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毛卷耳

卷耳屬,是石竹科植物,二年生草本,全株密生長柔毛。莖簇生、直立,高達30厘米,下部紫紅色,上部綠色。野生於山坡、溝旁、路邊、草地及村旁草叢或灌木叢中。具有治乳癰、小兒風究、咳嗽,並有降壓作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無毛卷耳(變種)(東北草本植物志)
本變種與原變種卷耳(原變種)不同之處在於:全株無毛;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5-15毫米,寬1-3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無毛卷耳

生長環境

野生於山坡、溝旁、路邊、草地及村旁草叢或灌木叢中,為常見之小灌木,台灣中部的海邊很多。生於海拔580-1 000米的砂丘樟子松林下及草原砂質地。

分布範圍

產自內蒙古。俄羅斯、台灣中部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治乳癰、小兒風究、咳嗽,並有降壓作用。含糖類等成分。治陰虛陽亢、的煩躁不安、心悸、失眠症、頭暈目眩、耳鳴、高血壓、風濕痛。
1.食用: 頂部之嫩莖葉可供食用。
2.藥用: 根和全草(葉)入藥。
性味:莖、葉:辛、苦、寒,有毒;
果實:甘、溫;有小毒。
效用:全草:發汗通竅,散風袪濕,消炎鎮痛。
莖、葉:袪風,解毒。莖、治頭風,瘡傷。
果實:散風,止痛,殺蟲。治風寒頭痛,風寒濕痹,疥癩;
蒼耳子:治感冒頭痛,急、慢性鼻炎,瘧疾,風濕性關節炎。
蒼耳草:治子宮出血,深部膿腫,麻風,皮膚濕疹。長期服用易致肝癌。
根:風濕關節痛,感冒,瘧疾,腸炎,痢疾,小兒消化不良,淋證,帶下,月經不調,跌打腫痛,喉痹,乳癰,瘡癤,毒蛇咬傷。
葉: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乳腺炎。
臨床套用
①治療麻風對改善症狀有較好作用,用藥後能使患者結節消失,恢復正常皮膚,或紅斑顏色變淡、範圍縮小,面部、耳垂浸潤性損害減輕,脹大的尺神經變細變軟,手足活動靈活,部分恢復知覺。 麻風桿菌也有減少趨勢。 理浸潤亦稍有進步。 但上述療效多發生在用藥後3~4月之間,以後進步便不明顯,且有部分病人發生新生損害,少數病人繼續用藥至12~15個月又有不同程度的進步,但不及初期效果明顯。因此認為蒼耳草宜與碸類藥或氨硫脲同時服用或交替服用,以期收到較滿意的效果。 無毛卷耳 - 劑量及用法: 目前尚無統一的劑量標準。一般採用新鮮蒼耳草製成浸膏丸或片內服。浸膏丸每粒相當於生藥1~2兩或4兩。開始用4兩,每日1次,3日後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和病情輕重逐漸增加用量,最多每日16兩,2次分服;有的每日用8~24兩,連服3個月,休息兩周;也有主張每日用12兩,3次分服,若出現副作用可酌量減少,如無不良反應而見效遲緩者,可酌情漸增劑量。 副作用有食慾減退、便秘,及發熱、神經症狀等,但均較輕微。
②治療慢性鼻炎據50餘例臨床觀察,有效率在50%以上。具有抗過敏作用。對急性副鼻竇炎也有效果。用法:蒼耳全草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當於生藥2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
③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蒼耳草2兩(乾的1兩),煎服,每日1劑。輕者3~5天,重者7~10天即可見效。
④治療早期血吸蟲病用蒼耳全草2兩,檳榔1.5兩,煎成6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食前服,連服10天。治療32例,患者食慾增加,體力增強,一般體徵均見好轉;3個月後28例曾複查大便,血吸蟲卵陰轉率為78.6%。常見的藥物反應有腹痛、腹瀉、頭暈和噁心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