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胸叢鴉

灰胸叢鴉

灰胸叢鴉(學名:Aphelocoma ultramarina)共有6個亞種,棲息于山地松林櫟樹林,體型中等,體長300 - 325毫米,具藍灰色的背部,藍色的翅膀和尾巴,淺灰色的胸部和腹部。雌雄兩性在形態上相似,有一個淺粉紅色的鳥喙,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變得更黑。虹膜棕色,腿爪黑色。飛行緩慢,但在地面活動相當靈活,以長腿跳躍行進,以堅果、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分布於墨西哥和美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灰胸叢鴉
  • 拉丁學名:Aphelocoma ultramarin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鴉科
  • 叢鴉屬
  • 灰胸叢鴉
  • 亞種:6種
  • 命名者及年代:Bonaparte, 1825
  • 英文名稱:Transvolcanic Jay
  • 英文名稱:Gray-breasted Jay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灰胸叢鴉體型中等,體長300 - 325毫米,體重約120克。具藍灰色的背部,藍色的翅膀和尾巴,淺灰色的胸部和腹部。有一個淺粉紅色的鳥喙,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變得更黑。虹膜棕色,腿爪黑色。這些鳥類嘴堅實、強大;上下喙緣光滑,或上喙尖端有一缺刻。鼻孔為羽毛或鼻須所掩蓋,在鼻孔處的喙脊到上喙緣的厚度大於下喙的底部到下喙緣的厚度;跗蹠後側為兩片縱長鱗片所包被,前側為盾狀鱗;初級飛羽10枚,第1枚初級飛羽較長,超過第2枚初級飛羽的一半;尾羽12枚。雌雄相似,幼鳥似成鳥,但體色較淡。

棲息環境

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乾燥疏灌叢。北美的灰胸叢鴉最喜山地松林或櫟樹林。一般不作長途遷移,但在寒冷的冬季會轉移到海拔較低的地區。通常居住在有河流的山谷底,覆蓋橡樹的山麓,橡樹林立的泥淖,小溪,以及遮陽的樹木和灌木林密集的住宅區。

生活習性

飛行緩慢,但在地面活動相當靈活,以長腿跳躍行進,主要食物包括堅果,松子,這是存儲在秋季。平時在所有季節是雜食性,包括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無脊椎動物、小型兩棲類、爬行類動物、鳥類的卵和雛鳥。飲食中植物成分的比例是73%和27%,約有三分之一的水果和漿果,三分之二橡子,堅果和穀物。堅果和橡子經常隱藏儲存供日後使用,動物食物差別很大,其中包括昆蟲蜘蛛,蝸牛,小脊椎動物,也包括鳥類的蛋和幼鳥。水果偏好櫻桃,李子,李子,梨,無花果,葡萄;也經常啄吃杏仁和美洲山核桃。

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國和墨西哥。
灰胸叢鴉分布圖灰胸叢鴉分布圖

繁殖方式

鳥巢通常築在山坡樹木上,或在有溪流的低灌木下部,位於鳥巢附近一般有水,產卵期從3月初到6月,四月份是繁殖的高峰期。通常一巢產4至6枚卵。孵化持續大約16天,幼鳥在18天左右離開鳥巢。叢鴉一般不集群,行為方式類同其他鴉或椋鳥。它們可以連續線飛行獲取食物來源。

亞種分化

灰胸叢鴉(6亞種)
中文名稱拉丁學名
1.
Aphelocoma ultramarina arizonae
2.
Aphelocoma ultramarina gracilis
3.
Aphelocoma ultramarina couchii
4.
Aphelocoma ultramarina potosina
5.
Aphelocoma ultramarina colimae
6.
灰胸叢鴉指名亞種
Aphelocoma ultramarina ultramarina
註:原亞種wollweberi Kaup, 1854,已於2011年定為獨立物種——墨西哥叢鴉Aphelocoma wollweberi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1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註:灰胸叢鴉圖冊網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