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功鄉

無功鄉唐 王績 字 無功 ,性嗜酒;嘗采 杜康 、 儀狄 以來善酒者為譜,著《醉鄉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功鄉
  • 拼音:wú gōng xiāng
  • 出處:《新唐書.隱逸傳.王績》
  • 釋義:醉鄉
基本信息,典源,釋義,示例,相關閱讀,

基本信息

解釋:唐王績字無功,性嗜酒;嘗采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著《醉鄉記》。見《新唐書.隱逸傳.王績》。後世因以"無功鄉"指醉鄉。

典源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六〈隱逸列傳·王績〉~5594~
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著《醉鄉記》以次劉伶《酒德頌》。其飲至五斗不亂,人有以酒邀者,無貴賤輒往,著《五斗先生傳》。

釋義

後世因以“無功鄉”指醉鄉。

示例

蘇軾《真一酒歌》:“湛然寂照非 楚 狂,終身不入無功鄉。”

相關閱讀

醉鄉記
王績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醉之鄉。去中國不知其幾千里也。其土曠然無涯。無邱陵阪險。其氣和平一揆。無晦明寒暑。其俗大同。無邑居聚落。其人甚精。無愛憎喜怒。吸風飲露。不食五穀。其寢于于。其行徐徐。與鳥獸魚鱉雜處。不知有舟車器械之用。昔者黃帝氏嘗獲游其都。歸而杳然喪其天下。以為結繩之政已薄矣。降及堯舜。作為千鐘百壺之獻。因姑射神人以假道。蓋至其邊鄙。終身太平。禹湯立法。禮繁樂雜。數十代與醉鄉隔。其臣羲和。棄甲子而逃。冀臻其鄉。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寧。至乎末孫桀紂。怒而升其糟邱。階級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見醉鄉。武王得志於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職。典司五齊。拓土七千里。僅與醉鄉達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厲。迄乎秦漢。中國喪亂。遂與醉鄉絕。而臣下之愛道者。亦往往竊至焉。阮嗣宗陶淵明等十數人。並游於醉鄉。沒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國以為酒仙雲。嗟乎。醉鄉氏之俗。豈古華胥氏之國乎。其何以淳寂也如是。今予將游焉。故為之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