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殺光?

為什麼不殺光?

《為什麼不殺光?(種族大屠殺的反思)》的兩位作者丹尼爾·希羅和克拉克·麥考利。

基本介紹

  • 書名:為什麼不殺光?
  • 作者:丹尼爾·希羅(作者)
  • ISBN:9787108040275
  • 頁數:236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2-09-01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書評,叢書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為什麼不殺光?
作者:[美] 丹尼爾·希羅/克拉克·麥考利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副標題:種族大屠殺的反思
原作名:Why not kill them all?
譯者:薛絢
出版年:2012-9
頁數:236
定價:28.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新知文庫(新版)
ISBN:9787108040275
分類:政治與軍事>政治理論

內容簡介

縱觀歷史,原來最平常的人只要被恐懼、仇恨及憤怒吞噬,也會變成不折不扣的殺人狂魔。現代國家政府的興起卻令屠殺更具效率,因為除了武器技術的提升,國家機器更能通過種種訓練及組織,令執行屠殺者鐵石心腸,令殺人如例行公事。
《為什麼不殺光?(種族大屠殺的反思)》的兩位作者丹尼爾·希羅和克拉克·麥考利,一位是社會學家,一位是心理學家,他們探討了這些屠殺者的理論依據,因為即便到了今天,仍然有人認為消滅身陷政治、文化、族裔敵對之中的平民,成千上萬地予以殺害,是理直氣壯的。這種思維背後潛伏著怎樣的陰暗衝動?作者認為,屠殺的四種主要動機是便利、報復、單純的恐懼、擔心污染。訴諸心理情緒則有恐懼、憤怒、仇恨、愛(族裔淨化時對本族過度的愛)、羞恥、屈辱和厭惡等。
族群之間的差異,是民族身份的核心,卻能被民粹領袖利用,把對方妖魔化及非人化,潛藏在人們心中的恐懼、不安及焦慮被攪動,恐怖和血腥隨之而來。如作者所言,要避免悲劇重演,所有人均要拆除隔開他人的柵欄,並學懂欣賞每個生命的獨有美麗。
為什麼不殺光?因為“他們”與“我們”一樣,也是人。
《為什麼不殺光?(種族大屠殺的反思)》由三聯書店出版發行。

作者簡介

丹尼爾·希羅(Daniel Chirot),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國際研究與社會學教授,擔任東歐和西非的多個國際非政府組織的顧問。
克拉克·麥考利(Clark Mc Cauley),是布林毛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心理學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阿施(Solomon Asch)族裔政治衝突研究所主任。

目錄

作者平裝本序
導論 我們是嗜殺者還是致力和平者?
第一章 為什麼要滅族屠殺?古今有別嗎?
導致政治性集體謀殺的四個主要動機
現代的滅族屠殺和族裔淨化是不同的嗎?
重返部落狀態與現代的國家政府
第二章 滅族屠殺行為的心理依據
怎樣把常人變成屠殺者
組織
訴諸情緒:領導者與跟隨者
將他人簡化為“本質”
差異越小越可怖
滅族屠殺的條件
第三章 有限度的作戰為什麼比滅族屠殺常見?
衡量滅族衝突的成本
限制戰爭造成的損傷
異族通婚:化敵為親
建立作戰與交流規範以約束暴力
異族通婚的規則、行為準則、夸富饋贈的意義何在
商業的強制力
道德觀念的理直氣壯
企望解決之道
第四章 降低政治性大屠殺的現行對策
降低族群衝突的國家政策
怎樣約束申冤與報復的要求
促進寬容的方法
國家政府在促進和平交流中的關鍵角色
個人權利與多元文化的歷史
結論 最終的答案
致謝
參考書目

書評

嚴格來說,《為什麼不殺光:種族大屠殺的反思》這一本書所探討的屠殺,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種族的”屠殺——如作者自己給出的定義所言:“滅族集體謀殺乃是出於政治動機的暴行,直接或佳節殺死目標族群很多人口,不分軍人平民或男女老幼。”——稱之為“集體謀殺”,也許更恰當。書中所舉的例子除了二戰納粹屠殺猶太人、盧安達大屠殺、南京大屠殺等著名的例子之外,也收納了蘇聯肅反運動、紅色高棉這一類並不以種族為標準進行的屠戮清洗。
為什麼會有屠殺?動機何在?作者給出的四個動機是:便利、報復、單純的恐懼和害怕污染。如何將人變成屠殺者?組織、訴諸情緒、恐懼、憤怒、仇恨、愛、羞恥和屈辱以及嫌惡。這些是煽動屠殺的有力武器,特別提出的是愛,作者認為,出於對同胞和同群體的愛和保護,也極易可能挑動起對“潛在危險群體”的屠殺和清洗,這和仇恨所帶來的屠殺有極其相似的地方:都伴有激情。當然,這些分析都比較淺層簡略,更多屬於經驗分析。較為核心的觀點是,“將他人簡化為本質”。在種族屠殺之中,如何區別這個人是否該殺,就是通過對於本質的辨別——將一眾人視為單一目標。這是人與人之間能夠得以區別的最核心特徵,超越了族裔相貌特徵、職業、政治立場,也能夠將地理遷徙、歷史融合所帶來的模糊性抹去。在概念上的扼要精簡的後果是,假如某個群體本質化之後不夠所謂“人的標準”就很可能遭來污衊輕視,那么罹受集體謀殺也不意外。值得注意的是,本質化並不僅僅限於族裔,在公民社會,群體也同樣可以被本質化。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有限度的作戰總是比大屠殺少得多。衡量滅族戰爭的成本、限制戰爭造成的傷害、異族通婚、形成作戰儀式和交戰規範來約束暴力,這些能夠使群體領導者選擇較為平和的方式而不是種族屠殺來解決爭端。而商業強制力則是另外一種方式,豐厚的經濟利潤和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繫是節制戰爭欲望的一大措施,近代史上荷蘭因為經濟發達而形成寬容自由的氛圍是作者所舉出的典範,不過經濟利益的衝突也往往是戰爭種群爭鬥的理由之一,而且越來越成為主要的理由,所以商業的左右也是雙向的。
作者給出的另一個理由是:道德觀念的理直氣壯。啟蒙思想個人主義的重要性,意識形態之戒指與存疑的重要性,這些都能夠防範極端納粹的危險。到了這裡,作者也開始討論如何有效杜絕種族大屠殺。第四章列舉出許多方法:國家政策,諸如妥善處理國家內部族裔競爭、國際武力介入國家種族內部衝突和使用國際壓力;約束伸冤和復仇的要求、促進寬容的方法,諸如社群之間建立友誼、建立公民社會、極權下放和民主體制建設;強調國家在促進和平交流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個人權利的維護和多元文化的包容等等。
的確,合理的制度得以有效貫徹是最為可靠的措施,但是它所能處理的問題過於基本和外在。群體心理認同和文化隔閡並不是通過制度就能夠消弭,相反制度性措施的過度干涉很肯能會影響到種群之間的融合,加劇彼此之間的分歧。一旦種群之間的和平需要通過法律明文加以維護,就必然涉及到種群之間的權利義務等等的劃分,這種劃分界定很可能成為新的矛盾點。“訴諸暴力的門檻非常低。”所以,作者說,歸根到底,我們要做的是,避免用柵欄把自己和別人劃分開,避免落入將對方簡化的陷阱。
“為什麼不把他們全部殺掉?因為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
這是本書的最後一句話。兜兜轉轉了一圈,拋卻各種手段措施,最終仍舊落在了一點上:包容異己。

叢書信息

新知文庫(新版) (共61冊), 這套叢書還有 《阿司匹林傳奇》,《第三帝國的藝術博物館》,《煙火撩人》,《正常的另一面》,《破窗效應(新知文庫)》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