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刺假近糠蝦

無刺假近糠蝦(Pseudanchialina inermis (Illig,1906))是糠蝦科假近糠蝦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刺假近糠蝦
  • 拉丁學名:Pseudanchialina inermis (Illig,1906)
  • :動物界
  • :糠蝦目
  • :糠蝦科
  • :假近糠蝦屬
  • 命名者及年代:Illig,1906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最大體長,雄性2.8mm,雌性2.7 mm。
圖44 無刺假近糠蝦Pseudanchialina inermis (Illig,1906)
1.雄性頭部背面;2.雌性頭部背面;3.第1觸角;4.第2觸角;5.上唇;6.第1小顎;7.第2小顎;8.第1胸肢內肢;9.第2胸肢內肢;10.第4胸肢內肢;11.第5胸肢內肢;12.第6胸肢內肢;13.雄性第3腹肢;14.雌性第3腹肢末部;15.雄性尾節;16.雌性層節;17.尾肢。
體小而纖細,頭胸部較寬,腹部較窄。額板前緣略呈橢圓形,其頂端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1節的中部後方,側緣稍覆蓋眼柄的基部。頭胸甲前側角圓形。眼較大,角膜短而寬於眼柄;眼柄較窄長。雌雄兩性第1觸角柄雖都較纖細,但雄性較粗壯,第1節顯著長於第2節,約為其長的
;第2節顯著地短;第3節長於第1節。第2觸角鱗片細長,約大於寬的3倍,外緣光滑,末端具1長而尖的強刺;第2觸角柄1、2兩節較短,第3節很長,顯著長於兩個基節長度的和。鱗片和柄的基節間具1顯著的強刺。
上唇長顯著大於寬,中央刺突長而尖,其兩側表面喇檔槳再光裸無毛,刺長約與上唇本身的長度略等。大顎顯著發達,具有明顯的切齒突、活動片和臼齒突;觸鬚第1節短小,第2節長而粗壯,末節呈橢圓形,具羽狀境您鞏剛毛。第1小顎適度發達,基小葉圓形,具羽狀剛毛,末小葉外緣光滑,末部約具10個較細長的光裸粗刺。第2小顎內肢末節具羽狀剛毛和細短剛毛;外肢較發達,約具10根羽狀剛毛。
第1胸肢內肢適度粗壯,具顯著的羽狀剛毛,指節末端具1光裸而粗壯的刺;外肢基板較寬大,外緣末角具1齒,鞭部7節。第2胸肢與第1胸肢相似,外肢8節。第3—8胸肢內肢掌節由3小節構成,指節短小,上具剛毛;外肢7—8節。
雌雄兩性腹肢除雄性第3腹肢外,皆為雛形。雄性第3腹肢頸雅永獄基節寬大,內肢雛形,僅具小葉片;外肢相當發達,但僅為1節,末部具3根剛毛,其長約為第5腹節的2倍。
尾節細長,其末端閥煮櫃超過內肢和外肢朵樂,長約為寬的
側緣基半較寬而光滑,向後趨窄,末半側緣具4—5刺,末端具1對大刺,察去煉其長約為側刺長的
。末部缺刻淺,呈三角形,每邊約具8—12個由里向外逐漸增大的刺。
尾肢內肢長與外肢略等,腹面平衡囊顯著大,其附近僅具1刺。尾肢外肢較窄,外緣末部具1顯著的刺。
本種是囊糠蝦亞科Gastrosaccinae中體形比較小的種。額板的形狀,尾節的側刺數及長寬比例與Illig的原始描述較近似,但我們的標淚寒槳本上唇中央刺突、尾節側刺間的側緣上尚未見到微小的刺毛,尾節末部缺刻內的刺數比較多。我們的標本額板較寬圓,與Hansen的描述和圖相似,但尾節側刺僅為4對。
標本採集地 7♂♂,17♀♀,1959年1月25日至1960年5月14日采自南海北部的北部灣近岸水域。106°30′—111°00′E,18°45′—21°00'N,1♀,標本號為南89003,1989年5月4日12°31′N、117°22′E,水深1000m;幼1,南連D↓1↓8911,1989年12月22日,5°07.77′N、112°14.44′E,109m。采自南沙群島附近水域。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東海, 南海北部, 西沙群島, 南沙群島附近海域
國外分布:廣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 中太平洋區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東海, 南海北部, 西沙群島, 南沙群島附近海域
國外分布:廣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 中太平洋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