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林鴞

灰林鴞

灰林鴞(學名:Strix aluco),是鴟鴞科林鴞屬的鳥類。灰林鴞為中型鴞類,體長37-40cm,頭圓,無耳簇羽,面盤明顯。橙棕色或黑褐色,上體暗灰色,呈棕色與褐色斑雜狀,外側翅上覆羽外翈棕白色,在翅上形成顯著的棕白色翅斑。下體白色或皮黃白色。胸具細密條紋和蟲蠹狀斑。

灰林鴞主要棲息于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尤其喜歡河岸和溝谷森林地帶,夜行性,主要以嚙齒類為食,也吃小鳥、蛙、小型獸類和昆蟲,偶爾在水中捕食魚類,在夜間是以視覺及聽覺來捕捉獵物,飛行時保持寂靜。

灰林鴞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動物文化,

形態特徵

灰林鴞頭圓,無耳羽簇,面盤明顯、橙棕色,羽端黑色具白色羽乾紋,前額黑褐色,頭頂和後頸黑色,羽緣具大的橙棕色斑;眼先及眉紋白色具黑褐色羽乾紋和端斑,皺翎褐色,兩翻末端具棕白色斑紋。上體黑褐色具橙棕色橫斑和斑點,尤以上背和肩較粗著,肩羽外翈大部為茶黃白色,形成一道明顯的茶黃白色肩斑。翅上覆羽暗褐色具細的橙棕色斑點,中覆羽具大的橙棕色亞端斑,大覆羽亞端斑呈卵圓形,棕黃色或白色,初級覆羽黑褐色具不明顯的淺褐色橫斑及斑點。飛羽暗褐色具淺棕白色橫斑及灰褐色端斑。尾羽暗褐色,具6道棕色橫斑和灰白色端斑。頦及上喉棕栗色具黑褐色中央斑,兩翈尖端白色,下喉純白色,其餘下體橙棕色具黑褐色橫斑和端斑,腹中央淺棕黃色,兩脅具白色小斑點。跗蹠和趾均被羽,棕黃色具淺褐色波狀橫斑。
灰林鴞的虹膜暗褐色,嘴角褐色,先端臘黃色,爪角黃褐色(華南亞種)。
大小量度:體重♂322-485g,♀416-909g;體長♂370-486mm,♀386-400mm;嘴峰♂29-35mm,♀32-36mm;翅♂290-315mm,♀300-320mm;尾♂160-192mm,♀186-198mm;跗蹠♂55-65mm,♀50-59mm。

棲息環境

灰林鴞主要棲息于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尤其喜歡河岸和溝谷森林地帶,也出現於林緣疏林和灌叢地區,較喜歡近水源的地方。在城市則棲息在墓地、花園及公園。在較寒冷的地區,它們主要分布在低地,但亦有在海拔550m的蘇格蘭、1600m的阿爾卑斯山、2350m的土耳其及2800m的緬甸繁殖。

生活習性

灰林鴞常成對或單獨活動。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茂密的森林中,一動不動地、直立地棲息在靠近樹幹而又有濃密枝葉的粗枝上,黃昏和晚上才出來活動和獵食,有時在陰暗的白天和樹林深處亦出來活動。主要以嚙齒類為食,也吃小鳥、蛙、小型獸類和昆蟲,偶爾在水中捕食魚類。在城市中,灰林鴞主要獵食其他鳥類。捕食方式主要是等候在樹枝頭,當獵物出現時,從高處俯衝下來捉住獵物。灰林鴞一般會吞下整隻獵物,並會吐出不能消化的部分,這些部分包括毛及骨頭等,並會在樹下作為築巢之用。在夜灰林鴞能夠捕捉較細小的貓頭鷹,但年輕的灰林鴞有可能被雕鴞、蒼鷹或狐狸等獵殺。灰林鴞會發出咕咕聲。雄鳥的叫聲反映了它們的健康及精力狀況:當它們少用高頻的時候,顯示它們的血蟲負荷較高;若它們使用較有限的頻率時,即它們視對方是入侵者。

分布範圍

灰林鴞在中國以內分布於東北西南部、河北東北部、山東、陝西、湖北、四川、甘肅南部、貴州、雲南、西藏南部、廣西、廣東和台灣。中國以外分布於歐洲、西伯利亞西部、中亞、朝鮮、印度和非洲西北部。

繁殖方式

灰林鴞的繁殖期在1月至翌年4月。主要營巢於樹洞中,有時也在岩石下面的地上營巢或利用鴉類巢。每窩產卵1-8枚,通常2-4枚。卵的大小為46-49mm×39-42mm。雌鳥孵卵,孵化期28-30天。雛鳥晚成性,經過親鳥29-37天的餵養才能飛翔。雛鳥會於長羽毛前離開鳥巢。雛鳥的生存率不明,但成年每年的生存率為76.8%。灰林鴞一般壽命約為5年,但亦曾發現有分別超過18歲及27歲的野生及飼養灰林鴞。
雛鳥雛鳥

亞種分化

拉丁學名
中文名命名者及年代
Strix aluco aluco
灰林鴞指名亞種
Linnaeus, 1758
Strix aluco sylvatica
灰林鴞西歐亞種
Shaw, 1809
Strix aluco nivicola
灰林鴞華南亞種
Blyth, 1845
Strix aluco biddulphi
灰林鴞印度亞種
Scully, 1881
Strix aluco willkonskii
灰林鴞中東亞種
Menzbier, 1896
Strix aluco mauritanica
灰林鴞非洲亞種
Witherby, 1905
Strix aluco sanctinicolai
灰林鴞伊朗亞種
Zarudny, 1905
Strix aluco ma
灰林鴞河北亞種
H. L. Clark, 1907
Strix aluco harmsi
灰林鴞土庫曼亞種
Zarudny, 1911
Strix aluco siberiae
灰林鴞俄羅斯亞種
Dementiev, 1933
Strix aluco yamadae
灰林鴞台灣亞種
Yamashina, 1936
(以上內容來自:)

種群現狀

灰林鴞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危物種。

保護級別

灰林鴞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灰林鴞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部、農業部1989年1月14日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保護動物。

動物文化

灰林鴞往往被看作是一種壞運氣的徵兆,威廉·莎士比亞更在《愷撒大帝》場景3中這樣描述灰林鴞:And yesterday the bird of night did sit Even at noon-day upon the market-place Hooting and shrieking(和昨天晚上一樣,鳥沒有坐下,即使在中午的市場,喝倒彩和尖叫)。
英國著名藝術評論家約翰·拉斯金說:Whatever wise people may say of them, I at least have found the owl's cry always prophetic of mischief to me(無論聰明人可能會如何形容它們,我至少發現了一件事:貓頭鷹的呼聲一直給我預言著的惡作劇的來臨)。
2009年10月8日,愛沙尼亞郵政發行一枚《愛沙尼亞鳥類》系列郵票,主題為灰林鴞。這枚郵票面值為5.50愛沙尼亞克朗,由Vladimir Taiger 設計,一版20枚,齒孔為14×13-3/4度,發行量為4萬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