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模式

烏鎮模式

烏鎮模式,2010年5月17-21日,在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UBPA),以“歷史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為主題的烏鎮案例館,揭開了神秘面紗。展館展示了實體搭建的烏鎮水閣、天人合一的保護模式、古色生香的古廳民居,以及烏鎮皮影戲表演,磚雕、木雕、竹雕演示和烏鎮影像圖片。這是烏鎮景區的“實物模型”,更是古鎮保護與開發“烏鎮模式”的縮影。

背景,內容,意義,

背景

2010年5月17-21日,在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UBPA),以“歷史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為主題的烏鎮案例館,揭開了神秘面紗。展館展示了實體搭建的烏鎮水閣、天人合一的保護模式、古色生香的古廳民居,以及烏鎮皮影戲表演,磚雕、木雕、竹雕演示和烏鎮影像圖片。這是烏鎮景區的“實物模型”,更是古鎮保護與開發“烏鎮模式”的縮影。
如何很好地保護千年古鎮的原貌和韻味,又能把它開發成為旅遊熱點而可持續發展,這是古鎮保護與開發面臨的難題。烏鎮對此作了有效的探索,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如修舊如故、管線地埋、地方傳統文化挖掘、控制過度商業化、管理運作模式的選擇等做法,都是在全國古鎮保護開發中首創或成功運作的典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譽為“烏鎮模式”。

內容

烏鎮的原則是,承接古鎮文脈,保持古鎮風貌,力求原汁原味,做到“整舊如故,以存其真”。具體的做法可歸納為“遷、拆、修、補、飾”五個字。所謂“遷”,搬遷歷史街區內必須遷移的工廠、大型商場、部分現代民居;“拆”,拆除必須拆除的不協調建築;“修”,用舊材料和傳統工藝修繕破損的老街、舊屋、河岸、橋樑等;“補”,恢復或補建部分舊建築,填補空白,連綴整體;“飾”,各類電線、管道全部地埋鋪設,空調等現代設施全部遮掩。這“五字法”是烏鎮的創意之舉,很好地恢復和保持了古鎮的原真風貌,得到國內外專家的肯定和讚譽,也吸引了外地同行的參觀借鑑,甚至以傳統文化保護著稱的蘇州,也派出電視採訪組專程來烏鎮“探營”。在以《烏鎮對蘇州的啟示》為題的採訪札記中,揭示了一個有趣的內幕:“這老街上的石板,有相當一部分是從鄰近的地方,三錢不值兩錢地收購來的老房基石和駁岸老石頭。據說,這些舊石頭和那些舊木料,有不少就來自我們蘇州,因為在那段時間裡,蘇州城鄉到處都在拆遷。被江蘇人當垃圾一樣遺棄了的東西,浙江人卻都揀回來當成了寶貝……”
烏鎮在開發中堅持“歷史遺產保護和再利用”,具體實施了遺蹟保護工程、文化保護工程 、環境保護工程等“三大工程”,令烏鎮充分再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水鄉古鎮風貌,由此形成一個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休閒觀光區。 此外烏鎮更在不斷完善和充實景區品牌文化內涵上進行創意突破,除向世人展示烏鎮特有的民居水閣、老宅深巷、船拳皮影和民間作坊以外,還深層次地挖掘了民間傳統文化,把許多鮮為人知的民間節俗、壽俗、禮俗、婚俗、衣俗等和豐富多彩的“蠶文化”推向旅遊前沿,讓茅盾筆下的“老通寶家鄉風情”走出千百年塵封的古鎮。烏鎮還舉辦了“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儀式”;連續兩年舉行了民俗風情濃郁的“烏鎮香市”,從而獲得了媒體及遊客的極大關注。

意義

烏鎮開發的模式經驗有典型意義,它在管線地埋、河道清淤、修舊如故、控制過度商業化等方面的成就,一直以來都是全國古鎮保護開發中首創或成功運作的典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