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彩陶文化

灰色彩陶文化,印度次大陸北部早期鐵器時代文化。分布於印度北拉賈斯坦、旁遮普和恆河—朱木拿河河間地。年代約為公元前1100至600年。重要遺址有象城、阿特蘭吉凱拉、憍賞彌、諾赫和阿拉姆吉爾普爾等。該文化屬農業社會,耕田和飼養牲畜是居民的主要職業。作物有小麥、大麥和水稻。飼養牛、水牛、豬、山羊、綿羊和馬等。居民住在由木架、泥牆構築的房屋裡,燒磚一般還沒有採用。陶器為輪制,多細泥灰陶,壁薄,施以黑彩的幾何圖紋;一部分是素麵陶和紅衣陶。主要器皿是盤和碗,還有大型水罐。當時已屬早期鐵器時代。阿特蘭吉凱拉出土的鐵器較早,據碳測年代為公元前1025±110年。在這裡鐵器是同灰色彩陶並存的。各地出土的鐵器種類很多,有橫口斧(扁斧)、匕首、鋤、箭頭、帶倒鉤的箭頭、矛頭(帶柄腳)、魚鉤、夾子、釘、別針、鑽和小刀等。銅製品有箭頭、鑽孔器和別針等。該文化的來源一說認為是伴隨著東遷的印度—雅利安人一起出現的;另說認為是當地居民所固有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