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力

無線電力

由MIT的物理教授MarinSoljacic帶領的研究團隊最近公布了最新無線充電研究成果,他們成功的利用電磁共振器,在兩公尺外供應一個60瓦的燈泡所需要的電力,並為這種技術取名為無線電力(WiTricity)。

2014年11月末,無線電力被《時代》周刊為2014年25項年度最佳發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線充電
  • 外文名WiTricity
簡介,原理,目標,質疑,歷史,評價,

簡介

預計將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將帶領無線電力技術朝商業套用邁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完成了一項實驗,他們使用兩個相距2米的銅線圈,成功地通過無線電力傳輸點亮了一個功率為60瓦的電燈泡。參與無線電力傳輸實驗的科學家,他們左右兩邊相隔兩米的線圈成功實現了無線電力傳輸,並點亮了一個功率60瓦的電燈泡。
無線電力傳輸展示無線電力傳輸展示

原理

這項名為“WiTricity”的技術是以“共振”為基礎,就像我們中學物理學過的聲波共振一樣: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放在相隔不遠的地方,其中一個被敲擊時,另一個就會因共振效應而跟著振動起來。而研究人員發現電磁效應在理論上也有同樣的性質:先將能量囤積在傳送端,而共振頻率相同的接受端靠近時,這些能量就會透過共振效應,從而將電流傳送到接收端,最終實現電力的無線傳播。
未來在最新的網路版《科學》雜誌上,美國的科學家們創造了“無線電力(WiTricity)”這個新詞。他們相信將在3到5年的時間內研發一套系統,可為手提電腦、行動電話以及其他設備進行無線充電。一旦實現這種無線電力傳輸,就意味著一些小裝置可以永久地擺脫電池的束縛,從而杜絕因廢棄電池帶來的環境污染。然而,在這項實驗中,高達45%的能量在傳輸至燈泡的途中損耗掉了。索爾賈希克教授表示,儘管以後可以對銅線圈進行精簡,但該系統的供電效能僅為普通化學電池的一半,而且進行電力傳輸的銅線圈有2英尺之高。一旦科學家們找到為手提電腦乃至電燈等設備進行無線充電的途徑後,插頭和電線就將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目標

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們認為進行無線電力傳輸是可能的,但是要真正有效地實現這種無線傳輸還需要進行大量艱苦的嘗試與努力。馬林-索爾賈希克教授提出了共振這個概念,他認為當物體間以相同頻率共振時,就有可能有效實現無線能量傳輸。為此,他使用了兩個銅線圈,讓其中一個傳輸能量,另一個則接收能量。索爾賈希克教授說:“有時我會忘記給手機充電,因此一旦手機電池耗盡手機就會嘀嘀作響把我吵醒,很是煩人。這個項目的靈感就來源於此。我們有望實現這個目標,因此現階段就可以開始認真考慮其商業化價值。”
無線電力傳輸展示無線電力傳輸展示

質疑

科學家稱,對於無線電力傳輸產生的微波,人們感到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如果其微波射向寬廣的區域,則毫無危險可言。就象是我們將手放入工作中的微波爐中,手當然會被燒傷,但如果將微波爐門打開,人站在離其3米以外就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電燈一樣,用手去觸摸亮著的燈泡會感到灼熱,但並不妨礙人們在燈下閱讀報紙。根據科學界達成的協定,2.45千兆赫茲的頻率主要用於未來的電力傳輸,該頻率可使能量輕易穿過大氣層,隨後其能量將最終轉變成高壓直流電源無線電力傳輸的工程規模巨大,不亞於當年巴拉馬運河的開鑿和英吉利海底隧道的建造。
無線電力裝置無線電力裝置

歷史

早在1913年,既是航海家又是網球選手的法國人羅蘭-加洛斯就提出能否從地面為空中飛行器提供動力,隨著微波爐和行動電話技術的成熟,加洛斯的問題就有了解決的答案。馬林-索爾賈希克解釋說,未來的無線電力傳輸系統首先要解決電力生產和輸送兩大問題。從低頻波到宇宙射線,整個電磁波波譜皆存在著波動。而波動向外發射時攜帶著能量,頻率越高,能量越大。如果這種電磁波能夠烹飪食品,當然也能提供電能,人們要做的僅僅是將微波轉變成傳輸效率更高的長波。

評價

我們已有了無線網路和無線電話。那么為什麼日常家電仍要插入牆上的電源插座中?美國無線電力公司的技術——利用插入式線圈產生磁場為最遠距離達2.4米的目標供電——已在豐田電動汽車、英特爾電腦及其他裝置上進行了試驗。無線電力公司執行長阿歷克斯·格魯森稱,在10年之內,房間裡可以不設導線,這樣所有的電器(電燈、電視、音響等)都可以靠一個中央充電基座供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