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草/柳葉草

火草/柳葉草

火草/柳葉草,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植物。分布於森林空曠荒地及多岩地區。葉片狹長梭形,對生。莖頂輪生淡紫紅色四瓣花。幼葉、花和嫩莖都可生吃,但最好煮熟。成熟莖內有很甜的髓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火草/柳葉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桔梗目
  • 亞科:管狀花亞科
  • :旋覆花族
  • :火絨草屬
  • 亞屬:火絨草亞屬
形態特徵,藥用價值,別名,

形態特徵

火草/柳葉草
可食用植物
【校正】併入《唐本》豬膏莓。
【釋名】希仙(《綱目》)、火草(《唐本》)、豬膏莓(《唐本》)、虎膏(《唐本》)、狗膏(《唐本》)、粘糊菜(《救荒》)。
呼草之氣味辛毒為。此草氣臭如豬而味,故謂之。豬膏、虎膏、狗膏,皆因其氣,以及治虎、狗傷也。火當作虎,俗音訛爾,近人復訛為希仙矣。《救荒本草》言︰其嫩苗炸熟,浸去苦味,油鹽調食,故俗謂之粘糊菜。
【集解】恭曰︰,田野皆識之。一名火。葉似酸漿而狹長,花黃白色。三月、四月采苗葉曝乾。又曰︰豬膏莓,生平澤下濕地,所在皆有。一名虎膏,一名狗膏。葉似蒼耳,莖圓有毛。
頌曰︰處處有之。春生苗,葉似芥葉而狹長,文粗。莖高二、三尺。秋初有花如菊。秋末結實,頗似鶴虱。夏采葉。曝乾用。
藏器曰︰豬膏草,葉似荏有毛。
保升曰︰豬膏葉似蒼耳,兩枝相對,莖葉俱有毛,黃白色。五月、六月采苗,日乾。
時珍曰︰按︰蘇恭《唐本草》謂似酸漿,豬膏莓似蒼耳,列為二種。而成納《進丸表》,言此藥與本草所述相異,多生沃壤,高三尺許,節葉相對此草金棱銀線,素莖紫,對節而生,蜀號火人妄認地菘為火。有單人不識,重複出條也。按此數說各異,而今人風痹多用丸,將何適從耶?時珍嘗聚諸草訂視,則豬膏草素莖有直棱,兼有斑點,葉似蒼耳而微長,似地菘而稍薄,對節而生,莖葉皆有細毛。肥壤一株分枝數十。八、九月開小花,深黃色,中有長子如茼蒿子,外萼有細刺粘人。地菘則青莖,圓而無棱,無斑無毛,葉皺似菘芥,亦不對節。觀此則似與成張二氏所說相合。今河南陳州采充方物,其狀亦是豬膏草,則沈氏謂即豬膏矣。蘇恭所謂似酸漿者,乃龍葵,非,蓋誤認爾。但沈氏言世間單服火,乃是地菘,不當用豬膏莓,似與成張之說相反。今按、豬膏莓條,並無治風之說。惟《本經》地菘條,有去痹除熱,久服輕身耐老之語,則治風似當用地菘。然成、張進御之方,必無虛謬之理。或者二草皆有治風之功乎?而今服豬膏莓之者,復往往有效。其地菘不見有服之者。則之為豬膏,尤不必疑矣。

藥用價值

【氣味】苦,寒,有小毒。又曰︰豬膏莓︰辛、苦,平,無毒。
藏器曰︰有小毒。蘇恭曰︰豬膏無毒,誤矣。
火草火草
【主治】︰治熱煩滿不能食。生搗汁三合服,多則令人吐。又曰︰豬膏莓︰主金瘡止痛,斷血生肉,除諸惡瘡,消浮腫。搗封之,湯漬散敷並良(蘇恭)。
主久瘧痰陰,搗汁服取吐。搗敷虎傷、狗咬、蜘蛛咬、蠶咬、蠷溺瘡(藏器)。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風濕諸瘡(時珍)。
【發明】頌曰︰蜀人單服法︰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葉,去根莖花實,淨洗曝乾。入甑中,層層灑酒與蜜蒸之,又曝。如此九過,則氣味極香美。熬搗篩末,蜜丸服之。雲甚益元氣,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間疼,腰膝無力者,亦能行大腸氣。諸州所說,皆雲性寒有小毒,與唐本同。惟文州高郵軍雲︰性熱無毒。服之補益,安五臟,生毛髮,兼主風濕瘡,肌肉頑痹,婦人久冷尤宜用。須去粗莖,留枝葉花實蒸曝。兩說不同。豈單用葉,則寒而有毒,並枝、花、實,則熱而無毒乎?抑土地所產不同而然歟?
時珍曰︰生搗汁服則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曝,則補人去痹,故云無毒。生則性寒,熟則性溫,雲熱者,非也。
慎微曰︰按江陵府節度使成訥《進丸方表》略雲︰臣有弟欣,年三十一中風伏枕五年,百醫不瘥。有道人鐘針因睹此患,曰︰可餌丸必愈。其草多生沃壤,高三尺許,節葉相對。當夏五月以來收之,每去地五寸剪刈,以溫水洗去泥土,摘葉及枝頭。凡九蒸九曝,不必太燥,但以取足為度。仍熬搗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或米飲下二三十丸。服至二千丸,所患忽加,不得憂慮,是藥攻之力;服至四千丸,必得復故;至五千丸,當復丁壯。臣依法修合,令欣服之,果如其言。服後須吃飯三日采者佳。奉敕宣付醫院詳錄。又知益州張詠《進丸表》略雲︰切以餐石飲水,可作充腸之饌;餌松含柏,亦成救病之功。是以療濟時之藥,輒陳鄙物之形。不恥管窺,輒乾並藥方二件。依方差人訪問采覓,其草頗莖葉頗同蒼耳。不費登高誰知至賤之中,乃有殊常之效。臣自吃至百服,眼目清明;即至千服,髭鬚烏黑,筋力輕健,效驗多端。臣本州有都押衙羅守一,曾因中風墜馬,失音不語。臣與十服,其病立瘥。又和尚智嚴,年七十,忽患偏風,口眼斜,時時吐涎。臣與十服,亦便得痊。今合職員史元奏進。
【附方】新五。
風寒泄瀉︰火丸︰治風氣行於腸胃,泄瀉。火草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聖濟總錄》)
癰疽腫毒,一切惡瘡。草(端午采者)一兩,乳香一兩,白礬(燒)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毒重者連進三服,得汗妙。(《乾坤秘韞》)
發背疔瘡︰草、五葉草(即五爪龍)、野紅花(即小薊)、大蒜等分。擂爛,入熱酒一碗,絞汁服,得汗立效。(《乾坤生意》)
調下。汗出即愈,極有效驗。(《集下五十丸。(《百一選方》)
【附錄】類鼻《別錄》有名未用曰︰味酸,溫,無毒。主痿痹。生田中高地。葉如天名精。美根,五月采。

別名

時珍曰︰此似豬膏草也。古今名謂或不同,故附於此。
羊屎柴
時珍曰︰按《乾坤生意》雲︰一名牛屎柴,生山野中。葉類鶴虱,四癰疽發背,搗敷之。冬月用根。可以毒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