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脈小檗

無脈小檗

無脈小檗(Berberis nullinervis Ying):小檗科小檗屬落葉灌木,高1-1.5米。幼枝紅色,老枝暗灰色,略有槽,無毛;莖刺3分叉,長5-11毫米。葉紙質,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2-2.1厘米,寬5-8毫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平滑,中脈凹陷,背面皺縮,葉脈極不明顯,全緣或偶有1-2刺齒;近無柄。花3-4朵簇生;胚珠2枚。果梗長8-11毫米,無毛;漿果紅色,橢圓形,長約9毫米,直徑5毫米,有時頂端略彎曲,微被白粉,頂端無宿存花柱。種子2枚。花未見。果期8-9月。

產於西藏。生於河邊灌叢中或山麓。海拔4200-4300米。

(概述圖參考: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無脈小檗
  • 拉丁學名:Berberis nullinervis Yi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毛茛目
  • :小檗科
  • :小檗屬
  • 分布區域:產於西藏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近種區別,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1.5米。幼枝紅色,老枝暗灰色,略有槽,無毛;莖刺3分叉,長5-11毫米。葉紙質,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2-2.1厘米,寬5-8毫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平滑,中脈凹陷,背面皺縮,葉脈極不明顯,全緣或偶有1-2刺齒;近無柄。花3-4朵簇生;胚珠2枚。果梗長8-11毫米,無毛;漿果紅色,橢圓形,長約9毫米,直徑5毫米,有時頂端略彎曲,微被白粉,頂端無宿存花柱。種子2枚。花未見。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4200-4300米的河邊灌叢中或山麓。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西藏。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南木林。

主要價值

小檗屬植物常被培養為園藝觀葉品種,或作為矮籬笆牆。落葉品種在秋季葉子的顏色非常鮮艷,有些葉背白色的常綠品種也非常適宜觀賞。
其莖、根可提煉黃色染料。
有些種的的果實可以食用,富含維生素C,但味道很酸,而且因刺多不易收穫,所以作為人類食品並不普遍。通常是做成食品添加劑、果醬或果乾。其中刺檗在伊朗有較大歸模的種植,會和番紅花種在一起;當地也常使用刺檗的果乾入菜。

栽培技術

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近種區別

本種近似光葉小檗B. lecomtei Schneid.,但葉全緣,葉脈極不顯;簇生花序。為一較特殊的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