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仙岩佛光寺

烏仙岩佛光寺

梅州佛山寺位於梅州市梅縣區扶大鎮鐵爐潭村,離梅州市區六公里,

緊靠梅州市梅縣區新城街道辦事處。地理位置優越,已鋪有水泥路,中巴以下車輛可直達寺前,交通方便,景色秀麗,地勢雄偉,梅州市區的梅城美景盡收眼底。佛光寺,原名“烏仙岩寺”,為區內三大岩(龍牙岩、烏仙岩、大東岩)之一。始建於明朝,歷四百餘載,曾多次擴建、重建。據清康熙《程鄉縣誌》記:“烏仙岩寺,區外西十里,有飛來三祖師碑記。”可惜此碑已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仙岩佛光寺
  • 位於:梅州市梅縣區扶大鎮鐵爐潭村
  • 離梅州城:六公里
  • 緊靠梅州市梅縣區新城
梅州佛光寺簡介,現任方丈,]遊覽寺廟佛教常識b],扶貧工作,

梅州佛光寺簡介

佛光寺原名烏仙岩,始建於明朝,歷時四百餘載,地處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扶大鎮烏仙村。毗鄰梅州市梅縣區新城街道辦事處,離梅州市區的梅城六公里,交通便利(有專線公共汽車直達寺內),景色秀麗,仙跡猶存。究其”烏仙”來由,昔程鄉縣誌,曾有碑記,惜碑己佚。吾等追本溯源,遍訪鄉中父老,言之為傳說。相傳明朝某(歲)遭受大旱,禾稼枯萎,鄉人跪地禱告上蒼恩賜甘霖,虔誠之至,感動佛菩薩。旋即,見三位黑衣大仙,駕鶴飛來,至高山岩處,行雲布雨,旱患頓解。因飛來三仙身穿黑衣,故稱三仙為“烏仙”,山岩則稱“烏仙岩”人們不忘烏仙大恩,遂集資建寺供奉三祖師,並奉數尊觀音菩(薩)聖像,數百年來,香火鼎盛,有求必應。相傳昔日江西地理明師,尋龍脈)列烏仙岩,仔細察看,不禁連聲讚嘆:“此乃寶地……”。後來,住持在明師停留處建起神壇,名曰”江西伯公”。 人世滄桑,風雲變幻,佛教隆微交替,本寺在一九五九年因失機緣,僧眾離寺,殿堂倒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春風使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得以貫徹落實,佛陀慈輝,在鄉賢及海內外善信匡助下,一九八八年開始重建,但鮮如教義,一九九五年春,由上級主管部門、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及廣大善信的支持,得倡佛法,而名為“佛光寺”。寺中僧眾以秉持佛理為己任,依教奉行、嚴遵戒律、以身作則、慈悲示人,立心弘法,為籌建莊嚴道場作了全面規劃。請廣東潮州建築設計院依照傳統佛教古剎格局,仿明代建築,精心進行總體規劃設計,首期擴建工程項目有三十多項,占地約需二百多畝。
烏仙岩佛光寺
烏仙岩佛光寺
佛光寺在建中之大殿,占地636平方米,氣勢磅礴恢巨集,建築造型莊嚴精美,結構古樸,風格淳美。擴建後殿堂內供奉之三聖佛像(銅質鎏金),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銅像、青石穿花龍柱(18根),頂梁石柱(12根),頂牆石柱(18根)等項目供善倡隨此殊有機緣得種自身之福田、利益。廣大善信可個人或聯名認捐。

現任方丈

釋證榮法師,祖籍廣東梅州,1958年農曆五月初五日出生。1995年在梅州市梅縣區烏仙岩佛光寺出家;1997年11月在廣州光孝寺求授具足戒;2005年9月至2007年4月在中國人民大學就讀佛教研究生班。
現任:廣東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梅州市佛協副會長,梅州市政協常委,梅縣區佛教佛光寺住持。

]遊覽寺廟佛教常識b]

三門殿——寺院的大門一般都是三門並立,中間一大門兩旁各一小門,所以稱三門殿。三門殿內門的兩旁樹兩大金剛像,手持金剛杵,此即警衛佛的夜叉神,又名“執金剛”。傳說佛有五百執金剛隨從,主要者名“密跡金剛”。
世俗稱此像為“哼哈二將”。其實,佛經中並無此稱呼。
烏仙岩佛光寺
天王殿——三門內的第一重殿,殿中間供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像後供韋馱天,面向北。東西兩旁供四大天王像,東方天王名“提多羅咤”(“提多羅咤”意為持國——即能護持國土,是帝釋天的主樂神),手持琵琶,護東方“弗提婆”(勝)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為增長,能使他人善根增長),手中持劍,護南閻浮提(勝金)洲人民;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意為廣目,能以淨眼觀察護持人民),手中纏繞一龍,護西瞿耶尼(牛貨)洲人民;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意為多聞,有大福德,護持人民財富),右手持傘,護北郁單越(勝處)洲人民。世俗稱為“四大金剛”。其實,並無此說法。金剛,天王不可混淆。
烏仙岩佛光寺
彌勒菩薩名“阿逸多”,釋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後來由人間生在兜率天內院中教化菩薩。也有把布袋和尚稱為彌勒菩薩的,源自浙江奉化在五代時有一僧人常攜布袋,教化民眾,頗受民眾信仰,臨終時說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勝百千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因此,人們認為彌勒佛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韋馱天——傳說唐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常周行東南西三洲(北洲無出家人),護助諸出家人。宋代以後,便在寺中塑了韋天像,又和佛經中所說韋托天相混,一般稱為韋馱菩薩。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即是正殿,或稱大殿。大雄是稱讚釋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烏仙岩佛光寺
釋迦牟尼佛——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釋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教立了佛教,所以稱為釋迦牟尼佛。一般多在釋迦牟尼佛像旁塑有兩位比丘立像,其中年老者名“迦葉尊者”,佛涅槃以後後世稱他為初祖;年輕者名“阿難尊者”,迦葉尊者涅槃以後後世稱他為二祖。
俗稱釋迦牟尼佛為如來佛,這是不對的,因為如來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稱,並不是說某佛。就像先生閣下不能說明是某人一樣。

扶貧工作

2010年8月9日,住持證榮法師、義工,在邱紹華、陳惠芳、張雲帶等居士發心下,一行20多人由統戰部鐘部長的帶領下到梅州市梅縣區隆文鎮三坑村開展扶貧慰問工作。
開車2個小時到達三坑村,但進入扶貧點,還有3公里,一路地勢偏避,雖然有道路了,但只是一條土路,道路狹窄且凹凸不平,車輛進出相當不便。當地村委幹部說,村民不僅出行不便,也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在雨季,路面泥濘,車輛根本無法通行。如今,當地政府將道路硬化的事宜提上了議事日程,雖然交通部門可撥部分款項,但資金仍不足。邱紹華、陳惠芳夫婦居士得知此事後,立即表態,決定通過佛光寺慈善功德會轉捐款5萬元,望三坑村居民出行難的問題早日能夠得到解決。
烏仙岩佛光寺
證榮法師與邱紹華、陳惠芳等各位居士一下車就不顧疲勞,在鐘部長與當地村委幹部的帶領下深入了解特困戶的生活和身體情況。當天慰問了特困戶李錦生先生(母親已經80高齡,身體不好;李錦生現年47歲,自己也身體殘疾,無勞動能力;家裡領養一女現正在讀職中)由邱紹華夫婦扶助每月520元的生活保障,為期3年。李偉強先生(李偉強現年60歲,智力殘疾、寄住在其哥家中,無生活來源;其哥嫂已年老體弱,無勞動能力,家庭經濟壓力重,無固定經濟來源)由張君華夫婦扶助每月200元的生活保障,為期3年。證榮法師與居士一行到每一戶,都和他們促膝談心,鼓勵他們振作精神,戰勝困難,並為特困戶送上慰問金,也為他們送去了佛教界的關懷和溫暖,令慰問對象及其家人感激不已,並對現代宗教的理解和信仰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當地百姓真正了解了佛教的慈悲,知道了佛教不是閉門深山苦修行,而是融入社會、融入大眾,為人民多做些有意義的實際行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