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拳

受“天人合一”思維方式的影響,造成了中國武術的泛和諧價值觀和象形拳的發達,以至出現了以抽象哲學概念命名的武術拳派,如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

無極作為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個概念,亦被武術界所使用。1921年,“最後的鏢王”李堯臣將“六合刀”和“追魂劍”合在一起,獨創了一件新式兵器——“無極刀”,創編出一套刀法——無極刀法。李堯臣的無極刀和無極刀法之外,傳統武術中還有以“無極”命名的單獨拳種——無極拳。該拳在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廣東省、黑龍江、遼寧等地都有流傳,其中天津是無極拳的一個重要傳承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極拳
  • 主要傳承人:王玉珍、高鎧庭
  • 主要傳承地:天津
基本傳承情況,技術體系,基本拳理,

基本傳承情況

無極拳又名無極功,據說起源於江南樂符一個叫劉仙島的人,其技術體系包括無極十二形、烏金刀。清嘉慶年間,劉仙島將無極拳傳於河南苔頭人蔡錦(金)堂。
蔡錦堂為嘉慶年間的舉人,家境殷實,嗜武如命,一生習武不綴。槍乃兵中之王,為完善無極拳藝,彌補無極拳無槍的歷史,蔡錦堂專門到天津靜海縣,在姜維後代姜顯博的徒弟高祖坡(字三豐)家做私塾先生,兩人換藝,蔡錦堂又學得了“子龍大槍”。
為使無極拳藝得以流傳,蔡錦堂在河南教下王國珍後,便開始訪徒授藝。自山東行至天津河東汪道莊時,他發現了一個習武的材料——王玉珍,便將無極拳藝毫無保留的全部傳給了他。
王玉珍時期,無極拳已得到社會的認可,其傳人主要有徐永慶(1873-1946)和趙永勝等人。另外,據說曹琨年輕的時候亦跟隨王玉珍學習過無極拳。
高鎧庭1913年出生在天津市河北區東窯窪,8歲時開始在河東區韋陀廟(武聖廟)跟隨徐永慶學習武術,後來為了讓高鎧庭學到純正的無極功夫,徐永慶還把高鎧庭送到自己的師傅王玉珍門下深造,就這樣高鎧庭的武術技藝突飛猛進。
1931年農曆六月二十四,19歲的高鎧庭在師傅徐永慶的鼓勵下,高鎧庭在天津市天后宮(原名娘娘宮)成立“天津特別市無極國術研究社”(天津市私立國術研究社),面向社會招收學員,公開傳授無極拳。
新中國成立後,高鎧庭依然熱心武術事業。2007年1月6日,天津市無極武術研究會成立,高鎧庭的兒子高鐵靜任會長,徒弟高金華任秘書長,目前兩人通力合作積極活躍在無極拳推廣的第一線。

技術體系

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完善,目前無極拳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體系完備的拳種。它主要包括如下技術內容:
(1)功法:十八羅漢功、三絕藝(踢樁、靠板、鷹爪力)、無極氣功。
(2)徒手套路:十二形手、無極拳、無極形拳、無極刀、子龍大槍。

基本拳理

(1)無極拳總綱
“無極本無拳,形跡是根源。練輕如鴻毛,練重如泰山”,這四句話對無極拳的鍛鍊特點進行了高度概括,可看做是無極拳的練功總綱。
(2)對身法重要性的認識
“高縱低伏身法捷,變化萬端重重疊。亦長深邃學理妙,蜿蜒蛇形奇正斜。”無極拳高度重視身法的作用,認為習武者無不以身法為第一要旨。
所謂身法無外乎周身的協調、配合,最講究一個“合”字。這裡的“合”即要求外在形體的配合,亦要求外形與內心、意念的配合。
(3)對腰重要性的認識
“練拳不練腰,到老藝不高。識透腰中趣,方見法中妙”。無極拳重視身法,而身法又與腰高度相關。為此,無極拳亦特別重視中樞腰的作用,認為:
“無極身法變無窮,擰腰變步方能成。周身力量隨腰動,得來全靠平日功。”
其基本練習方法為:
“無極腰法走螺旋,全身之力腰中傳,千般變化歸一理,承上啟下里外旋。
下行里旋龍絞尾,上行外翻蛇鑽天,力練巧練千萬遍,心領神會悟真源。”
(4)身心五比
心為元帥,眼為先鋒,耳為參謀,手足為兵將,腦為中央。
(5)無極拳六講
手講螳螂手,式講羅漢式,腿講買根腿,力講三節力,勁講貫通勁,氣講貫通氣。
(6)交手六要
手要快,眼要尖,心要合,步要疾,身要緊,神要貫。
(7)九剛十二柔
無極拳認為用力應剛柔兼備,過剛則猛,過柔則綿。經過長期的摸索,無極拳將其總結為“九剛十二柔”。
“九剛”為:頂、抗、填、撞、抖、靠、彈、碰、踹。
“十二柔”為:粘、聯、綿、隨、纏、托、捧、縮、滾、攔、推、捋。
武術史家唐豪先生在其《神州武藝》中對無極拳有所提及,他在說到抱道氏為廖子玉的著作《無極拳通論》、《無極拳譜圖說》作序雲“此藝系北平李先生所傳,為張三豐最後之組織,與太極、八卦合為一部大道者也”後說:“太極、八卦兩家拳法,前清季年,盛行於舊都,此公眼紅耳熱,名其混合兩家之手法曰無極,蓋欲使人信其勝於太極、八卦,誘人從游,此以飽私囊也。序所謂與太極、八卦合為一部大道者,其即山人一部生財之大道乎!”唐豪先生說這話似有所指,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天津無極拳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增補、完善,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風格獨特”、“自成體系”、“拳理明晰”、“源流有序”的拳種,值得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