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心(漢語詞語)

焰心(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焰心,火焰最裡面的部分,這部分氣體還沒有氧化,不發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焰心
  • 顏色:藍色
  • 溫度:最低
  • 特性:不發光
  • 漢語拼音:yàn xīn
簡介,焰心溫度,相關化學反應,相關信息,蠟燭的起源,歷史記載,發展,

簡介

焰心為藍色,溫度最低,主要為蠟燭蒸氣,蠟燭燃燒時,正二十二烷硬脂酸燃燒的產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蠟燭被點燃時最初燃燒的火焰較小,逐漸變大,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
焰心主要為蠟燭蒸氣,溫度最低。
內焰石蠟燃燒不充分,溫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火焰最明亮。一說溫度越高越亮,外焰最亮。
外焰與空氣充分接觸,燃燒充分,溫度最高,因此,當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秒鐘後取出,火柴梗接觸外焰部分首先變黑。

焰心溫度

因為外焰與空氣接觸面積大,有足夠多的氧氣,能夠充分燃燒,所以外焰溫度通常比焰心高。
燃燒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氣,和燃點。
內焰和外焰的都具備可燃物和燃點兩個要素,關鍵就是在於氧氣,當外焰猛烈燃燒時會消耗火焰周圍的很多氧氣,另外加上熱對流的原因,外焰會有不斷的氧氣補充,內焰相對來說得到的氧氣比外焰就少的多了,所以外焰比內焰熱。

相關化學反應

蠟燭在氧氣里燃燒,就是石蠟和硬脂酸在氧氣里燃燒它們燃燒後的生成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2C22H46+67O2=44CO2+46H2O
C17H35COOH+26O2=18CO2+18H2O

相關信息

蠟燭的起源

傳說在先秦上古時期,就有人把艾蒿和蘆葦紮成一束,然後蘸上一些油脂點燃作照明用,這只是火把而不是蠟燭。後來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蘆葦用布纏上,裡面灌上蜜蠟點燃,這雖然很像唐朝時使用的大蜡燭,但也只是蠟燭的雛形,也不是蠟燭。那么究竟蠟燭是從什麼時候才開始有的呢?

歷史記載

中華書局編審 劉尚榮:我們現在所能找到的材料,大概是在漢朝,那么《西京雜記》裡邊記載:"在漢朝的時候,南越向高帝進貢的貢品當中,有蠟燭。那時候叫蜜炬,蜜燭二百枚"數量不多,說明它是很可貴的。
還有傳說那個時候,寒食節要禁火,禁火的時候,君王賞賜給侯爵以上的官員、上品官員以蠟燭,這是作為一種賞賜給他的臣下,說明那個時候,蠟燭雖然有,但還是很名貴的,不是很普通的。到了南北朝時期,蠟燭稍微套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層社會,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
蠟燭到了唐朝,據現在的材料記載,晉州上貢的時候,貢品當中也有蠟燭,說明那個時候的蠟燭還是比較珍貴的。在唐朝的官員還專門設定一個官員來管宮廷蠟燭。
中華書局編審 劉尚榮:那么到了宋朝,宋朝現在有這樣的記載,宋朝跟西夏啊,老百姓之間呢,存在著這種以物易物的這種交易。現在就講是對外貿易,在這種互相交換當中呢,宋朝就以中原的土特產像漆器啊,石器啊來交換他那裡的麝香啊,其中還有蠟燭。蠟燭作為外貿、對外交換的一種東西,所在在宋朝,蠟燭雖然用的比較普遍,但還是很名貴的。
到了明清以後,蠟燭才漸漸地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也比較多了,但是一般的燈具,像油燈、火把依然不能和蠟燭同日而語。正因為蠟燭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是其他的燈具所不具備的,所以才引發了一系列的有關蠟燭的故事,其中《刻燭為詩》的故事不知道您聽沒聽說過。
中華書局編審 劉尚榮:在《南史》里有這樣的記載,南齊武帝有個弟弟叫蕭子良。蕭子良這個人很好文人相聚,很重視才能,他有一次想了一個主意,把一批文人雅士召集在一起,然後比賽作詩。比賽的方法就是在蠟燭上每一寸刻上一度,點燃蠟燭,蠟燭點燃一寸,每個人就必須完成四韻詩一首,就是八句。誰作得快,作得好,誰就取勝。
沒想到蕭子良的這個建議非但沒有使才子們退怯,反而發出了"何難之有!"的感慨。而比賽到了後來又改成了以敲打銅缽為準,響聲一停一首五韻詩就作成了。從那以後"刻燭為詩"就成為了詩才敏捷的一個典故。而在這個故事裡,蠟燭是一個很公正的裁判。
在《天工開物》中有這樣的記載,製造蠟燭桕皮油為上等原料、其次是蓖麻子油、再次是樟樹油、冬青子油又差一些,而牛油則是很下等的原料了。看來製造蠟燭最重要的一道工藝要算是提煉油脂了。那么您知道我國古代人們是怎么用皮油制蠟的嗎?
中華書局編審 劉尚榮:苦竹筒破兩半,在水中煮脹,不煮則粘帶皮油,加小篾箍緊固定,用尖嘴鐵杓裝油灌入筒中,再把燭心插入。待蠟凝凍後順筒捋下篾箍,伐開竹筒,就製成了一支蠟燭。

發展

蠟燭的製作工藝歷經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已經從簡單的手工操作發展成為現代化運作。但是在製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對蠟的提煉,只是現在的蠟燭在工藝上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紅白蠟燭變成了多姿多彩,無淚無煙的環保蠟燭。
與友人共進燭光晚餐,自然少不了蠟燭的份兒。聽著若有若無的音樂,看著朋友那被燭光映紅了的臉,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昨天。許多人的一生就像蠟燭的燃燒,輝煌中帶著太多的遺憾,那么你我是不是也一樣呢?得到了許多之後,默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份.
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再使用蠟燭了,蠟燭則更多的被賦予了感情色彩,情侶相約、生日晚餐、對亡靈的悼念、對未來的祈禱……特別是在紀念日和喜慶的日子裡,人們便會點起蠟燭,是對歷史的延續?還是人們賦予了它更多的人的品質呢?
常的蠟燭是由石蠟製造的。石蠟是從石油或頁岩油的含蠟餾分經冷榨或溶劑脫蠟而製得。石蠟是幾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主要有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約85%,含氫元素約14%。蠟燭里還常加入硬脂酸(C17H35COOH)以提高軟化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