軸承的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均達國內先進水平,暢銷全國30個省、市、區,並出口東南亞、歐洲、美洲18個國家和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分布全國各大中城市的煙店軸承經銷門店達1480餘家,全鎮工作年銷售收入21億元。2006年以來,煙店鎮立足資源、人才優勢,大力發展軸承工作,實施"質量生命"工程,打造名牌產品,形成了哈魯、魯杭、嘉業、同力、博特、瓦臨、易鑫等知名企業,其中哈魯、嘉業、同力、瓦臨、易鑫等十餘家企業已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同力、嘉業、瓦臨、易鑫等十餘家企業的產品已獲得國家專利,同時促使各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引進新設備,引進科技人才,加強企業科學化管理,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從而使煙店軸承實現了質的飛躍。
煙店軸承工業園占地3000畝,總投資800餘萬元,完善了排供水、電力、道路、通迅、消防、綠化、服務等設施,園區規劃、布局科學合理,現入園企業137家,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85家,完成固定資產總投入達6.3億元,能生產、加工6000餘種型號的軸承產品,銷售遍及全國和十幾個國家。企業設備先進,技術雄厚,涉及鍛造、車加工、熱處理、磨加工、組裝等門類,形成了"骨幹帶群體,群體促骨幹"的良性發展局面。二00二年月被省命名為"民營經濟示範園區"。2000年以來,煙店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6年簽定招商引資契約5.8億元,完成招商項目73個。
上市
煙店軸承專業批發市場建於80年代初,位於臨清市煙店鎮,省道008線兩側,占地1000多畝,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建有樓房經營門店3100套,經營型號10000餘種,市場年交易額達27億元。全國各大軸承廠家均在此設有直銷處或分公司。上市產品銷往全國及亞歐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2001年,煙店軸承市場全部為棚架式,規模小,檔次比較低,經營管理不規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市場的快速膨脹發展。為提升市場的檔次水平,2001年8月開始由浙江蕭山建安集團公司投資1.2億元,分一、二兩期工程對原軸承市場進行開發建設,並於2002年10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2004至2006年7月煙店鎮政府投資8000萬元進行軸承市場第三期工程開發建設,現已竣工。新開發建設的"中國軸承城"是全國目前規模最大、品種最多、檔次最高、上市人員最多、秩序最好、管理最規範的專業批發市場,被列為全國20家專業批發市場之一。2008年,鎮政府對市場實施了改造工程,實現了市場樓房化、硬化、亮化、美化,進一步提高了市場檔次水平,增強了市場對軸承產業的帶動作用,同時在鎮區啟動"實施治安保險,建設平安市場"工程,為客商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經營、生活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