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刑台上的貞德

火刑台上的貞德

清唱劇,由詩人克勞德爾(1868—1955)寫作劇本,奧涅格於1934年到次年作聖女貞德畫像曲由於時常在舞台上用歌劇的方式演出,此處也特別加以介紹。這首作品,完成於1935年 8月30日,是20世紀的一部傑作,作曲者把它題獻給當時最著名的女星伊達。盧賓斯坦。1938年5月 10日在巴塞爾以演奏會方式首演,1950年在巴黎歌劇院以歌劇形式首演。大獲成功,自此成為世界各地歌劇院的演出戲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刑台上的貞德
  • 童貞馬利亞 :女高音
  • 瑪格麗特 :女高音
  • 卡特琳: 女中音
概述,基本信息,作曲家,劇情介紹,序幕,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第四場,第五場,第六場,第七場,第八場,第九場,第十場,第十一場,

概述

在《大衛王》中就已經奠定了現代作曲家地位的奧涅格,在13年後又發表這部《火刑台上的貞德》,成為繼德布西的《佩利亞和梅麗桑》後,法國最成功的音樂劇作品。
克勞德爾的這部《火刑台上的貞德》,和米堯作曲的《克利斯多夫·哥倫布之書》,極為酷似。它們都不是照故事的時間順序推進的,而只是選出一些場面,似音畫般自由地展開的。
以火刑台上的貞德的回憶方式進行,時間變化自由而無規則,在這裡現實的時間已完全靜止,改由貞德主觀的內部運動和秩序去支配。之間由貞德與修士多米尼克的朗誦連綴。
在音樂上奧涅格也不勉強讓主角擔任最重要的地位。這樣做,保存了克勞德爾作品中的文學式形象與價值,成功地獲得戲劇作品的綜合性格。從這裡不難看出此作品明顯地受到了斯特拉汶斯基歌劇的影響,可以清晰的感覺出以音樂為中心的歌劇成立之前,那多元化戲劇音樂的傳統產生了強有力的作用。
我們在這作品的總譜中,發現了奧涅格的音樂十分精彩。在那極具變化的素材中,吸取了中世紀單旋律聖歌或文藝復興時代的器樂與民謠的樣式,而且能夠自由地駕御它們,使其更具有大眾性。以合唱為主角的表現形式,是那么強勁有力;管弦樂的色彩和語言韻律的處理方法,也是奧涅格所獨有的,他與德布西那平靜的宣敘調錶現法不同,從法語中引發出更多的戲劇力量。
奧涅格曾說:“為了新的大眾,音樂必須是率直的、樸素的。我努力從這樣的作品中描繪出大眾的壁畫。”這種為大眾性的考慮,在這部戲劇音樂中達到高層次的效果。那多彩多姿的演劇形象,如由野獸們進行的裁判場面,以及國王們的撲克牌遊戲等,奧涅格都順應其深邃的宗教意念,激發出巨大的人性感動。這作品不僅在歌劇天地中產生很大的震撼,也為二十世紀演劇開拓出新的形象。

基本信息

演奏時間共一幕:1小時15分
劇中人物:
見習修士 男高音
貞德 台詞
多米尼克修士 台詞
豬、驢子、傳令一、傳令二 男低音
兒童的聲音 女高音
其它台詞角:色傳令三、瓦威克伯爵、酒店老闆娘、磨坊工人、預告者、夏特酮的雷紐爾、弗拉維的喬姆、百姓一、佩羅修士、主教等。

作曲家

阿爾蒂爾·奧涅格(法語:Arthur Honegger,(香港譯為: 康涅格),1892年3月10日-1955年11月27日),於法國出生的瑞士作曲家。大部份時間生活於巴黎,是法國六人團的成員,其最著名作品是模仿蒸氣車頭聲音的管弦樂交響樂章“太平洋 231”。
奧涅格本名奧斯卡-阿爾蒂爾·奧涅格Oscar-Arthur Honegger),但其第一個名字從未使用過。他生於法國勒阿弗爾,他最初於巴黎學習和聲與小提琴,之後曾短暫返回瑞士,向維多爾與丹第學習。求學至1910年代。1926年他娶了女鋼琴家安得蕾·瓦拉伯格(Andrée Vaurabourg),瓦拉伯格稍後求學於巴黎音樂學校,1932年生一女帕斯卡雷(Pascale)。奧涅格也跟巴黎著名女中音卡萊爾·克羅依蕯(Claire Croiza)有一私生子讓-克勞德(Jean-Claude,1926-2003)。
1920年代早期奧涅格憑著宗教歌劇“大衛王(Le Roi David)”迅速成名,歌劇內容均由聖詩所組成。
兩次大戰期間,奧涅格非常多產,1927年他完成了亞貝.甘斯(Abel Gance)的史詩“拿破崙(Napoléon)”的配樂作曲,這段期間他完成了五首芭蕾舞曲與三首聲樂戲劇作品。其中一個清唱劇碼“聖女貞德在火刑柱上(Jeanne d’Arc au Bûcher,1935)”是他最佳的作品之一。
除了他獨自寫作之外,他與伊貝爾(Jacques Ibert)共同創作一部輕歌劇“小鷹(L’Aiglon,1937)”。這個時期他也寫了“山羊之舞(Dance de la Chèvre)”,其本質上是一部個人長笛獨奏段。由當中角色萊芮國王(René Le Roy)專門負責的獨奏,輕快和充滿年輕的活力,但與所有奧涅格的作品一樣率直。
奧涅格總是留戀於父母的原鄉瑞士。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與納粹的入侵,他發現留在巴黎有很大的困難,他加入了法國反抗運動,但他總是不受納粹的影響,因著他的名氣與身份,納粹容許他能繼續他的工作不受干擾。但是毫無疑問,戰爭的爆發使奧涅格非常沮喪。自戰爭爆發至他死為止,他共創作了四部交響曲(第二到第五),成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交響曲之一。其中第二交響曲為弦樂而寫成,在最後一個樂章則加入一支小號用來演奏選自J.S.巴哈的眾讚歌。第三交響曲的副標題稱為“禮拜交響曲”創作於1946年,三個樂章的標題用上拉丁彌撒曲的名稱,分別是“審判日(Dies Irae)”、“在深淵的呼求(De profundis clamavi)”與“賜我平安(Dona nobis pacem)。完成日期正值戰爭結束之後,其風格與布列頓於1940年創作的安魂交響曲(Sinfonia da Requiem)不謀而合。相比之下,第四交響曲充滿懷舊和感情風格的氣氛。它的副標題為“歡愉的巴塞爾(Deliciae Basilienses)”,以對戰爭期間仍能有輕鬆的日子表示敬意。第五交響曲的副題取名為“三個 D 音(Di tre re)”(法語以唱名來代表音名),原因就是三個樂章的結束音都是停留在 D 音上。

劇情介紹

序幕

由陰暗、莊重的管弦樂奏出短小前奏時,幕啟。這個前奏動機在序幕前半中一直在低音反覆著,如巴沙加牙舞曲那樣。很快地加入女聲合唱:“黑暗呵,法國在無生命的空虛中,被黑暗包圍住。”這時獨唱女高音夾在空隙間唱出:“我的靈魂要越過深淵獻給神。”合唱聲逐漸高昂,喊叫出“神啊,把我們從獅子的嘴和獨角獸爪下拯救出來”時,音樂突然消失,天上傳來聲音:“有一位叫貞德的姑娘。”合唱反覆後又是天上聲音“有誰聽過這樣的故事,大地只花一天時間就塑造了孩子,人們的一切只用一小時就能產生出來。”又是天上聲音“有一位叫貞德的姑娘”。合唱“神之子呵,去吧!去吧!”,《法國在永劫中,必定分割為二》。天上聲音夾在合唱的隙縫中出現三、四次,序幕就移到第一場。

第一場

天上聲音
黑夜裡有一隻狗在吠叫。電子琴的聲音描述夜晚,合唱只發出哀嘆聲,但沒有歌詞。最後低語著:“貞德、貞德”。

第二場

貞德的書
繼合唱聲之後,修士多米尼克與貞德的朗誦對話:“貞德”“叫我的是誰?““你不認識我嗎?”“我看到多米尼克的衣服,白長袍與黑上衣。”多米尼克手拿著書,貞德被捕後,控告她假罪名的紀錄構成了這本厚書。貞德:“對著我發出可怕的聲音,無休止地繞著我的筆尖,這一切構成了這本書。可是我不會讀這些文字,兄弟呵,憑著神的聖名,請讀給我聽。”多米尼克:“憑著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字,阿門。”合唱予以應答,貞德以被鐐銬銬著的手畫上十字。

第三場

地上聲音
多米尼克朗誦:“貞德是異教徒、魔女、神的背叛者。逮捕這女人,她送上火刑台。”合唱激烈地反覆這些話,而貞德則悲痛地問道:“多米尼克,這是真的嗎?我真的是罪人嗎?我從內心仰慕的修土們、由衷愛著的人們,真的希望把我燒死嗎?”
合唱重複多米尼克的宣判,男低音獨唱者表現地上的聲音。
貞德叫喊著:“對了,我想起來了。要燒我的火焰,直逼喉嚨的黑煙。修土們,我真的做了那么大的壞事嗎?”多米尼克答說:是猛獸們憤怒地聚集到你周圍,裁判的天使只需要吹一口氣,就可以剝去他們虛偽的衣服。”此時裁判官們上場。多米尼克繼續說:多米尼克:“他們會像囚徒般被剝去衣服,戴上適合他們身份的假面。然後貞德就要像被拉到羅馬鬥獸場前的姐妹那樣,被追趕到猛獸之前。要判決你的,不是神父更不是人類,他們是野獸。”

第四場

交給野獸的貞德
交給野獸的貞德。響起判決的信號,審判長戴上了豬的面具(當時宣告貞德死刑的主教的姓,就是法語的豬),陪審員是羊,書記是驢。豬宣布開庭,當豬以拉丁語發問時,驢就譯成法語,審判員:“貞德,你打敗英國人,你認為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以及自然的方式嗎?”貞德答是。審判員又問:“你認為這是魔鬼相助的結果嗎?”貞德否認,卻被驢譯成“是”,陪審員羊宣布了對她的死刑。

第五場

火刑台上的貞德
只留下多米尼克與貞德。貞德問多米尼克:“在黑夜中狂吠的是什麼狗?”多米尼克:“它不是狗,是在地獄中獨自狂叫的易布里斯(伊斯蘭教中的魔鬼)。”音樂停止後,再成為貞德與多米尼克的對話。貞德:“教會和神父們宣布我有罪。可是我做了什麼呢?我這卑微的農家女,為什麼來到這裡?”多米尼克:“這是因為愚蠢的國王發明的撲克遊戲,我來為你作說明吧。”

第六場

國王們,或撲克遊戲的說明
這時傳令們說明撲克牌遊戲音樂,國王們進場。法國國王和愚笨的女王。英國國王和傲慢的女王。布果紐大公和貪焚的女王。第四個國王是“死”,下一個女王是“荒淫”他們分別坐上席位。可是真正玩撲克牌的是四個賈克。他們是貝籟佛德公爵,盧森堡公爵、夏特爾的雷級鏑,以及弗拉維的喬姆。他們全是實在的人物。
撲克遊戲一共玩了3次,每次奏出宮廷風格的音樂,結果是弗拉維的喬姆輸了,把賈克出賣給英國。

第七場

“卡特琳與瑪格麗特”
貞德:“在黑夜中聽到的鐘聲是什麼?”多米尼克:“喪鐘”。在鐘聲中,貞德表達對上帝的感情。天上出現卡特琳娜與瑪格麗特,向貞德呼喚。貞德回憶過去,聖女:“貞德,神的女兒,去吧去吧。”貞德:“我就去,我去了,帶著國王,穿過森林,越過法國。”

第八場

朝向蘭斯的國王
女低音和男高音合唱表現民歌旋律,童聲給予反覆,表現貞德的力量解奧爾良之圍,國王舉行加冕大典,出發前往蘭斯。人們在歡樂地舞蹈,神父訓誡說,神聖之日的喧鬧是無恥的,但村人們並不理會。這時猶太人唱出單旋律的聖歌,童聲應和,混進國王的隊伍的行進,人們的歡呼聲。貞德陶醉在榮耀中,她的朗誦:“是我把國王帶向蘭斯,把法國引向勝利的是我。”可地上的聲音對她發出詛咒。

第九場

貞德之劍
卡特琳娜的歌聲在鐘聲中結束,貞德在美好的夜的寧靜中,在隱約的合唱伴隨下,敘述對過去生活的回憶。貞德:“呵,多美的諾曼第,在這露珠閃爍的5月的夜晚,我聽到上帝的宣告。”她問多米尼克:“請你說說那把劍的故事,它真的是在破壞的教堂里發現的嗎?”多米尼克:“不是在教堂,是那個多雷咪給予的。”傳來瑪格麗特與卡特琳娜的呼喚,貞德:“要去的我不是魔女,是神的女兒,當神的女兒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合唱跟著歌頌神的女兒。貞德答應著“我去”,問多米尼克:“你還沒說出那把劍的故事。”多米尼克:“如果你想知道這把劍的故事,你就必須再變成羅倫的小女兒,和大家一起去唱5月之歌,請聽吧,他們的歌。”童聲合唱《5月之歌》。貞德敘說:“那是寒冷的冬日,天地萬物好像都趨向死亡。可是突然間,駿馬嘶鳴,吹起奇怪的風,降下溫暖的雨。當我閉起眼數到 3時,一切都改變了。所有的都變成了白的紅的和綠的。遍地開滿鮮花,滿樹都是櫻桃。就在這時候,卡特琳娜和瑪格麗特就開始說話了。要我拿起寶劍,騎上戰馬。這把晶亮的劍,並不是可憎的劍,那是愛。”管弦樂高奏《愛之歌》,卡特琳娜呼喊著里昂(處死貞德的城市名)。貞德:“里昂,里昂,你想把我燒死,可是我有強烈的希望,有強過一切的神。”

第十場

五月之歌
貞德哼《五月之歌》:“你的小麥是可愛的胚芽,是你家母雞的蛋。這些不是用來吃的,是用來購買瑪麗亞像的燭台之用。”貞德:“為貞德的小小眼淚,為貞德的小小禱告,為貞德的小小回憶。”

第十一場

火焰中的貞德
聖母的歌唱:《我接納了這純淨的火》,合唱的對貞德的譴責與神的女兒的聲音交替在一起。稍不留意,多米尼克的身影不見了。貞德敘說自己的寂寞時,聖母唱《貞德,你絕不是孤單的個人》,可火焰漸漸升高,貞德恐懼地叫道:“我不願意死去,我害怕。”一名神父拿紙控告貞德撒謊,要她簽字。貞德:“我雙手被捆綁,怎么能簽名? 比鎖鏈更強的東西,不讓我簽名,那就是愛的鎖鏈。我絕對不能說假話。” 紅色的烈火直逼貞德的腳下。她說:“我很怕火,我非得把這火當作婚禮的新裝嗎?” 可是天使卻唱:《你本身就是一種燃燒的火焰》,合唱不再是詛咒,而是在讚美貞德。天使和童聲的合唱:“貞德呵,神的女兒,你最好到這裡來。”貞德:“可是鎖鏈鎖住了我。”合唱:“超越一切的是愛,有超越一切的快樂,超越一切的是神。”貞德在合唱中高喊:“我來了我來了,我把鎖切斷了。”在合唱快樂、愛和神的歌聲中她死去。最終的合唱是:“為所愛的人自己把生命獻出來,這就是最偉大的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