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厘頭

無厘頭

無厘頭,原是廣東廣州等地的一句俗話,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令人難以理解,無中心,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目的,粗俗隨意,亂髮牢騷,但並非沒有道理。

電台的軟硬天師二人組合和電影明星周星馳都以此著名。

基本介紹

概念,影視表現,其它表現形式,喜劇產生原因,誤解示例,

概念

無厘頭
無厘頭概念來自嶺南文化中的廣東地區,“無厘頭”又寫作“無哩頭”,有這幾種解說:
從其概念和內涵來看,《咬文嚼字》作了兩種解釋:一說“哩頭”即“來頭”,因為粵語中的“哩”和“來”同音,顯然,“無哩頭”就是沒有緣由、沒有來頭、沒有由來、沒頭沒腦、莫名其妙之意;一說“哩頭”就是“準則”,“無哩頭”即“無準則、無分寸、亂來”,“由此引申出戲說、搞笑等義”。
就事情關聯來說,“無哩頭”也就是“無邏輯,出其不意,上文不對下理的行為、思想和語言”。這就是涉及了相近的解說,“哩頭”即“意義”,“意思就是沒有意義,廢話”。所以,周星馳的電影上的英文字幕就常被譯為“Nonsense”,沒有意義之稱。
就地地道道的民間文化來看,“無哩頭”乃是順德的方言,是罵人的話中最狠的一句,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做事情什麼都不行,很沒用。可以說,“哩”即“一點”,“頭”即頭腦,“無哩頭”也即是“沒有一點頭腦、沒腦子”。“無厘頭”的語言或行為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其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觸及實物的本質。

影視表現

語言風格(以周星馳作品為例)
無厘頭語言風格的特點就是運用語言世界的偏離,常見的偏離主要有語音偏離、辭彙偏離及語法偏離。
(一)語音偏離
語音偏離是最常見且活躍的一種語言偏離。其中,巧妙地運用同音字而構成的諧音、運用對仗而構成的押韻更是典型的語音偏離。
1. 諧音雙關
諧音雙關的語音偏離指的是利用詞語音同、音近構成的語音偏離,雖然字面上是甲詞,實則表達的卻是音同或音近的乙詞,構成諧音偏離,從而達到現“此”而隱“彼”的效果。例如:
食神:這條魚就像――就像受到輻射污染一樣,看了我都想嘔吐了,你還叫我吃啊?零分!回家好好反省反省,你就是多了塊魚。
廚師:不是多了塊魚,是多餘,你呀,你根本就是多餘呀你。(《食神》)
台詞通過“魚”和“余”的諧音,來諷刺做菜人的多餘。這樣的偏離,從具體的事物轉到電影人物身上,帶有幽默、反諷的意味。
2. 巧用押韻
“押韻”又叫“壓韻”,指的是韻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韻的字。漢語的語音聲調平仄相對,音節單雙相對,巧妙地運用這一類語言特色,能使語句讀起來琅琅上口,從而達到加強節奏的效果。正如臧克家所言:“押韻是加強節奏的一種手段。”
周星馳電影台詞的押韻並非語言學修辭手段中嚴格意義上的押韻,大多只是強調句尾語音合韻,卻創造出了特有的“無厘頭”式的幽默效果。例如:
圖畫裡,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童可笑可笑!
棋盤裡,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
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洽洽。
雨雨風風花花葉葉,年年暮暮朝朝。
(《唐伯虎點秋香》)
在這四句詩句中,傳統意義上刻板、工整的押韻套上了“無厘頭”式的詩句,可謂大膽創新,獨具一格。
(二)辭彙偏離
一般而言,遣詞造句需規範:不能生搬硬套且隨意濫造。但有時為了表達效果的特殊需要,往往需要通過改變詞語的形態和搭配來獲取新的涵義。
1. 英漢共用
現代漢語吸收外來詞,一般不會簡單照搬而是要加以改造,使其適應現代漢語結構系統,但在周星馳的電影台詞中卻混雜了眾多廣東俗語及港式英語,引領了一股大眾語言潮流。例如:
至尊寶:喂,瞎子,你不是死了嗎?
瞎子:我們剛剛是裝死的!
至尊寶:我Kao! I服了You!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中英文雜糅的一句“我Kao! I 服了You”,經過周星馳獨特的表演方式,成為現實社會中人們對於不可理解的人和事情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暗含無奈或者驚訝的意味。
2. 辭彙改裝
周星馳電影台詞中存在著大量臨時自創的新詞語,其創造也並非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對它們進行了“無厘頭”式的改裝,並對其賦予特殊的含義。所有這些經過改造而成的新辭彙,在形式上獨具匠心,創造出了一種十分詼諧幽默的效果。在電影台詞中主要表現在對熟知的成語、俗語等進行改造。例如:
掃地只不過是我的表面工作,我真正的身份是一位研究僧。(《少林足球》)
根據“研究生”仿造出新名詞“研究僧”,不僅和電影中的角色遙相呼應,還頗有新意,令人捧腹大笑。因此這類改造可以說是“詞隨物轉”,既新穎別致,給人一種獨特化的效果,又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事物的特徵。
(三)語法偏離
語法是詞、短語、句子等語言單位的結構規律是從眾多的語法單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組合方式或類型及如何表達語義的規則。語法規則包括句法規則和詞法規則,句法規則要求句子成分之間搭配得當,句子的語序合理;詞法規則要求遵循詞類規範,正確修飾詞性。
1. 語序變換
語序是漢語表達的語法手段之一,語序包括詞序和句序。詞序是指詞或詞組根據語法規則在句子中的排列次序。詞在句中的固定位置反映了它在語言結構中的功能。巧妙生動地變換語序有時能營造出幽默詼諧的氛圍。周星馳電影中有類台詞採用的是“……先”句式,十分流行。例如:
給個殺我的理由先!
想殺我哪有那么容易,問問我兄弟們先!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先”的意思是位於時間或次序之前,是表示時間的副詞。從正常的語序來說,應放在動詞之前,即“先給個殺我的理由”“想殺我哪有那么容易,先問問我兄弟們”。這樣的表達形式,突破了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可謂獨具匠心。不過廣東人都習慣把“先”放在後面說。
三、結語
綜上所述,“偏離”是周星馳電影台詞所採用的重要的語言表達方式。電影台詞中採用的天馬行空的語言偏離,一方面,使觀眾能從嚴格的語言規範中脫離出來,給其新鮮感;另一方面,無厘頭的語言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通過玩世不恭的表象,來揭露世界的本質。
顛覆性
“無厘頭”的顛覆性並不僅僅體現在醜化主要人物形象上。實際上“無厘頭”一路高歌猛進,,早已在顛覆領域處於霸主地位,在香港的這種極盡瘋狂的電影創作大環境下,所有一切正常的事物都是可以拿來顛覆的。
周潤發也曾出演過很多有無厘頭特點的喜劇電影。他最主要的特點或者說是優勢就是在一本正經和完全瘋癲搞笑這兩種角色之問能夠做到自然和輕鬆的轉換,並且不會讓觀眾覺得有這種轉換有哪些不合情理。在《賭神》之中,周潤發所飾演的英俊瀟灑的模樣瞬間就會變成一個令人捧腹大笑的傻瓜。而且無論他是一個冷酷的殺手,還是一個瘋癲的搞笑狂,都能夠讓觀眾們認同這個角色。
在香港以前的演員表演之中,周潤發的這種表演特點是絕無僅有的,因此在他成功之後,塒於這種特點的模仿在香港的喜劇電影巾簡直如雨後春筍般,甚至已經波及到那些以相貌靚麗而著稱的演員身上。所以無論是張國榮還是劉德華,他們都曾經扮演過與自身英俊相貌完全相抵的市井小人物形象。如在《瘦身男女》當中,以身材好著稱的劉德華居然變成了一個貪吃小氣的大胖子。當然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還要算是在電影《食神》中的莫文蔚了,在影片中她的形象被導演周星馳糟蹋的已經不能用慘不忍睹這個辭彙來形容了。這種大膽地顛覆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的形式,就成為“無厘頭”重要的內容之一。
總之,香港電影就像是一鍋歷史悠久的老湯,看似渾濁,實則蘊含了道不盡的內容,嘗一口五味雜陳,聞一聞沁人心脾,而香港喜劇電影的“無厘頭”本色,就是這鍋老湯所有味道之中最濃烈、最深切的味道,這味道通過電影傳遞到我們現實的心靈的時候顯得是那么的柔華和複雜。在“無厘頭”中品味香港,在香港感受“無厘頭”。
總結
無厘頭有很多特點,簡單的說以反崇高,反精英,反邏輯,無所顧忌,諷刺調侃一切為內容的特立獨行和不同尋常是“無厘頭”這個概念的重要特徵之一。

其它表現形式

當時整個市場都在期待有某些人的突破,因為周潤發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喜劇演員,他可以演小馬哥,也可以拍一些悲情的戲。成龍的功夫片是一年一部,而且越來越偏向,不僅在南非拍、在澳洲拍,還跑到西班牙、南斯拉夫拍,這樣的喜劇成本太貴了。其他人則難再有新意。終於在1988年,周星馳出現在了大眾的視線里。當時在香港廣播圈裡有個組合叫“軟硬天師”。
“軟硬天師”就是葛民輝林海峰,他們在電台做節目的方法就是亂說,連報交通報告也是亂說。不過這種亂說非常受歡迎,也因為這種亂說不負責任,或者是好像沒有明天就把笑話說出來,結果香港產生出了“無厘頭”文化,表現在電視劇裡面就可能突然間會說:“我們不如坐下,喝杯茶,吃個包子”,這些跟劇情完全無關的東西,但是觀眾看起來卻是很樂的。
軟硬天師是20世紀90年代至今香港的潮流文化象徵,更可說是香港流行文化的異數。軟硬天師以「無厘頭」(意指找不清方向,理不出頭緒,不拘泥於任何章法或不按常規的誇張表演形式)見稱,他們所主持的電台節目便有報導菜價等搞笑環節,予人語無倫次的感覺。當軟硬天師轉而填詞、唱歌時,聽眾往往先入為主,認為他們的作品必定是無厘頭的。
在<鈴通天地線>中講玩line的情況,甚至模仿玩line的對話,這是拒絕抽離的說教,反而進入該種文化現象的場景,結果也使得<鈴通天地線>幾乎變成玩line中人胡言亂語的語錄,無厘頭之餘又批評地自嘲。由此可見,軟硬天師其實選取了不少具社會批判的題材,把或美或醜的社會百態也展示在歌詞當中。

喜劇產生原因

然而,「無厘頭」終究是單一名詞,要瞭解其中所包含的意涵,尚須從明星形象、社會文化等層面去進行探究,就現象面而言,揆諸「無厘頭」文化在香港的源起,整理歸納如下:
一、 無厘頭因電台節目播報而起: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軟硬天師林海峰葛民輝,1988年3月兩人以二十一歲的年紀加入香港商業電台,藉由「黐線佬」(狂人、神經病)的姿態出現,「亂嗡」(胡說)一通,除了風靡青少年模仿其言行,更引來許多家長、教師投書報章,認為「軟硬天師」是年輕一代的心靈毒藥。
軟硬天師(葛民輝、林海峰)軟硬天師(葛民輝、林海峰)
二、 無厘頭因電視與唱片掀起流行:之後,這股風潮湧進了電視,於是出現了【開心主流派】( 曾志偉林敏驄 )、出現了【笑星救地球】(胡大為廖偉雄)等收視率頗高的節目。
林敏驄與曾志偉林敏驄與曾志偉
三、 無厘頭被周星馳電影推波助瀾:1990 年 8 月,由周星馳主演的電影【賭聖】成為當時香港電影史以來,首部超過四千萬港幣的電影,因而「周星馳旋風」、「無厘頭熱潮」、「無厘頭=周星馳」等稱呼不逕而走,「無厘頭」遂被論者認定為「香港在90年代的一種瘋狂無聊、雜亂無章的文化形式」。
周星馳周星馳
香港這個曾經既中又西或者不中不西的殖民城市伴隨著迅速騰飛的經濟,令人目不暇接的時尚衝擊波,令這個城市的發展節奏不斷加速。
這種情況表現在90年代初期的各種類型電影裡,則是一般三周甚至短到不到兩周的拍攝周期以及平均速度只有4—6秒的時間的鏡頭。實際上,我們所熟悉的香港商業電影是世界上節奏最快的區域電影類型。如此之快的節奏,使得香港電影留給觀眾的思考時間少到幾乎等於沒有。於是,觀眾陷入到視聽刺激的迷障之中。沒有機會進行必要的邏輯分析推理,因而一些匪夷所思毫無道理的噱頭才被加入進來。
而在喜劇片方面,香港電影的快節奏恰恰成為無厘頭風格的一個重要成因。拒絕理性介入的大前提下,沒有邏輯的笑料通過快速的節奏,密集的釋放到觀眾面前,形成一波緊接著一波的笑料打擊。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因為喪失了邏輯和理性,被動的跟隨者這種打擊節奏進入到影片規定的情景當中,忘卻了自我,因而也感到無比的放鬆,這也是無厘頭無邏輯的妙處所在。
另外,受到西方後現代主義影響,拼貼,解構這兩個後現代的主要特徵被融進到電影裡,從內容和形式方面為無厘頭提供了新的表達方式,將曾經被人們認為是經典的東西破壞、改裝,成就出一種特立獨行,雞群鶴立的景象。這樣的拼貼和解構並沒有什麼實質性意義,也沒有什麼深刻的內涵,甚至有人認為只不過為了博人一笑、譁眾取寵而已,但是它敢於將正統,嚴肅,崇高這些元素拎出來顛覆,進行無情嘲弄,單憑這一點就擁有了足夠的意義。
還有這種紮根於市井生活影片模式,滲透著香港人的審美愛好和生活習慣,除了無處不在的俚語和俏皮話外,很多的類型元素也被加入進來,瘋狂的戰鬥場面,玩命的特技動作,以及時尚流行的各種元素都會可能成為一部無厘頭電影的支撐環節,所以當各種元素混搭在一起的時候,它更可以名副其實的稱作是無厘頭了。

誤解示例

誤解一:有人認為無厘頭的出現是受到日本漫畫的影響。
1990年代初期,香港興起閱讀日本漫畫的熱潮,日本卡通每天都在電視上熱播,日本文化逐漸影響香港青年人。而日本漫畫及卡通片中一些誇張的表達方式亦為香港青年所模仿,且形成一種獨特的表演風格。事實不然。
1993年成龍主演電影《城市獵人》即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片中成龍曾化身為街機遊戲角色春麗。
無厘頭
誤解二:周星馳創造無厘頭表現形式
2006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研討會發表的參考文獻中已表明,香港無厘頭是因無線電台播報節目而起,如葛民輝的交通報導節目【馬路天使】及軟硬天師的電台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