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汁粽

灰汁粽

灰汁粽又名灰漬粽,是東陽、橫店地區特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灰汁粽
  • 別稱:灰漬粽
  • 主要原料:糯米,灰漬,金絲蜜棗,火腿,鮮肉,豆沙,蛋黃,栗子,乾菜肉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傳統食品地區特色,端午節食品
歷史傳說,製作過程,營養價值,歷史記載,

歷史傳說

相傳黃帝在鼎湖峰馭龍升仙后,峰巔的丹鼎也飛升天庭,唯留下一大堆煉丹燒過的柴灰。百姓們想:“食鼎中仙丹可以升仙,柴灰也定非等閒之物。”於是紛紛拿回家中,想著法子享用,以期長生。時近端午,一老嫗以沸水泡柴灰,濾汁浸米包粽、煮粽。及食,見粽色嫩黃,香氣撲鼻,鄰里紛紛仿效。旋以灰汁粽對天朝拜,感謝黃帝恩賜美食,灰汁粽祭奠黃帝遂由此相沿成俗。

製作過程

“東陽‘灰汁粽’,顧名思義,就是包裹粽子的時候用到了灰汁,一般是白豆桿、田塍豆桿等燒成灰,用燒開的水沖泡、過濾產生灰汁。”灰汁粽的名稱讓人覺得灰汁應該是灰色,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而是有點像很淡的啤酒顏色。包裹粽子時將糯米倒入灰汁浸泡,煮之前顏色變化看不出來,可是煮熟了以後就變成了黃色,吃起來特別香。灰汁棕的吃法也是挺有講究的要等涼了才好吃想是稻草灰性涼味甘這個季節吃起來別有風味。
鹹餡用家養豬鮮肉或鹹肉、火腿,佐以菜鹹筍或大栗、花生米。甜餡多用豆沙加糖。如過節或給讀書人吃的粽子,包成攔腰兩紮、每頭兩角的“門閂粽”。而祭祀、拜佛用的,則包成長而尖狀,名為齋(尖)粽,其內餡就不能包肉了。再是在煮粽子時,要蓋上一捏浸濕的“稻乾圈”,以免上層粽子乾裂或不熟不透。

營養價值

縉雲灰汁粽色澤嫩黃明麗,入口柔軟細糯、油而不膩、清香爽口、回味鮮美。同時,灰汁多鹼,可中和血液酸性毒素,防止管壁沉積,促進血管軟化。此外,還有美容、益智、解除疲勞和春困等療效。特別是“硬殼喬”灰汁,還特具散寒消腫、消症破積功效。因此,縉雲灰汁粽以色、香、味、養、療等特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歷史記載

《齊民要術》是北魏時期的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這本書記載了粽子的做法,也是我能找得到的最早的記載粽子做法的書。
《齊民要術》第九卷糭(音粽)?(音噎)法第八十三記載了粽子的詳細做法,原文如下:
糭?法第八十三 
《風土記》注云:俗先以二節日,用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煑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一名糭,一曰角黍,蓋取隂陽尚相裹未分散之時象也。
這段話套用的是《風土記》的原文,但是《風土記》已經找不到了。文中透露了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煮粽子要用純濃的灰汁,灰汁就是指草木灰灰浸泡過濾後所得之汁。主要成分為碳酸鉀,呈鹼性。
這並沒有提粽子是鹹的還是甜的,碳酸鉀本身是沒有味道的,但是草木灰雜質比較多嘗起來應該是微苦的,可能會略微有點鹹。
以此看來,現在還流行的灰汁粽是最正統的粽子。
後來,清朝人陳元龍在《格致鏡原》,詳細整理了從古至清,有關粽子的各種說法,原文如下:
粽子 
《荊楚嵗時記》夏至節日食糉。
《風土記》端午進筒糉,一名角黍,以菰葉裹黏米、栗、棗,以灰煑,令熟,蓋取隂陽包裹未散之象。
《續齊諧記》屈原午日投汨羅死。楚人哀之,每於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雲三閭大夫,謂回曰,君甞見祭甚善,但常年所遺並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以五色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回依其言,今作粽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 
這屈原同志實在太萌了,吃不到粽子居然詐屍上來要著吃,不愧是中國吃貨典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