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塔

無塵塔

無塵塔位於福建省仙遊縣城西北約50公里處的九座山太平院西側。唐 鹹通六年(865年)正覺禪師創建,為歷代僧人圓寂靜化之處。原有木製橫額,其上“無塵”二字是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敕書,現已不存。福建現存年代最久的石塔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無塵塔
  • 地理位置:福建省仙遊縣
石塔簡介,建築結構,風俗習慣,建造年代,地圖信息,

石塔簡介

無塵塔位於莆田市九座寺西面,創建於唐鹹通六年(865年),為該寺歷代寺僧圓寂後火化的荼毗塔,距今已1100多年。宋崇寧間賜名“無塵塔”。塔為三層石構,八角空心,高14.22米,內徑4.45米。塔尖為蓮花葫蘆形。基座為蓮花石雕,各層角柱呈瓜楞形。 底層下部八面刻有奔龍舞獅等浮雕圖案。設南北開門,東南與西南兩面有護門衛士浮雕。塔內有螺旋形石級盤旋而上。塔前有月台,與宋以後的石塔形制迥然不同。這是省內罕見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
無塵塔

建築結構

無塵塔為八角三層空心石構建築,高14.22米,直徑6.45米。塔基為蓮花舒瓣和波浪式雕刻,8根塔柱均為瓜棱式造形。塔的各層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下為疊澀,上繞欄桿。底層設子午南北開門,東西設窗,下部八面有奔龍舞獅等浮雕圖案。護門將軍不放在底層門的左右兩旁,而鑲在底層東南、西南二個方向的石壁上。二、三兩層四面開門,從底層至塔頂有螺旋式石級以登。塔尖為蓮花葫蘆頂。塔的建築風格和結構有明顯的唐代遺規。塔東太平院大雄寶殿前,有2座建於晚唐的婆羅門六角實心石塔,高6米,八面刻佛像,造型雅觀。塔南百山麓還保存有一座唐代和尚石墓,形似銅鐘,結構別致,也是研究唐代石構建築的寶貴文物。

風俗習慣

4月25日、10月4日媽祖節;六月食新 ;入伏這天家家熬“仙人凍”吃;每年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是春社,有在社日祭祀土地神、五穀神的風俗;立春時,備香案、燒香照燭,放鞭炮,貼上“迎春接福”、“春臨福至”等紅箋,名為“接春”。
仙遊縣城西北約50公里處的九座山太平院西側。唐鹹通六年(865年)正覺禪師創建,為歷代僧人圓寂靜化之處。原有木製橫額,其上“無塵”二字是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敕書,現已不存。福建現存年代最久的石塔之一。塔為八角三層空心石構建築,高14.22米,直徑6.45米。塔基為蓮花舒瓣和波浪式雕刻,8根塔柱均為瓜棱式造形。塔的各層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下為疊澀,上繞欄桿。底層設子午南北開門,東西設窗,下部八面有奔龍舞獅等浮雕圖案。護門將軍不放在底層門的左右兩旁,而鑲在底層東南、西南二個方向的石壁上。二、三兩層四面開門,從底層至塔頂有螺旋式石級以登。塔尖為蓮花葫蘆頂。塔的建築風格和結構有明顯的唐代遺規。塔東太平院大雄寶殿前,有2座建於晚唐的婆羅門六角實心石塔,高6米,八面刻佛像,造型雅觀。塔南百山麓還保存有一座唐代和尚石墓,形似銅鐘,結構別致,也是研究唐代石構建築的寶貴文物。
內部石梯內部石梯

建造年代

仙遊縣鳳山鄉九座山,有鳳凰來儀山形,雄鳳冠上建有九座寺,雌鳳冠上建有無塵塔,兩地相距約有400米。據《仙遊縣誌》記載,無塵塔建於唐懿宗鹹通六年(公元865年)。原為歷代僧人圓寂靜化之處。倡建者是正覺禪師。塔上“無塵”二字是北宋崇寧中勤書。二層塔門刻有紹興丙寅僧家藏衣字樣。1997年9月2日,無塵塔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當時定為宋代石塔。因建塔年代有疑,幾年來曾有許多好奇文人及文物工作者前來查考,但由於年代已久,石刻字跡模糊,難以辨認,均查認不出十個字,因此仍不解其詳。
宋代石雕宋代石雕
現今保存的無塵塔,塔基為蓮花舒瓣和波浪式雕刻;塔柱八根,為瓜棱式造形,雕工粗中有細;塔高14.22米,直徑6.45米。塔的各層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每層下為疊澀,上繞欄桿;底層設子午南北開門,東西設窗,二、三兩層四面開門;從底層直至塔頂均為空心結構,僅有螺旋式石級以登。建築風格均是唐代遺規,不同於仙遊現存的諸古塔。
由此可見,鳳山無塵塔原建於唐懿宗鹹通六年,為木質空心結構;宋紹興丙寅年被匪寇所焚毀,於宋乾道丙戌年伐石重建,為石質空心結構;現存的無塵塔乃宋代古塔,建築風格保留唐代遺規。

地圖信息

地址:莆田市仙遊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