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石村

焦石村

焦石村委會,有11個自然村,2400多人,耕地1650畝,人均耕地只有0.6畝。焦石村地處贛撫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村黨支部緊緊圍繞"五個好"目標,大力發展村級經濟。連續五年被評為全鎮先進黨支部,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縣先進黨支部,2002年又被評為全市"三個代表"學教先進黨支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焦石村
  • 所屬地區:華東
  • 電話區號:0579
  • 郵政區碼:321100
  • 面積:1650畝
  • 人口:2400
富民強村,科技興村,民主管村,幫貧扶村,基礎設施,農村經濟,自然資源,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特色產業,人文地理,

富民強村

焦石在發展農業基礎上,積極引導村民搞產業結構調整,走多種經營之路。一是抓好傳統農業蔬菜基地建設。二是調減早稻種植面積,擴大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三是大力發展食用菌菇生產。四是積極發展養殖業。

科技興村

焦石村為滿足村民文化生活需求,投入資金10多萬元,新建一座廣播電視站,使全村560戶都能收看到20套以上的電視節目。同時還以該站為村電化教育基地,邀請種養能手傳經送寶,大力宣傳科技致富典型,播放省、市、縣電化教育的培訓,引導農民依靠科技致富。

民主管村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加強制度建設是做好黨支部工作的有力保證,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本村實際的規章制度,建立並嚴格執行了村黨支部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式制度,定期召開支委會、黨員大會、村規民約、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公開等各項制度健全。

幫貧扶村

在縣、鎮領導先後掛點幫扶情況下,該村黨支部始終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結合農村"三個代表"學教活動,村黨支部一班人一方面帶領民眾發家致富,另一方面全心全意為村民辦實事、做好事。一是全面硬化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上街、學生上學、汛期防汛十分不便,"要致富、先修路",但資金從哪來?村黨支部一班人不從民眾身上打主意,號召本村在外經商的名人能人捐款,先後籌資68萬元,將一條長5000米,寬6米的水泥路修到了各村小組,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二是維修改造灌溉渠,該村丁字壩是全村唯一的灌溉渠,供全村1600多畝耕地用水,由於年久失修,受河水沖刷,壩體垮塌了不少。他們把修路多下的資金,用於維護改造丁字壩灌溉渠渠,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三是為貧困農戶排憂解難,幫助困難民眾脫貧致富。
焦石村委會地處撫河東岸,位於進賢縣李渡鎮東南部,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悉心指導下,該村按照高標準創一流的要求,不斷加強綜治工作基礎建設,不斷推進村級綜治工作規範化、制度化。目前,村委會配備了治保主任1名,及各類硬體設施。
該村還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網路和隊伍建設,在上級綜治部門關心下,已成立了警務室、綜治工作室,同時建立了治保會、調委會、紅白喜事理事會、禁賭協會等群防群治組織,設立治安維穩信息員13個。這些綜治組織和人員在矛盾排查、糾紛調解、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幾年來,全村無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無重大治安事故,無宗族性糾紛械鬥事件,無人員上訪事件,社會秩序良好,人民民眾安居樂業,我村連續幾年被鎮黨委、鎮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曾榮獲團中央、團省委先進團支部,全市先進村民委員會,全市農村“三個代表”學教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3年村黨支部還被評為全省優秀村黨支部。

基礎設施

截止2013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等,無路燈。全村有464戶通自來水。有479戶通電,有25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7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4.44%和92.9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6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1戶(分別占總數的73.12%和61.73%)。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22.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18 輛,拖拉機70輛,機車2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28.00畝,有效灌溉率為50.9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4畝。
到2013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5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建有小水窖 58口。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83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4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33.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91.00萬元,占總收入的74.32%;畜牧業收入176.00萬元,占總收入的11.0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665頭,肉牛512頭,肉羊 5550頭);林業收入246.00萬元,占總收入的1.91%;第二、三產業收入112.00萬元,占總收入的8.4%;工資性收入109.00 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4452.0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 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9.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02人(占勞動力的1%),在省內務工29人,到省外務工38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72.00 畝(其中:地 1172.00 畝),人均耕地0.64畝,主要種植烤菸、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 37801.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84.8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9畝,主要種植梅子、蘋果、核桃 等經濟林果。有金、銅、鐵、鋅、建材石等資源。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79戶,共鄉村人口1834人,其中男性 964人,女性 870 人。其中農業人口1793人,勞動力109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白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671人, 白族56人,彝族87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30人,占人口總數的 2.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27人,參合率95.43%;享受低保5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200.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22.0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7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所,校舍建築面積7333.00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距離鎮中學2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0人,其中小學生142人,中學生48人。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360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036.8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 40.16萬元,有固定資產1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13.5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民政優扶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民受教育時間短,綜合文化素質低。全村有四個村民小組,典型的山區農業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嚴重製約著全村經濟發展。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教育事業發展,綜合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穩產高收;在以農業為主產業的同時,加強對礦產業、林業、畜牧業的全面發展。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林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91.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5.1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畜牧業、林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礦業、林業。擁有企業 3個。

人文地理

焦石村位於右所鎮東北部山區,海拔2450米,地處東經100°03′、北緯26°01′之間,年降雨量850毫米,年平均日照率為56%,光照充足,光質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兼有海洋性小氣候的特點。土壤以紅壤、黃壤為主。焦石村交通極其方便,大麗公路貫穿焦石村全境。
焦石村是洱源縣的東大門,距鎮政府所在地右所街23公里,距縣城洱源40公里,距大理州府所在地下關70多公里。東與鶴慶縣的黃坪鎮接壤,南接大理市的大把關村,西與松曲村、梅和村相連,北連鶴慶縣的西元村。2003年被洱源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文明村"。焦石村由於是山區村,適宜發展工礦企業,被洱源縣人民政府確定為洱源縣鄧川工業園區範圍之一。
全村人口以漢族為主,信仰本主崇拜,各自然村有老年婦女組織的蓮池會。明代,沐英、藍玉進軍大理時,傅友德曾集兵在焦石設立大兵營開採銀礦和煉焦,(因此有大營稱呼至今)。現在焦石回龍山仍有明、清時開採銀礦及冶煉銀子的遺蹟。
全村以種養殖業為主,出產包穀、小麥、蕎、白芸豆以及各類雜豆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以烤菸為主;蔬菜類有青菜、蘿蔔、蔓菁、辣椒、馬鈴薯、蔥、蒜等;果樹有梅子、蘋果、梨、李子、多依、木瓜、花椒等,近年開始發展泡核桃、板栗種植;畜牧業家畜禽以飼養黃牛、山羊、豬、本地土種雞為主。
有豐富的野生藥材資源,如燈盞細辛、板蘭根、兩面針、半夏、白芨、蟲蔞、黃苓、岩陀、鎖藥、木香、大黃、天麻、石斷(和尚頭)、地榆等。
礦產資源豐富,有鐵礦、銅礦、鉛鋅礦、黃金礦(低品位)、斑斕墨石(又名墨色大理石)、紅雲石、冰花石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