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伯勞東北亞種

灰伯勞東北亞種

灰伯勞東北亞種(學名:Lanius excubitor mollis)。分布於俄羅斯、蒙古、日本及中國大陸遼寧內蒙古河北甘肅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俄羅斯阿爾泰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灰伯勞東北亞種
  • 拉丁學名:Lanius excubitor moll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伯勞科
  • :伯勞屬
  • 灰伯勞
  • 亞種:灰伯勞東北亞種
  • 分布區域:遼寧(遼陽)、內蒙古(赤峰)、河北(北部)、甘肅(西北部)
  • 定名人及年代:Eversmann,1853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等級,

外形特徵

雄性成鳥:前額基部、眉紋以及眼先的嘴基部為乳黃色,頭頂至尾上覆羽菸灰色;肩羽與背羽同色但具淡羽緣;尾上覆羽也具淡羽緣並染淡棕;中央2對尾羽純黑具白色端緣,此白色端緣在外側尾羽依次愈來愈大,而黑區相應縮小;至最外側的尾羽的外翈為純白,內翈的端部1/2亦為白色,羽軸中段黑色;眼先有一近圓形黑褐色斑;眼周、過眼至耳羽黑褐色;翅覆羽及飛羽黑褐,大覆羽具淡棕白色端緣,第3~9枚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形成翅斑;內側飛羽有1~3mm的白色略染淡棕的端緣。下體灰白色,頸側、喉、胸、脅及腹羽均具細密的暗褐色鱗紋,胸、脅、腹羽微染棕色,尾下覆羽淡灰白色。
雌性成鳥:似雄鳥羽色但棕色調更濃;眼先及過眼、耳羽為褐色;尾羽及翅羽的黑色均沾褐色。下體淡土褐色,滿布暗褐色鱗斑。
幼鳥:上體灰褐色,腰至尾上覆羽淡灰白色;下體土灰色滿布褐色密鱗斑。
虹膜暗褐色;嘴黑,基部黑暗;腳黑色。

生活習性

棲息在海拔800米以下山地次生闊葉林帶的開闊或半開闊的生境,如林緣、灌叢和低矮的雜木林等處。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鳥類、蜥蜴,各種昆蟲以及其他活動物。常棲於樹頂,到地面捕食,捕到後飛回樹枝。將獵獲物掛在帶刺的樹上,在樹刺的幫助下,將其殺死,撕碎而食之,故有人稱其為“屠夫鳥”。巢呈杯狀,置於有棘的樹木或灌叢間。卵上常具有略呈暗褐色的、大小不等的雜斑。灰伯勞為中國北方常見的一種大型伯勞。它不在中國繁殖,但在春、秋季節沿中國北方各省遷徙,並有少數個體在中國越冬。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於遼寧省遼陽,內蒙古赤峰河北北部,甘肅西北部(旅鳥冬候鳥)。國外分布於俄羅斯阿爾泰中部,蒙古西北(夏候鳥旅鳥);日本(迷鳥)。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